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探讨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综合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建设规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0 12:31
摘要:文章结合参加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的实践,系统阐述了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发展规划的原则、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键词:综合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建设规划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各地区多采用“大医院办分院”的方式,通过土地划拨/购买、异地新建、在相邻地块扩建或对当地原有医院兼并重组等方式,形成大型综合医院多院区发展模式。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本部、西院和东院三院区发展模式等。
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是医院事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又要服从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因此,其重要性越来越被医院管理者所认识,并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重视。如何编制医院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是广大医院建设管理者和相关建设人员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分析基本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目前在成都市拥有主院区、温江院区和一个科研院区,初步形成了多院区协同运作模式,同时还有待建设的医疗业务院区——锦江院区。随着医疗业务量的不断上升和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华西医院现有医疗业务及教学科研用房空间与布局暴露出以下问题:
(一)主院区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华西医院主院区定位为集医、教、研、管为一体的疑难危重疾病诊疗基地,汇集了大量重装设备及ICU、急救设施,但慢病医疗单元、干部保健、特需医疗等科室,临床科研、教学及辅助空间也分散在医疗业务区域内,使得原本不宽阔的医疗空间更加紧张。华西医院一直努力推进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技术发展的模式,也因缺少必备的空间支持而进展缓慢。
(二)主院区布局缺陷日益明显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将成为亮点之一。华西医院现有医疗用房配比不尽合理,其中门诊、急诊和医技空间与住院空间相比明显不足,治疗性门诊空间更为缺乏,严重阻碍了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开展与探索。
此外,主院区医务人员办公空间拥挤、教学科研空间匮乏也是目前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三)主院区周边交通拥挤
华西医院主院区地处成都市中心城区,每天高达7~8万的人流量和近万的车流量对市政交通产生了巨大压力,门诊周边的市政交通严重受阻;此外,人流的大幅度增加也带来治安隐患问题。
(四)温江院区医疗资源利用率较低
温江院区现有医疗用房建筑面积约64000m2,包括11间标准手术室、近400张病床,且院区环境优美、对外交通方便,但目前仅开设了健康体检、血液透析、康复门诊与住院、骨科运动医学门诊与住院手术等医疗业务,医疗资源闲置较多,尤其是手术室利用率目前不足一半。
二、明确发展目标,指导建设规划的编制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
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必须服从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因此,编制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就必须编制完成医院事业发展规划。华西医院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医院坚持正确的公益办院方向,以引领和带动区域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并逐步与国际接轨,以多院区运营、区域联盟医院等已形成的区域协调健康体系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医学科技发展成果,积极配合国家新的医改政策,探索和创造一种在发展中国家可以推广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二)各院区功能定位
未来十年,华西医院将逐步完善以主院区、科研院区以及温江院区、锦江院区两个医疗分院区为核心的多院区发展模式,规划总床位4900张(与现有实际开放床位一致)。其中主院区定位为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和高层次医学教育基地,规划床位从现有开放的4443张缩减至3000张;科研院区将承担医院的主要科学研究功能;温江院区定位为国家级康复医学中心、肺癌中心及医学美容中心,规划床位由现有开放的371张扩充至600张;待建的锦江院区将以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援及创伤医学为主,同时承担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责任,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的创伤急救医学新模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难事件的应急救援水平,规划床位为1300张。
三、遵循建设标准,科学规划建设规模
(一)总体建设规模测算
依据医院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4900张医院总床位数,按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10-2008)计算七项用房即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行政管理、保障系统、院内生活的建筑面积。
依据华西医院拟承担的教学、科研、健康体检、培训任务及医院已有和规划增加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单列项目及数量测算相应的单列项目所需的建筑面积。单列项目建筑面积测算时不仅考虑了锅炉房及热交换站、人防工程等需增加的建筑面积,同时还考虑了已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动物实验用房的建筑面积。
按照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量的规定,遵循尽量减少地面停车以便营造良好院区环境原则,计算必要的停车库所需面积。
七项用房面积、单列项面积与停车库面积之和即为总体建设规模。
(二)各院区面积分配及面积缺口测算
