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理念的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

  当前,为了满足医院运行需求,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备受关注,精细化管理是把“精、细、实、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后勤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而后勤智能化管理使精细化管理得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更依赖智能化应用。

  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是为实现后勤精细化管理目标,结合信息化手段,来实施项目管理,在管理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上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改善流程、提高效率,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后勤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信息系统包括:与医院设备设施运行与管理相关的,如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后勤服务一门式报修平台、设施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系统等;与医疗服务相关的,如基于HIS系统的患者检查运送软件、住院患者点餐系统;与后勤服务和管理相关的,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食堂成本核算系统、被服清点软件、一卡通系统等等。

  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建设目标及原则

  医院后勤智能化管理的目标是:在现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密切结合后勤管理的实际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后勤管理业务,提高后勤管理效率,提高后勤保障的时效性,降低管理成本。

  建设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规范化原则

  通过对后勤部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系统分析,结合医院管理服务的具体要求,规范后勤管理的业务流程,把医院后勤设备设施运行与管理、病员检查运送、能源管理、餐饮管理、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被服管理、接报修管理、后勤综合管理等,通过后勤智能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

  *兼容性原则

  后勤智能化系统建设要与现有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同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如服务器、数据库、网络系统等),将后勤智能化建设集成到医院已有的大系统,不仅降低建设投资,更重要的是为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为领导层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和控制手段,避免构筑“信息孤岛”。

  *易用性原则

  根据业务需要,利用相关科室及部门建立的局域网终端,通过便于操作的人—机图形化界面,以最低的培训代价,使上岗职工方便使用。

  *创新性原则

  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基于过程管理思想,对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认真规划,重新整合。在管理制度和业务实现等方面,体现开拓创新的精神。

  后勤智能化系统建设对医院而言可增收节支、规范服务,运用先进技术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扩展在行业的影响力,为医教研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已有的HIS、办公自动化等现代化手段使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在网络中实现对接,这样不但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不再依靠传统方式传递信息,而且减少了操作的环节,为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使其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整体提高了全院的服务质量,使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

  SWOT分析

  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医院后勤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系统。后勤管理和服务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系统开发与建设需要统筹安排。首先要做好SWOT分析,某医院建设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SWOT分析结果如下——

  优势:医院HISPACSCIS等计算机技术成熟,人员具备基本素质和操作技能,网络覆盖面广,临床对后勤服务有相关需求;医院现有后勤设备设施都具有信息采集端口,为数据采集提供了基础;绿色医院建设要求、医院绩效考核等使医院管理者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对智能化管理提出相关要求。

  劣势:医院智能化建设平台无现有软件,早期开发成本高、花费的精力多,需由社会专业公司参与开发;医院现有后勤员工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程度低,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智能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手段,是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体现,人员理念、设备先进性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机会:通过研究,建立平台,具有推广性。

  威胁:占用医院计算机通道,与医院现有软件平台的兼容性需考虑。

  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

  后勤智能化管理平台是指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行业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集成,对医院支持保障系统相关设施和业务的动静态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录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集医院建筑与能源监控、后勤业务管理与决策支持功能于一体的运营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自动化控制、能耗监测、统计分析的功能,实现设备实时监控,包括对医院楼宇设备、中央空调设备、锅炉设备、照明设备、电梯设备、生活冷热水设备、集水井设备、医用气体设备、空压机设备、变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以及进行能源计量、数据分析、数据上报、系统管理等,同时对医院的楼宇图纸、基建管理、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大修管理等建立相应数据库,不断更新,为科学决策和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后勤服务一门式报修平台

  临床报修可以通过计算机直接传输,后勤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完毕后,电脑确认,维修及时性一目了然;并可通过数据库对同种问题反复维修进行查实,作为技能考核依据,便于管理人员对维修质量进行跟踪检查。

