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养殖概况和病害防治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ides)又名大口黑鲈,原产地为美国加州,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中国,素有淡水“黄鱼”之美誉,具有生长快,病害相对较少,耐低温,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容易捕捞等优点。加州鲈目前以投喂冰鲜为主,在休渔期3-4两之前投喂膨化颗粒料,休渔期之后主要投喂冰鲜,伴有少量颗粒料,也有杏坛等部分地区,全程投喂颗粒膨化料。许多饲料厂目前在加州鲈饲料技术上还有些许问题没有解决,这是影响加州鲈不能全程投喂膨化颗粒料的主要原因。

  目前加州鲈养殖区域比较广泛,主要是珠三角地区(顺德,南海和中山部分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另外在四川,江浙一带,广西都有少量养殖,有部分为网箱养殖,甚至新疆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养殖概况

  这两年加州鲈赶上好行情,2014年7、8月价格均在20元/斤以上,是养殖加州鲈的好年景。尤其是上半年加州鲈价格比往年普遍高出4-7元/斤,几乎是历史同期的最高价格。

  不过,2014年加州鲈行情不同往年,因为2012年价格低迷,导致2012年省外及2013年珠三角地区的投苗量减少,加上禽流感的影响,加州鲈的消费代替了部分鸡肉。所以,综合来看,上半年的价格有点不寻常,春节后就一路上涨,4月份甚至达到18-19元/斤,同比往年高出7-8元/斤。

  进入夏季后,加州鲈价格持续高企;不过,9月以后随着新鱼陆续开始上市,加州鲈行情还是开始了以往“跳水式”下跌,尤其是国庆以后,加州鲈甚至每天以0.5元/斤下跌,11月末6两/尾的新鱼价格为11元/斤左右,8两/尾以上的旧鱼依然16-17元/斤,但由于旧鱼的存塘量极少,占整个市场的5%以下,价格开始回升。

  加州鲈的商品规格为0.8-1.5两/尾,属于鲜活体流通,相对海鲈,优势较为明显。加州鲈价格波动十分大,但是加州鲈几乎不会跌破成本价,塘头价格普遍在8.5元/斤以上。

  往常养殖户都会在生鱼、黄颡鱼、加州鲈三个品种之间来回转养,哪个品种行情好就养哪个。但是,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当前生鱼、黄颡鱼、加州鲈等水产品的价格齐高,对加州鲈产量可以有一定的分流。据了解,由其他品种转养加州鲈的比例不超15%,此外今年鳗鱼种苗便宜,导致部分养户转养鳗鱼,加上今年开春后天气变化大,尤其是4、5月份持续降雨,导致加州鲈种苗成功率并不高,虽然目前加州鲈行情不太乐观,但是整体上看,加州鲈价格将会维持在9.5元/斤以上,并不会跌破成本价。

  总体上看,这两年尤其今年是加州鲈养殖的好年景。不过,虽然加州鲈在广东养殖30余年,养殖规模、流通等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和稳定,但加州鲈人工配合饲料却发展十分缓慢,导致我省加州鲈产业逐渐遇上瓶颈;因为主要投喂冰鲜,导致环境污染、病害频发等,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主题。此外,随着华东地区、西南地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而且珠三角塘租、饲料、人工成本的增加导致佛山地区的淡水鱼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少,有不少养户转养生鱼、加州鲈等高档鱼的趋势;加上连续遇上两年的好行情,今年加州鲈很可能遇小年,不排除进入行情低迷期。

  养殖技术

  目前加州鲈在采用膨化料投喂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用膨化料投喂长到0.3-0.4斤/尾阶段之后,会出现生长速度放慢,出现厌食,加料困难等问题,在投喂量和生长速度与同期的冰鲜投喂加州鲈相去甚远,加之今年的冰鲜价格比较低,很多养殖户在禁捕令解除之后第一时间转换成冰鲜投喂,但是也伴有少量颗粒料投喂,因为颗粒料拌内服药吸收的效果比冰鲜好很多。 其二,在膨化料投喂的鱼会出现肝脏肿大,脂肪肝等一些列肝病问题,会导致生长速度缓慢,抗病能力差等问题,这也是人工配合饲料在加州鲈全面推广全程使用的一个瓶颈,亟待解决。

  而对于上述问题,2011年旺海在顺德勒流的江义养殖大塘已经试验成功,我们根据加州鲈在不同阶段对营养的需求状况,配制出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的优质膨化料,全程使用的加州鲈具有成活率高,背部肌肉厚实,腹部肌肉紧致等特点,最为主要的是全程未出现厌食现象,生长速度也较为理想,四五月份投苗基本可以实现当年出鱼,解决了加州鲈在人工投喂膨化料条件下生长缓慢的问题,同时在肝病方面我们调整配方,改善工艺,控制好碳水化合物,添加一定量的促进脂肪代谢物质,以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并调整了配方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从本质上减少了脂肪过多的问题。

