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新建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模式探讨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综合医院,新建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模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26 13:25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多方参与、共同管理模式在医院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的具体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医院;新建项目;实施阶段;管理模式
综合医院的建筑使用功能非常复杂,加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大型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使得医院新建项目的实施在各阶段都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通过对医院新建项目实施阶段(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各阶段)的管理实践和分析思考,提出了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建设模式。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管理
医院新建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如果初步设计的总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估算的10%或其他主要指标有变动时,须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
多方参与医院新建项目的设计管理,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方参与完善设计任务书
作为医院新建项目前期策划的书面成果,设计任务书是医院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依据,是反映业主要求的关键文本资料。设计任务书须由医院使用科室和基建工程师讨论并结合专家意见后形成。
(二)选择专业的医院建筑设计单位
在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横向、竖向交通流线(包括物流、人流等)和医疗专用设施的设置,同时,还需考虑“照明、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磁场、电场、洁净、结构、层高”等指标的要求。因此一定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的医院建筑设计单位。
(三)进行限额设计
医院新建项目投资大,对工程投资的控制往往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早有专家指出,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点在于前期规划论证设计阶段。对于医院新建项目而言,前期设计论证主要包括建筑功能与流线的布局、建筑风格的确定以及装饰材料的比选。为更好地控制投资,医院基建负责人可在设计招标时增加限额设计要求,甚至与之相关的奖惩措施。
(四)实施设计监理
目前,我国监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施工过程的管理监督,对设计过程的约束则相对薄弱,施行设计监理可进一步完善医院基建项目的设计需求。设计工作受到设计师自身设计水平和外界信息等因素的限制,凭设计师一己之力难以达到最优。设计监理的作用是对设计方案进行二次优化,通过比较、论证这些方案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功能完备性,综合方案优点,博采众长,达到规划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项目设计阶段是实施阶段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后续施工。由于医院新建项目纷繁复杂,横跨多门学科,需结合建筑、医疗、美学、材料等多学科知识,医院管理者须群策群力,召集多方参与,集各方所长,最大化完善规划设计方案,为医院新建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二、施工阶段的管理
项目施工阶段是将项目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的最重要阶段,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等通常是施工过程中基建参与人员关注的重点,多方参与的管理模式能促进施工阶段的顺利推进。
(一)多方参与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好坏。医院建筑质量与其它产品质量相比有极大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投资规模大、生产过程繁杂甚至不可逆转;质量问题的不可弥补性,部分质量问题靠售后服务不能解决,尤其是工程质量未达到国家规范质量控制标准的,其带来的后果比其他劣质产品严重得多。在医院新建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提倡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多方参与,并遵循以下基本管理原则:
1.坚持质量第一。医院建筑使用周期相对较长,且直接关系到医生、患者等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医院基建管理者应始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医院新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与监理单位一起督促施工单位把重心放在工程质量上。
2.坚持以人为本。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本,把人当作质量控制的源动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医院基建管理者须妥善处理好与监理、施工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增强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素质,以人的工作质量作为工序质量、工程质量的保证。
3.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指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预控制,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尽量排除。首先应严格控制人的工作质量,筛选合格的监理施工人员,再通过各方人员对施工质量和过程控制的严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靠性。
4.贯彻科学、公正的职业规范。在质量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医院基建管理者应督促各方参与人员尊重科学、遵循客观事实,做到客观公正、不持偏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
(二)多方参与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是施工过程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项目如期完成的重要举措,也是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资源供应、节约工程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多方参与进度控制,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1.建立多方参与的项目管理模式。一个成功的医院基建项目,离不开医院基建工程专业人员、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总包和分包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规范的多方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流程,对项目的进度管理影响较大。
2.建立多方参与的合同体系。医院的基建工程通常是由多方参与的共同体完成,这就需要参与各方之间有一个严密的合同体系,进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避免过程中的扯皮拆台。
3.多方参与共同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项目进度计划。这个进度计划不仅要包含施工单位的工作,而且要包含医院基建部门的工作、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配合工作,还应充分考虑与施工过程密切相关的政府监督部门对进度的影响。
4.多方参与现场进度管理。一般情况下,施工阶段现场管理仅由医院基建部门和监理单位共同参与,设计单位对施工进度的管理相对薄弱。对此医院基建部门可聘请设计单位共同参与进度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设计单位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避免设计疏漏,从而提高进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多方参与安全控制
把安全生产落到实处需各方的共同努力,除了多方参与建立全面可靠的安全管理模式之外,在施工阶段各方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督促施工参与人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重心,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好参与各方的安全教育工作,参与施工的每个管理者和一线施工人员都应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现场急救等各项知识。
2.配合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多方参与的安全保障体系,离不开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监管。多方参与的监管模式中,执法监察机构不仅要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还要对医院基建部门、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落实安全责任,使施工阶段的现场安全管理更上一层楼。
3.加强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参与各方须抓好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生产活动,共同敦促施工单位把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结合起来,加强巡视,力争实现现场材料堆放整齐、职工行为文明、设备标识清晰、安全标志醒目,并按规定做好各项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把需求落到实处,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多方参与安全生产大检查。施工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需参与方坚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施工单位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自查自纠,针对薄弱环节,提出防范措施并加以落实;参与各方要对现场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检查,查缺补漏;检查结束后,还应做认真总结,对安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进行改进,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三、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医院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多方参与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针对医院新建项目的特殊性,除医院基建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与外,还可邀请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让他们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新建项目进行全面的竣工验收。
四、结束语
综合医院新建项目的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与其他类型建筑相比有共同之处,然而更多地方却有特殊要求。我们在新建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实践中,逐步推行多方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英,王健.浅析医院内部基建工作的管理[J].管理观察,2010(26).
[2]谭西平,等.医院基建管理工作之要点[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
[3]石世平.浅谈医院建筑工程各阶段的质量内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
[4]张华.医院基建工程设计阶段管理经验谈[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6).
文|叶东矗 罗鸿宇 陈海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