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貂皮闻名于众,却丝毫掩盖不住浪木所散发的特殊灵性。浪木最早产自吉林松花湖,以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特色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由于它的资源丰富,不用破坏森林和植被,松花湖浪木艺术品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环保艺术品。
大浪淘沙铸灵根
上世纪三十年代,松花江上游拦江筑坝,修建丰满电厂,导致松花湖水位上涨,沿江林木被浸入湖中。而松花湖形成后的水位不定。到了雨季,水面上涨,被浸泡的山上的树木有的就连根倒入水中。这些沉入湖里的树木,很多树种经不住长时间水的浸泡,水流的冲刷等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的分解,枝叶、树干、树根等都荡然无存了,唯有那特殊的树种的树根,因经受住了自然条件的考验,最后留下了一块金刚不坏之躯。被浸泡在水中的木材有的随波逐流,有的潜在湖底,还有的漂浮在水面或搁浅在沙滩上,形成了今天的松花湖浪木。它可以说是江城除“东北三宝”之外的又一宝。
浪木刚开始被人们发现时,被捡回来当柴烧,可是它很坚硬,不易砍断,而被烧柴人抛弃。起初因老百姓把它捞上来以后,就烧火,就叫浪柴,就是柴火,烧火的柴火。后经加工成艺术品后被命名为松花湖浪木。
松花湖浪木与普通的树根相比,它更多的是经过了大自然的雕琢,湖水的浸泡,坚硬如铁。形状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有的像鸟类,有的似动物,有的如人形,这些材料造型奇特,形态各异。终于有一天被雕塑家们发现,于是,这些丫丫杈杈的东西,形态类似某些动物,所以被他们捡回来经过清洗处理之后就在他们的小锯和尖利的刻刀下,雕刻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动物。经过根雕艺术家慧眼识宝、巧妙构思、精心制作,这些曾经无人问津的废材瞬间变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浪木根雕艺术作品。
万般雕琢始成珍
松花湖浪木在大自然这把无形的雕刀下浑然天成。但是从这些无人问津的浪木雏形,到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也要经过复杂的程序,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浪木根雕小的只有手掌大小,大的高数米,可以说是“七分天成,三分雕琢”,“天然成趣”。做成一件浪木根雕,少则要半个月,多则要数年。它的创作过程非常复杂。“得反复地看,轻易不要动刀。构思成熟之后再动锯。枝杈末节用小锯,粗的用大锯。最后用沙子打磨。
打磨之后,再上蜡、抛光,基本就成了。”
而大师们在制作浪木艺术品的时候,有这么一个过程。经过构思造型,切割下去主体成型了最后再进行清理。把里头一些杂质清理掉。进行煮,放在特制的大锅里进行煮。
煮的作用一方面是便于彻底去除杂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消灭附着在浪木里面的虫卵,有利于浪木艺术品长时间的保存。
煮完之后再进行碳化。碳化就是用火将浪木表面烧一遍。把没腐烂彻底的,有点软质的东西全部烧掉。碳化以后,将残余在浪木表面的杂质彻底清理掉。并用水砂纸抛光。经过不同型号的砂纸数次抛光以后,再根据浪木的不同质地上油和上色。这样,一件精美的松花湖浪木艺术品就制作完成了。
要知,只要是最后形成珍品的浪木作品,都是从堆积如山的树根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浪木根雕只要经过雕刻家们的反复揣摩,选择确定造型,经过阴干、吹烤、油浸、上蜡、刨光等几道工序的精心雕琢,就会变成一件件惟妙惟肖艺术品。有的适合居室陈列,有的适合大厅摆设,创作选料讲究,外观光滑细腻,手感极好,色彩持久,富有力度,显得十分高贵典雅,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想和美的享受。
浪木根雕讲究“野趣”,看似天然质朴,实际上,一件好的作品,往往需要经过十几道加工工艺。首先是选材,最适合做根雕的树根是黄牛木根和山稔木根;然后是去皮,把拾来的新鲜木根泡在水里约3个星期,然后用木槌轻轻敲打,用手抹掉树皮。最后,把木头打磨光滑,上油,固定底座,就可以进行雕刻了,经过充分联想、细心雕刻,一件优秀的作品就会问世。
通常根雕艺术创作的原材料绝大多数来自于枯死的根雕,或施工开采遗弃的活根等,而吉林根雕艺术创作材料则大多采用松花江里的浪木。陆地上采集的根有大地孕育出来的美,浪木则有水流洗刷出来的美,两种美各有千秋。
浪木奇珍异样情
松花湖浪木经过大自然的雕琢,千姿百态,天然成趣,形成巧妙,古朴自然,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大自然之力的精心雕琢下,树干和树根形成了颇具观赏性的奇型木头——像指纹一样,天下永远不会有两件一样的浪木根雕。艺术家们用浪木雕琢了许多奇木作品,在吉林市,用浪木制作根雕、木雕已成为一种独有的艺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随着近年来浪木根艺的逐渐兴起,外加浪木资源极其有限,其收藏价值不可估量。作为旅游纪念品的普通工艺小件每件价格在200元左右,而由大师雕刻的繁复工艺的根雕价格则在万元以上。如2015年木鸣阁根据浪木原型态雕琢的根雕作品“一帆风顺”的参考价格达到80000元。可见,浪木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没有赝品的艺术品,再神灵的艺术家也无法临摹,无法仿造,浪木艺术作品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首选收藏品。
文/本刊记者 薛牧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