  同样在冰鲜投喂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冰鲜的质量和来源很难保证,而且投喂量相比膨化料来说,也是比较难掌握,如若掌握不好,会造成水质污染,饲料系数过高问题,而冰鲜本身如果被污染,投喂时会伴随冰鲜一起投到池塘的还有一些致病菌,病毒等,对安全养殖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如何去控制和调节水质,预防病害的发生,是冰鲜投喂的关键。

  目前养殖户调水意识不同,据走访的养殖户的服务人员反应,养户普遍都比较关心水质的变化情况,但是没有风险意识,在水质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一般都不采取方法去维持水质的稳定,而是发展到如下情况才去着手解决:1,发现鱼塘有部分死鱼,病害已经发生并且已经开始蔓延开来;2,摄食量有明显下降,出现厌食,肠胃病等;3,水色有特别明显变化,养殖水体开始出现氨氮亚硝酸严重超标。据以上的情况,如果要维持比较良好的水质情况,我们提出以下观点:

  1、饲料投喂的方式方法,加州鲈前期的生长时间比较长,从苗养到3-4两,需要3个月左右,而同在顺德地区养殖比较多的生鱼3个月长到7两,差异比较大,而以往2年的加州鲈的利润空间丰厚,很多人想赶在降价之前出鱼,因此投喂量相对比以往大很多,基本上是能吃就吃,所以导致日摄食量之间有很大区别,同时投喂量过大会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另外我们还建议,应该根据天气和水质等条件来适当调节投喂量,众所周知,加州鲈在高温高光照的情况下摄食量会有所减少,因此在七八月份,我们尽量选择在早上和傍晚这两餐投料多,中午投喂少点。除此之外平常消毒用药对水质也有影响,水体调节的方法以微调为主,例如.蓝藻大量爆发时候,出现比较严重的水华时,养殖户会用大量的药物杀灭蓝藻的同时也杀灭了绿藻等有益藻类,水色在短时间内变化,对水质影响很大,建议在下风口下药,分2-3次杀灭蓝藻。

  2、底质对水质的影响:早在04-05年已经有人提出底质对水质的重要性,只不过养殖户认可是在最近2-3年,改底对水质的影响是长期的,因此我们改底也需要循序渐进,一般养殖户要求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所以这也是导致低质调节在实际养殖过程比较难实施,认可度不高的原因。

  主要病害

  从朝苗到50g阶段:最容易出现的是车轮虫病,此病发病快,危害大,如不及时治疗对鱼苗的影响比较大;此外由细菌感染引起白头白尾病也较为常见,这些要以预防为主。

  50—150g阶段:最容易出现烂身病,肝脏白点等,疑为由洛卡氏菌引起。今年6-7月份,我们发现有换水的鱼塘,出现烂身病特别严重。有人认为鱼池加入新水之后,加州鲈活动加强,会对身体体表造成一定损伤,感染之后引起烂身,继发全身感染,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这段时间发病比较严重的,大都是个体比较大的鱼。

  在整个加州鲈养殖过程中,能否有效预防加州鲈的烂身病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新旧鱼都有发生,病鱼一般很难卖出去,能卖都是低价收购。该病又称流行性溃疡综合症,多发在水温比较低的季节,但是今年在6-7月都有发生,发病特征是鱼体多处出现腐烂。此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于病因的定论有很多种说法,但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有诺卡氏菌为主要菌群引起的肝脏白点和烂身,防治难度比较大。我们建议在水温低于22℃时尽量以调水和改底为主,切勿随意换水,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选择优质且抗病能力强的种苗。由于该病发病累及到肝脏肾脏等一些重要内脏器官,治愈难度比较大,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此阶段,我们也发现鱼体在心腔位置大量血,也有部分死鱼,目前具体诱因暂未知。

  此外,我们认为,在冰鲜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在休渔期前完全使用膨化料投喂,休渔期过后冰鲜价格低时,饲料与冰鲜搭配使用,既可以促进生长,又可以降低养殖成本,但要注意的是用冰鲜后对水质影响比较大,需及时调节水质和预防疾病,对于冰鲜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建议全程使用饲料投喂或者仅在越冬期投喂少量冰鲜。饲料投喂对水质的可控性强,养殖密度也可有所增加,同时放苗时间不宜过晚,减少越冬期的损耗。

  文/广东旺海饲料实业有限公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