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汕头濠江区的一片废弃的烂尾别墅群里,隐藏着一片占地500余亩的高位池。养殖场内整齐划一,每口塘面积3-5亩,大大小小共有一百多个,每一组塘都配备一口蓄水池。驱车入场,你会发现场内的内陆基和高位池均为混泥土结构,沿路装有路灯和摄像头,就连温棚架也是钢筋混泥土构建,单从外观就能看出养殖场的实力所在。
这是汕头鸿泰生态养殖场(下称“鸿泰”),老板姓黄,家族经营房地产开发生意,后赶着养虾热潮,选中了现在这片海区修了高位池做养殖。现接管的是家族中的三儿子黄升涛,人称“老三”,他年轻有为,颇有将养虾作为永久性事业来做的魄力。但是,这个隐世的“土豪”养殖场前几年的养殖情况却并不理想,连年亏损。
不过,2013年的一个转变,让鸿泰成功逆袭,2014年冬造虾纯利润达650万元,打破了以往大场不盈利高欠款的魔咒。
2015年春节前,《农财宝典》记者前往汕头达濠,探寻这个隐世养殖场的传奇故事。
一年养两造 风险低虾价高
鸿泰的500余亩高位池分为5个场,分别为南一场、南二场、中新场、北场、中场,由于前几年的连年亏损,中场外租出去,目前的养殖面积为400亩左右,共108口塘。
与粤西的高位池相比,粤东的高位池养殖并不冒进,追求稳产为主,投苗密度也较为理性,鸿泰也不例外。据南场技术员洪惠彬介绍,鸿泰的投苗密度为17-19万尾/亩,一年养两造。
一般情况下,第一造虾的投苗时间为元宵前后,顺利的话,养殖100天左右可达30支/斤左右的规格,上市;抓虾结束后的高温季节会空塘休整一到两个月的时间,直至中秋前再放第二造苗,养至春节前起捕上市。
“大多数的养殖都是在温棚里进行。”洪惠彬告诉《农财宝典》记者,采用这样的模式虽然一年只能养两造,但是风险低,且虾价好,整体效益并不差。一方面,与外塘虾相比,在冬棚里养殖环境可控性高,温差变化小,除了日常用一些氨基酸、活藻素调水外,可减少用药;另一方面,每年的端午节和春节前后,虾价均处于较高位,这时出虾时机更好,效益更高。
同时,由于海区缺水,往往在每年的高温季节、外塘虾养殖的时候经常出现无水可换的情况。“取换水是高位池养殖的关键,无水可换根本无法正常养殖,索性休塘。”洪惠彬表示,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高温病害增多、养殖得不偿失的情况发生,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蓄水、备水,准备新一轮的养殖。
高价料带来高效益 摆脱大厂弊病
尽管前几年鸿泰采用的也是这种稳妥不冒进的养殖模式,但还是摆脱不了大场的弊病——投入大、成本高、盈利难。为了降低成本,负责人黄升涛想尽了各种办法提高效率,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其中,如何压缩饲料成本成了让老三头痛的问题。在不断地转料、换料的过程中,虾也经不起折腾,严重影响了效益。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升涛听说了澳华虾安康,但由于价格高且需要现金交易,他一度很犹豫。后来,惠州市澳华饲料有限公司粤东销售部经理张贵理及业务代表谢泳林多次登门拜访,从养殖到调水多次向黄升涛进行讲解,当其了解到虾安康具有保肝护肠、提高养殖成功率的特点时,他心动了,决定先用北场的8口塘进行试养。
2013年第一造虾养殖结束后,用了虾安康的几口塘,对比其他塘的数据,总料比低了20%左右。不仅料比降低,亩产还提高了50%左右,黄升涛决定将虾安康扩大到其他塘使用。“在养殖过程中,用了虾安康的塘水质稳定、波动小,换水量少,用药少,虾的肠道情况也不错。”作为技术员的洪惠彬在养殖过程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一变化。
据了解,2014年晚造放苗,南场31口、中新场22口、北场27口,总面积达到280亩全部用虾安康,收虾纯利润达到650万元,摆脱了大场盈利难的魔咒。黄升涛感慨:选准饲料,确实能够超出预期的价值。
行业人士点评
从老板到技术员,鸿泰养虾精细到位
——惠州市澳华饲料有限公司粤东销售部经理张贵理
对于鸿泰养殖场的开发到培育成功,我想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黄老板非常的睿智,自已亲力亲为,记得第一次是黄老板自已管了8口池塘来用澳华虾安康试验,试验成功后才逐渐推广。
二是,养殖场里面的技术员很细心,从硬件设施的管理及配套都比较到位。例如, 海水进水管源头装有摄像头,在办公室,宿室随时可以看到海水的情况,发现异常马上停止海水进入蓄水池。相信鸿泰养殖场在黄老板的正确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好,走向辉煌。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曾思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