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育需要耐心和恒心——论师生的沟通管理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山区教育,城市教育,沟通
  • 发布时间:2015-11-03 17:27

  【摘要】中国教育有很大部分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山区县的农村教育。山区教育与城市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不仅仅是教育场地、教育配套和师资管理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学生基础、山区教育氛围的差别。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在山区教育过程中,如何用教师的耐心和恒心,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促进山区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山区教育 沟通管理模式 沟通技巧

  我国农村教育目前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相对城市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也得不到重视。而有效的师生沟通管理,将是促进山区教育发展的催化剂。特别是新课标下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师生沟通模式下。

  1 部分山区学生心理特征的一些不足

  (1)缺乏自信。

  简单来说相对比较自卑,部分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不敢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特别在接受新的人物关系上,往往比较被动,或者说过于自我保护。缺乏自信另外一个影响就是不敢承担,对责任往往因为自卑而不敢承担,选择回避和退缩。

  (2)知识面窄,价值观不完善。

  山区农村学生知识面与城市学生相比确实差距非常大,这与其成长的学习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对未来缺乏人生规划,不会对自己进行定位。他们价值观、人生观发展还很不完善,普遍不会根据自己特点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

  (3)性格不够成熟,情绪易受波动。

  这与其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特别是家庭原因,部分留守儿童独立能力差,容易情绪化,性格多变。

  (4)沟通能力差。

  表现为不喜表达,不喜欢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而在沟通过程中,沟通语言技巧缺乏,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善于选择合适自己的沟通群体。

  2 师生沟通管理模式的几个阶段

  学生中心型:这是很多新教师常见的师生沟通模式。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为学生着想。在处理事情时,过度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过于片面,师生关系定位模糊。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关系,但对于纪律管理、对知识和对其他老师都缺乏应有的尊重。

  教师中心型: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大于情理甚至校规。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往往以避免受到批评为行为准则,对老师的畏惧大于尊重。这有利于纪律的有效管理和任务的完成。但也会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安排与管理,如果是班主任管理,该班级往往容易形成小团体,集体意识反而薄弱。

  无为避责型:这种沟通模式下,教师的处事准则就是:没什么事不要烦到我,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沟通管理行为放权过度,让学生自行管理自己的事情。这种沟通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性确实得到很好的培养,但也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毕竟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自我规划和管理。

  相互促进型:这种模式大多出现在教育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身上。这种沟通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沟通管理定位明确,放权与集权拿捏合理,沟通管理目标明确清晰。对学生、对教师本人、对班级管理和学校都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

  3 师生沟通管理的各自定位

  首先,端正教师的自我心态。

  “教师中心型”沟通模式中,最容易出现的沟通心态就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其实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可能都是在教育学生吧?哪怕在批评教育学生,也要端正老师的心态,就事论事,不要情绪化甚至大发雷霆,特别是山区学生,降低姿态和学生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沟通。

  其次,明确师生沟通中双方的角色定位。

  沟通中双方地位虽然要尽量平等,但是各自沟通角色定位还是要有区别。教师毕竟是授道者,首先学生必须要尊重老师。其次,学生必须要理解和遵循老师在沟通中的合理观点。简单来说,沟通角色定位,老师还是要处于主导角色。在“学生中心型”沟通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定位往往反而会处于主导,这样不利于沟通和教育学生。

  最后,态度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这里指沟通中学生的态度,而学生态度往往比沟通的事情更为重要。比如学生出现违纪情况,学生认识事情问题所在的态度其实比事情的本身更重要。

  4 有效沟通管理的一些技巧

  4.1 不要让情绪替代原则。

  教育管理学生,特别是班主任,因为要面对不同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特别山区学生,留守儿童比例大,繁琐事确实可以令很多教师觉得崩溃。但要记住,教师作为事情的判决者,必须要遵循原则和规定办事,就像法官要依据法律判决,不要让情绪干扰师生的沟通。

  并且,沟通过程中要切记:永远不要大发脾气。你露出了自己的底牌,那么在以后的沟通里就更加困难了。

  4.2 原则要坚持,但沟通需愉快。

  愉快沟通是可以实现的,并且适合任何的师生沟通场景。比如山区农村很多学生基础差,学生上课睡觉。你可以有两种沟通方式:第一是对其进行严肃批评,让他站在你面前,你讲一堆道理。第二可以以兄长式的批评语气说:“你这小子这么喜欢睡觉,下次罚你几个月不能剪头发,方便帮你悬梁刺股才行。”这样就给这次沟通定下了愉快而有效的沟通格调。

  4.3 清楚阐明教师期望,不讲一大堆无关的大道理,不要累加过错。

  “老师就是喜欢讲道理,一讲就收不住口,还把以前的过错拿出来讲了一次又讲一次。”相信这是很多学生心理的想法。师生沟通,老师要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这次沟通的目的和要求,就算学生犯错,指明这次错误所在和今后方向就行了,如果讲一堆似有似无的大道理,而且把学生以前的事情又拿出来批评,那么这次的沟通效果很难达到。

  4.4 成绩第二,培养学生性格与责任心排第一。

  如果以成绩作为对山区农村学生最主要判断标准,那么无疑为难很多农村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特别是成功的人士,学历确实很重要,但是更多的是他们在性格上的魅力和对事情的负责任态度。培养一位农村学生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学会对自己、对父母和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确实更为重要。

  4.5 让学生自己总结体会,不要先入为主。

  对于要沟通的事情,多让学生自己想想,发现存在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过多的先入为主,其实和填鸭式教育是没有区别的。

  4.6 学会装傻。

  偶尔装傻,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反而有利于山区农村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而且偶尔装装年轻,把自己当成也是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这样有时候有利于和学生达到思想的融合。别忘了,山区的学生也有一颗青春的梦。

  5 从根本上改善学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更有利于改善沟通效率

  5.1 培养责任感,提升学生价值观。

  只有学生自身观念得到升华,沟通才会更加有效。学生自身观念与老师差别巨大,那么师生的沟通将会很吃力。山区学生本身知识面和价值观都不完善,这需要老师在长期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拓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在得到根本的改变和发展。

  5.2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不斤斤计较,能承受小委屈的心态。

  山区学生往往比较内向,有时候部分学生想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态,师生沟通就会愉快很多,学生也不会因为情绪而使得沟通存在障碍。而且,让学生知道“计较越多,失去越多”的道理,学会受点小委屈也不太计较,那么对山区学生培养乐观积极态度也有很大帮助。

  5.3 教师平时言行要树立榜样,让学生加强对教师的敬仰和喜爱。

  作为教师,更多的要自己平时的言行体现出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师的言行其实对学生影响很大。不单单在讲台上是教师,讲台下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作为教师应有的行为和言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才会从心底喜欢和敬仰,良好的沟通将变得更简单。

  【参考文献】

  [1]腾飞《学生人生观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2]王向阳《一堂课的灵魂-教师的语言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3]潘玉峰赵蕴华《师生之间如何相处》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4]腾飞《怎样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魏茂峰陈《学生思想信念的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6]萧枫姜忠 《与学生谈能力培养》吉林音像出版社2012年4月

  [7]马英志《班主任哲学50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谢沛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