根据规模测算的总建筑面积,考虑各院区现状和事业发展需要,对各部分建筑面积进行合理分配。其中,七项用房按照各院区床位比例进行分配;大型设备单列项按照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分配;科研用房、教学用房和培训用房按照各院区规划科研人员和教学培训学员数量进行分配;动物实验室全部设置在科研院区;健康体检规划在主院区和温江院区,按照现有面积计算;锅炉房及热交换站除锦江院区按照规划需求测算外,其余院区按照现有面积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按现状设置在科研院区;转化医学平台规划在主院区;人防工程考虑现有人防规模和平战结合的特点,平时作为车库使用的部分不重复计算面积,仅计入为人防工程单独设置的机房、口部通道等建筑面积;停车设施按照各院区所处位置、建筑性质分别计算。
由此计算出各院区相应建筑面积,并结合各院区已有建筑面积,扣除规划拟拆除的建筑面积,进而测算出各院区建筑面积缺口。
四、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各院区功能定位和面积测算分配结果及各院区建筑面积缺口,结合各院区场地及既有建筑情况,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并适度分期实施。
(一)编制原则
1.合理规划,优化整合
总体规划及单体方案设计时针对医院建设的难点,侧重从总体规划的宏观角度入手,针对不同院区的定位、对不同类型的人流、物流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使其成为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2.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适应医疗设施的空间环境和人流组织要求,努力为患者提供方便卫生安全的就医环境,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规划设计理念。
3.营造良好的医疗空间环境及景观
注重医疗空间环境及景观的营造与配置,减轻患者的烦躁与忧郁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4.打造绿色医院建筑,节约能源消耗
新建工程设计优先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等绿色技术,建筑布局在保证医疗服务效率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与采光,有效控制医院建筑内的交叉感染几率,并降低建成后的运行成本。
5.运用系统工程理念
医院建筑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一次投资费用,还要关注日常运行费用。
(二)各院区规划方案
1.主院区规划方案
主院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37号,占地面积约165000m2,现有建筑面积约385000m2,其中一栋建筑为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2~4层砖混结构房屋,约19000m2,结构抗震能力差,且部分建筑不符合现有城市规划要求,使用年限也已达40年左右,可改造余地不大、利用价值低,本次规划拟予拆除,即主院区规划保留建筑面积约366000m2。根据主院区今后发展定位和床位设置规划,控制和减少主院区床位数,将非疑难重症的项目规划到分院区中,有效缓解主院区压力,以便能集中精力应对疑难重症的诊疗,提高诊疗效果。规划主院区定位为疑难危重疾病诊治中心,主院区床位从现有开放的4443张缩减至3000张,腾出的空间用于改善门诊、急诊及医技用房的拥挤状况,并弥补工作人员办公空间,且扩增ICU病房床位,增加疑难危重疾病诊疗用房,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另规划新建建筑面积约50000m2的转化医学楼,用于增加转化医学研究空间,并增加全科医师培训用房,见图1。
2.其他院区规划方案
温江院区: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规划,温江院区将以康复、肺癌、医学美容等慢性疾病为主,规划床位由现有371张扩至600张。现状康复综合楼位于院区东南侧,临近芙蓉大道;停车楼与康复综合楼贴临;高压氧中心、后勤值班楼、污水处理站位于院区西南侧;规划肺癌中心,位于院区西北侧,与现有建筑形成围合的布局,院区中央形成绿化花园和康复活动场地。
锦江院区: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规划,锦江院区将以传染、急救创伤为主,规划开放床位1300张,总体规模为179000㎡。主要建设创伤中心、急救中心、感染疾病中心、配套地下停车库及机房等用房,并预留远期发展用地。
科研园区: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规划,科研院区东北侧预留未来发展用地,由于科研院区测算面积与现有面积基本相当,暂不考虑规划建设。
3.分期实施计划
根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及医疗业务建筑的改造需求,拟分为10年实施完成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即首先启动主院区转化医学楼项目,接着进行温江院区的肺癌建设,同时启动锦江院区感染性疾病楼项目,前述3个项目拟于5年内完成投入使用,随后拆除主院区感染性疾病区域的砖混结构房屋,并进行院区绿化。下一个5年完成锦江院区剩余项目的建设工作并投入使用。
五、各院区协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
1.“一体化管理”模式
医疗技术力量全部出自主院区,医疗水平、管理、运营、人力、技术标准等均与本部保持一致。
2.实现双向转诊
各院区之间以救护车实现患者在各院区间的转运,以定时发班的交通车满足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转院需求。
3.各院区数据共享
各院区之间HIS、LIS、PACS-RIS、医保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全面功能对接和数据共享。
4.共同承担教学培训
各医疗院区均需承担临床见习、实习教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进修医师的教学和培训任务。
5.主院区统一管理
物资、耗材供应等由主院区统一管理,消毒、洗浆作业由主院区集中完成,通过运输车辆实现各院区间的分发、转运与调配作业。
六、结束语
编制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编制多院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更是如此。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清楚医院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影响医院事业发展的问题,同时还要明确医院未来一定时间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并需结合相关标准科学测算适宜的建设规模,进而根据各院区的规划功能定位和具体的场址条件科学编制相应的建设规划。多院区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应注意各院区之间的联动和协调发展,以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藏晓燕.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总体发展建设规划设计[J].科学时代,2012(12)
[2]忻国豪.医院在总体发展建设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3)
[3]俞善浚等.制定医院总体发展规划重要性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2003(6)
[4]谭西平等.大型综合医院原址改扩建进度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8)
文|谭西平 梁建岚 陈海勇 黄晓群 曾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