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铤而走险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产,金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8-21 15:01
最近两则看似八杆子也打不着的消息,让人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无利不起早,为了利益的获取甚至不惜以身犯险。
一手掌握着内幕信息,一手操盘着公家资金,交易16亿的老鼠仓,居然亏损超过2000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位鼎鼎大名的老鼠仓主角叫陈捷,事发前是知名券商广发证券的资管研究员兼投资经理,伙同一位叫韦海生的分析师,利用操盘广发集合资管计划的机会做老鼠仓。东窗事发之际,陈捷将账户里的钱转给其他四个不相干的账户,再通过多次取现以及过桥转账取回。韦海生则更是简单粗暴,一气之下将交易的笔记本扔进了珠江。然而最终,陈捷与韦海生都没有逃脱大数据网络,被送上了法庭。
另一边厢,在商业银行收紧房贷政策的同时,仍然有人铤而走险,加杠杆与银行对赌,通过装修贷、信用贷、抵押贷等名目繁多的消费贷,再辅以“高评高贷”等违规手法,使得“零首付”再现江湖。
如何做到“零首付”的呢?据报道,深圳龙岗中心城的房子总价480万,首付最低3成,不算税费等成本应是144万,但贷款中介先把房子评估到580万,贷出约400万,首付就只要80万了。接着,再到银行做50万的装修贷出来,作为未来两年的月供资金。更甚者,深圳宝安西乡某小区一套房子,成交价500万,从某四大国有行之一贷款530万。
还有所谓的“气球贷”,“月供低到你吐血”。气球贷,顾名思义,像气球一样,可以尽力膨胀,有房企内部人士称,最长55年,可以先贷款10年,按照55年来还,先息后本,到了第十年最后一个月一次性还完,在第十年倒数第三个月,申请加贷款,套出来的钱继续月供,循环往复,只要不卖掉房子,就不用担心断供。
上述行两种行为显然都违背了相关监管政策,其影响也极其恶劣。
老鼠仓一直是A股的毒瘤,从2014年到现在,证监会核查的99起老鼠仓中,已有83起移送司法,这将近800亿的老鼠仓中,除了证券、保险,基金公司无疑是重灾区,其幕后交易数不胜数,尤其是大股东们高位套现,基金接盘背后时常伴有巨额的利益交换。
玩火者必自焚,这些肆意践踏市场规则,妄图偷看市场底牌而实现一夜暴富的利欲薰心之辈,必然会受到严惩。
与之相比,“零首付“,“气球贷”等“灰色房贷”危害更大,不仅对冲了房产调控政策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隐藏着类似美国“次级贷”金融风险。
《金融理财》杂志出版人 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