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性教学”的应用探究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小学,数学,口算
  • 发布时间:2015-11-04 09:55

  【摘要】“开发性教学”是一向致力于优化学生先天潜能的开发和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以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发性 改革实验

  “开发性教学”是一向致力于优化学生先天潜能的开发和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以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在脑科学、心理科学、认知科学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广泛吸收古今中外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实验、认识逐步形成的。小学数学开发性教学的应用几乎涉及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1 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影响着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计算能力的培养应着重抓好以下两点。

  1.1 抓好口算。口算是笔算和估算的基础。20以内的加减、表内乘除、一位数的乘加、180以内的连加(减)则是基础的基础,必须切实抓好,做到训练合理、灵活。实践中,我们创造出一种借助36张扑克进行口算练习的方法,学生可以在玩中学算,算中悟理,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而且能切实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

  1.2 迁移类推。数域每扩展一次,人们总是通过个别调整,成功地把旧有的计算法则迁移到新的数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实验中,我们充分地运用了这一思想,启发和鼓励学生在整数四则计算法则的基础上类推出小数以至分数四则计算的法则,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猜测、验证、分析和整理过程中,逐步地培养起创新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题教学

  小学解答应用题的主要困难往往不是缺乏相应的知识,而是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技巧,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分析,怎么分析,当一种思路受阻时,怎样迅速地调整,转入另一种思路。应用题教学中必须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

  2.1 理解题意。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如下程序研讨:(1)弄清题目中涉及的情节、概念、术语等的含义,为解题扫除障碍。(2)能把题目中的关键句子简缩成短、术语或符号,会概括地表述每一个数量。(3)熟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题意。

  2.2 弄清关系。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题的关键。分析中,要平等地对待未知数量和已知数量,学会推理和联想。实践证明,下列四种方法是深受学生欢迎的:(1)情景法。即借助学具模拟出形象具体的情景认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2)思路图法。即用流程图的形式直观展示分析(综合)的过程,借助图示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思路。(3)翻译法。即先找出题目中全部相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把其中的生活语言译成数学语言,进而列出算式或方程。(4)即用规范化的的线段、符号和文字说明,形象地展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找出解题方法。

  3 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形成概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的过程,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则更具应用价值,必须予以特别的重视。

  3.1 充分感知。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有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把以上过程获得的信息综合起来,所得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才是概念。课堂教学中,形成概念的最佳方式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自主地探索研究经历提出问题到形成概念和实际应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理解得深,记忆的牢,也最容易掌握实质。

  3.2 抽象概括。数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反复抽象概括的结晶。抽象概括的程度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迁移性越灵活,独创性越突出。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地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加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逐步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获得结论。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体验相邻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世界首选的最佳学习方式,师生、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形成的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互补优势,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渴求,实现了情和谐的协调发展。

  4.1 探索研究。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研究,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4.2 掌握思路。再练习巩固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习题,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独立地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质疑问难,评议优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思路,体验成功的乐趣。

  4.3 整理提高。分享考核、等级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自我考核评价和群体考核评价的有机结合。考核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知识的归类整理。要及早公开分项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练习时间,允许学生经过多次努力逐步达到教学要求,使人人都能看到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郭升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