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格的园林医院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一期项目特色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东临雅苑路,南临规划一路,北临碟子湖大道,西临规划路。医院用地面积为31288.91m2,建筑面积为62294.35m2,由规划道路围合出南北两个地块,以此分为南一期、北二期两期建设,编制床位600张,该院一期工程于2014年初投入使用。

  古韵风格的造型设计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新院秉承中医理念,整体采用汉唐风格设计,着重体现“前庭后园”的古代园林格局,将“中庭、庭院、院廊、院落”等传统文化符号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合理运用平和的建筑价值观,融入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元素和材料,展现出全新的浓厚古典韵味,回归“实用、经济、美观”。

  *古典外立面

  外立面的汉唐风格整体由高耸白墙、青砖黛瓦、红柱飞檐三大元素构成,配以经提炼简化的花格窗以及中国特有的歇山屋面,通过细部精巧的构件组合,与医疗街的现代医院设计理念以及模块化的诊室单元有机地融合,共同赋予南昌洪都中医院新的形象特质,共同打造出有机共生的医疗健康综合体。

  *对称式造型

  为回归中医传统概念,营造在古民宅中行医的场景感,医院造型设计采用中式对称式构图手法,符合中医学强调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人体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理念。基于此,在医院空间营造上追求“精神治疗空间”的塑造,摒弃奢侈超前的时尚感,采用栗色体现亲和力,室内材料也多汲取木质的自然元素,营造轻松温暖的空间环境。

  紧凑合理的平面布局

  建筑面积32777.55m2的新院一期工程地处南侧用地,其建筑布局设计从节约用地、紧凑布置的原则出发,将建筑分为两个主要体块,南侧为呈“日”字形布局的门急诊行政综合楼,北侧为医技住院综合楼,两楼之间通过一条竖向医疗街连接贯通。整体设计强调了功能体系模块的“有机聚合”和各种功能流线的优化,实现了患者就医的安全便利和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高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性。

  模块化的功能空间

  *门急诊行政综合楼

  门急诊行政综合楼各功能层面呈模块化布置,各功能单元之间形成庭院空间,使患者就诊的同时可与阳光亲密接触。

  一层设置有3个主出入口,南侧为门诊主入口、东侧为急诊出入口和住院部出入口。其中门诊主入口正对挑空3层的大堂,门诊区与东侧急诊急救区共享护士站,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及救治效率。此外,在西南侧另专设肝炎肠道和发热门诊入口,挂号收费独立设置,避免与其他患者交叉感染。各功能入口规划出简明通畅的就诊流线,再根据操作流程布置各功能用房,以达到患者、医护流线最优化。

  二、三层为各功能单元,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等门诊及相配套的医技、后勤用房等。各功能单元设计时力求面向中心庭园,让患者及医护尽量享受到绿化和阳光。

  四层及局部五层为行政办公用房,为实现医院的智能化管理,于四层设置了IT中心。在五层,根据医院使用要求设置了可容纳200多人的会议中心。东侧四层可作为办公用房,局部设置了屋顶花园,让医生在工作的同时可以尽情享受阳光和绿化。

  *医技住院综合楼

  医技住院综合楼共9层,一至三层为医技部分,四层及以上为标准病房。一层为影像中心,靠近门诊与住院部,方便两处患者进行检查。二层为药库、病理和血液科,相关科室临近布置。三层为手术室,横向与本层的ICU及四层的病房紧密联系,纵向通过污洁电梯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直接连通。

  一期工程共设床位200张,每标准层设置床位40张,针对不同患者人群,每个护理单元设单人间两间,双人间4间,其他均为3人间。

  *多功能地下室

  地下室主要设计为停车空间,以满足门诊和住院部的停车需求。另设有中心供应室、员工临时餐厅等功能区。在设计中,严格区分人流、物流的洁净与污染流线,避免物品与人员的交叉影响。

  中医特性的空间设计

  相对于西医,中医在医疗流程中表现出分科细、就诊时间长、患者康复保健治疗者数量多的特点。鉴于此,在南昌洪都中医院的设计过程中,特别进行了不同于一般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改变,如增加公共区域及候诊区域的面积,使公共区域更为开放,减弱候诊患者的心理焦虑;通过细分就诊类型,分设小区域候诊点,分流就诊患者,减少患者相互见面的机会,以达到保护患者隐私的目的;通过对住院用房面积配比调整,更适应住院患者的康复保健需求;通过对理疗科室的着重设计,满足患者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传统治疗方法的需求;在药房及制剂车间的设计上,注重考虑中药制剂的特殊性及独立性。

  内外兼顾的交通设计

  *“9+1”内部竖向流线

  新院一期建筑共设有9部直梯,1部自动扶梯。门急诊行政综合楼由局部三层、四层、五层的综合体组成,竖向交通包括6座楼梯、1部自动扶梯和3部直梯,其中一部直梯兼作无障碍电梯。医技住院综合楼总共8层,竖向交通包括2座楼梯、1部污物电梯、1部洁物电梯(三层手术室专用)、2部客用电梯和2部医用电梯,其中一部客梯兼作无障碍电梯,污梯兼作消防梯。

  *4出口+1环形车道

  目前,新院区共设有4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为一个人行主入口,一个车行主入口,一个后勤出入口和一个急救车出入口。院区内设有环形通道,最小宽度为4m。机动车停车位前道路宽6m,道路转弯半径为12m。

  为了塑造舒适亲和的环境,机动车交通主要通过场地内一条环形车道解决,内部道路均为人行道,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除地面局部考虑停车外,主要停车空间位于地下车库。

  巧妙处理坡度地形

  根据医院所处地形,院区室外地坪按高于四周道路中心线标高,定为19.50m绝对标高,建筑的室内外差为0.30m,因此,室内地坪±0.000定为19.80m绝对标高。整个用地区内道路纵坡为0%~8%,横坡为1.5%。场地标高可能会随周边道路标高变化做适当调整以使场地标高高于周边道路标高。道路标高有变化以及和周边道路连接处,局部设置纵坡。为满足雨水排放要求,约每25m设置一处雨水收集口,雨水口周围道路设局部缓坡。雨水由雨水口收集,通过暗管排放至城市道路排水管网。

  中医理念的绿化规划

  新院以优化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标进行绿化规划。院区内树种的选择以本地适生树种为主,以增强绿化植物的存活力,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绿植受到污染,为患者创造园林式的治愈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理念。

  传统中医文化讲究人体的自愈能力,因此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将阳光、空气及自然与室内空间的结合。住院综合楼外布置常青小园林造景,减弱患者“封闭式治疗”的消极情绪,有利于患者身心同步恢复。门急诊综合楼的内庭院使患者一步一景,治疗中随时感受自然的气息,消除紧张的心理,迎合中医“致中和”理念,通过自然调理使身体机能达到平衡点,恢复健康。

  结语

  由于中医院的建筑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必须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就诊规模的增长以及与医院运营体系的匹配度,做功能空间的预留设计,满足患者心理感受,塑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以彰显中医特色。

  工程名称: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

  用地面积:31288.91m2

  建筑面积:62294.35m2

  设计时间:2009年~2010年

  建造时间:2010年~2014年

  文|刘艳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