  *设施设备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系统

  通过基础管理(建立设备台账,包括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联系方式、型号、规格、备品备件、额定功率、标准能耗等)、运行管理(运行数据录入,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生成保养维护周、月、年计划,记录设备运行时间、设备能耗、设备故障报告、分析等)、经济管理(单台和多台设备使用时间、设备能耗、维护费用、计算残值、效率分析等)、系统信息管理(与医院通信联通、对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自动生成统计分析报告、对已经生成的数据进行必要保护、系统的可扩展性)实现设备生命全周期管理。

  *基于HIS系统的患者检查运送软件

  患者检查可实现自动化预约,根据医嘱输入情况,系统按每个检查设备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检查时间,在特定时间段,如医生查房需要病人在场时,对于预约好的检查,需临床科室确定后才能在运送中心软件界面显示;自动预约时间在临床、临检及接送中心界面均能反映,接送中心严格按预约时间进行运送。

  *住院患者点餐系统

  依托医院HIS网络,做到患者点餐信息化,系统具备消费扣款、现金充值、挂失解挂、报表统计等功能,方便患者,提高效率;同时具有餐饮设定、食谱管理功能,患者入院时每人一张卡,相关信息储存卡内,疾病谱与食谱对应,确保安全;每天可自动生成食品原料汇总(明细)表,提高管理效率。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对建筑物、房产、设施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维护管理、报废管理等,涉及到品名目录、采购、建设时间、投资额度、维护时间、维护费用、提供方信息等等。

  *食堂成本核算系统

  根据医院食堂管理模式,确定计价方式(成本供应或自负盈亏)、原材料供应方式(自行采购、委托公司);根据单菜所需量,输入购入价格,统计购入量、领用量和库存量,做支出收入盈亏以及单菜成本等。

  *被服清点软件

  以RFID为技术支持的服务管理系统,将射频芯片置于每件床单元及患者衣裤、工作人员制服内,芯片可输入工作人员信息、病区号、衣物名称、清洗次数等,污衣物只要收纳到洗衣袋中,在读卡装置中扫描后即可完成清点,自动生成病区衣物分类数量以及总衣物数量,减少病区交叉感染,减轻护士、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一卡通系统

  通过发放智能卡,对持卡人出入院内各种场所、使用各种设施时进行身份确认与信息管理,涵盖了持卡人在医院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员信息、食堂就餐、门禁通道、考勤管理、院内停车、院内缴费、查询管理等,集门禁卡、就餐卡、停车卡、考勤卡等于一体,使医院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持卡人可享受“一卡在手,通行全院”的便利。

  实施过程

  在后勤管理层范围内进行项目论证,遵循3个原则(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社会上是否有意义)和8个重点(技术性、市场性、竞争性、成长性、人本性、盈利性、风险性、社会性),对项目目标、原则、任务进行分析、完善;

  一旦明确目标、原则、任务,排出时间进度表,按计划实施;按照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建立开发、系统集成、系统应用四步骤落实;

  依托医院信息中心的资源与人力,可以与专业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逐步扩大范围,覆盖医院后勤管理体系,整合为后勤智能化统一运行平台。

  执行过程

  有了目标、计划、方案,按时间节点执行是关键所在。执行前考虑细节,细节把握程度越高,做得越细,执行效果就越好;制定工作分解结构(WBS),将项目内在结构或实施过程的程序进行逐层分解而形成结构示意图,利用工作分解结构,有助于界定完成项目目标所需的所有工作元素或工作活动,便于项目组织内部的沟通与项目目标的把握。

  结语

  后勤智能化管理是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的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医院后勤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由于目前后勤智能化各子系统主要由医院自主或专业公司建设与开发,各家数据交换的接口无统一标准,各子系统间很难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医院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使功能受限,使用繁琐,有些功能在各子系统中均有不同的表现度,引起重复投资。因此,系统开发时必须考虑子系统之间有统一的标准,开放接口,便于信息交互,使后勤信息系统通过一定的功能整合、集成,形成符合医院运行与服务要求的大系统,并且通过对数据采集、分析,达到后勤运行安全、便捷、高效和绿色的目标。

  文|陈梅 李文红 陈建平 魏建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