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又摊大事,金融之路有些坎坷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顺丰,金融
  • 发布时间:2017-08-21 15:15

  一向行事低调的顺丰最近不知是怎么了,频频成为焦点。这不,继和菜鸟“数据战”之后,其旗下的顺丰金融因一款被质疑为对赌产品的“爆款”又摊上大事了。

  据悉,顺丰金融的这一“爆款”名为“丰腾-SFD”,于6月初在顺丰金融APP上推出。它属于资管产品,之所以被质疑可能是因为其突破了资管业务限制,同时也存在监管套利风险。目前,该系列产品在顺丰金融APP上已经查找不到。对此,顺丰金融客服表示,理财分析师正在对“丰腾-SFD”产品进行改革和研讨,该产品暂时不上线。

  事实上,关于自顺丰金融APP,自其推出后,其产品的收益率和公司资质问题,便在市场上引起争议。

  自诞生之日便存疑点

  截至6月6日,该系列产品共吸收资金9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不过,尽管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但是这款产品从开始募集后,就没顺利过,其收益率问题和公司资质问题一直备受市场争议。

  首先,从收益率上看,业内有观点认为,顺丰金融该产品是一只带有对赌性质的资管产品。为什么呢?

  据了解,这款备受争议的产品期限为3个月,1000元起投资。该产品对标的是沪深300指数涨跌幅,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当沪深300指数上涨15%时,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5%;当沪深300指数下跌10%时,年化收益率为10%;当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在4%以内,或上涨15%以上,或下跌10%以上时,该产品的收益率均为4%。其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至15%之间,以“定向委托投资”方式,委托给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丰保理公司”)进行投资。

  其次,从保理公司看,“丰腾-SFD69期”产品的“定向委托投资协议”中显示,该产品的受托人为:乐丰保理公司。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经营范围,在委托资产管理中明确标注“不得从事信托、金融资产管理、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

  此外,公开信息显示,如果以资管类理财产品定性,深圳市顺诚乐丰保理有限公司并没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或地方金融办审核的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牌照,属于金融资产管理“四无”机构。同时,在股权关系上,和顺丰存在着关联关系该保理公司为顺丰的控股子公司,其企业法人为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而这家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正是顺丰的掌舵人王卫。

  据顺丰金融官网信息显示,今年4月9日,顺手付理财全新升级为顺丰金融App,App上目前提供理财、收付款、信用卡还款、股票开户、收发红包等金融服务,以及快递、手机充值、优选购物、购买电影票彩票等生活服务。

  事实上,顺丰金融不仅是“爆款”产品在合规层面有待商榷,其他产品的合规性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查阅顺丰金融App上的其他理财产品可以看到,目前App上主要的产品类型包括定期理财、活期理财以及基金类产品(包括债基、股基、指数型基金)。

  比如当你购买新客专享丰乐-新手专享152SFA期理财产品,该产品的投资金额1000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0%。当你在投资购买环节,你会发现中间并没有开立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账号。你只需在绑定银行卡后,投资金额直接充值到理财账户余额中,然后输入交易密码就可以直接进行投资。

  顺丰金融《充值代扣委托书》中显示,授权人通过顺丰金融平台线上操作绑定的银行账户通过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动扣除充值金额。如此看来,顺丰金融指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只不过是通道作用,并没有存管环节。不过顺丰金融属于互联网资管平台,对于此类平台监管层没有硬性要求,只是对投资者来说,存在风险。

  同时,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顺丰金融的理财投资支持银行仅有17家商业银行,其中浦发银行、邮储银行以及上海银行还需要开通无卡支付。另外,顺手付钱包支持储蓄卡的银行为24家,支持信用卡的有16家。而且,在绑卡时候并没有消息提醒不能用于理财投资,但是在你绑卡之后,想要投资支付时却被告知不能使用。万事俱备,“东风”却不靠谱,着实让人恼怒。

  是否突破监管限制

  对于该产品的对赌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兼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虹含认为,这款产品属于定向委托投资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很多互金公司的网络平台上都有销售,适用于合同法法条中的定向委托投资条款。这种期权性质的理财产品,不应该把它称为是对赌性质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不存在问题,因为它是所谓的场外期权,跟交易所之间可以签订协议。该产品是预期收益型,并非一种绝对收益,在现在央行大资管的监管框架之下,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4%-15%是正常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则认为,顺丰金融这款产品有变相突破资管产品投资人数限制、合格投资人限制和资管类牌照限制的嫌疑。他指出,投资股票或股指FOF产品属于私募产品,有合格投资者门槛,并且需要私募或基金销售牌照。

  事实上,在种种质疑的背后,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该产品如何定性,定性不同则适用不同的监管条款。究其缘由,对于顺丰金融的这款产品,之所以会出现争议,原因在于这款产品的产品定性——“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因为,目前对于该类业务模式,监管规范并未明确。

  “定向委托投资”的业务模式,即以“委托定向”投资的名义,将资金投向包含信托收益权、资管计划等资产在内的非标固收市场。这个业务模式一度引起市场争议,比如受托主体是否适格、募集资金的行为是否应该被纳入相关监管范围等。不过,尽管备受争议,但顺丰金融并不是尝试的“第一人”。近年来,包括陆金所在内的多个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应用过。

  像顺丰金融的这款产品,它的风险点主要是受托方的资质问题,如果受托方属于资产管理类的产品的话,受托方在销售资质上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果没有在证券业协会备案,或者是发行的这款产品不具备这项销售资格,那么这款产品是具有风险的。

  通俗点说,从风险角度来看这类产品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在银行的5级客户风险评级中,属于激进型的客户才可以投资这类产品。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名保守型稳健性的投资者,还是谨慎点为好。

  文/本刊记者 邵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