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堂”的构想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杭州
  • 发布时间:2014-12-03 13:09

  在今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论坛上,杭州市经信委汽车产业处处长魏兆宏介绍了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政策的相关情况,并对一些疑问做出部分回应。

  今年年初,杭州市经信委已经放出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在酝酿中的消息,如今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已经过去,为何推出时间等了这么久?

  魏兆宏: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为什么拖的时间这么长,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从2013年开始,杭州已经推广了5060辆新能源汽车,可能有5000辆左右集中在微公交模式下应用,近一年来推广的数量比较大,杭州新一轮推广目标也就6000辆,所以我们考虑微公交模式的政策方面怎么制定能够科学合理,包括在推广目标和任务这些方面要不要进行控制等问题,当时针对这些问题,大家的意见不是很统一,所以时间拖的比较长。

  在上一轮“十城千辆”工程中,杭州市已经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最高可达12.3万元/辆的补贴政策。本次的新政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有哪些调整?

  魏兆宏: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凡是进入工信部公告目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同等、开放的原则上,鼓励和欢迎企业及其产品参与我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第二是依照《杭州市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暂行规定》,单位和个人需要办理新能源车登记的,可以直接申领指标。该新能源车的更新指标,只能用于新能源车办理登记。

  第三是关于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是公交、出租、邮政、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的新能源大客车、乘用车、专用车等按国家补贴标准的1:1给予配套,其他车辆的财政补贴政策施行定额补贴,不退坡;基础设施建设按其投资额的20%给予财政补贴。

  第四是产业扶持政策。杭州市工业科技统筹资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国内首台套产品、示范推广应用等项目优先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奖励或资助。

  作为中国首批“十城千辆”工程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城市,杭州市近年来的推广成果如何?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拓展有哪些进展?

  魏兆宏:自2009年以来,杭州市已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7146辆。建成充换电站55座,投入使用17座,立体停车库14座,投入使用4座。酒店平面站点16家,路边站点32座,每个站点可停放10至15辆车。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以满足需求、适当超前、布局合理、建设统筹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体系为目标,2014年已完成满足100辆纯电动出租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任务,100辆换电模式公交车的充换电站。满足300辆公交车充电的充电模式充电站正在建设当中,年内还将再投放300辆纯电动公交车和500辆纯电动出租车。

  从2009年到今年7月份,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行驶里程2.64亿公里,其中公交车总里程21700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出租车总里程4489万公里,单车最高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私人租赁汽车最高行驶里程近10万公里,充换电644.7万次。累计节约柴油1523万升,汽油518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655吨。

  目前杭州市现有40余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车载充电及充换电设备等设计研发与制造企业以及示范运营、服务、整车租赁、电池租赁及融资等新能源汽车服务型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发展集聚效益初显。

  在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运营方面,杭州一直有不少创新尝试,主要模式有哪几种?目前运营效果如何?

  魏兆宏:第一种是换电模式,杭州市创建了充换并举的能源供给模式,实行“车电分离,里程计费、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模式,每天每辆车平均换电3到4次,运行里程230公里左右,现运行状况良好。

  第二种是整车、电池租赁模式,杭州市率先在全国推行以租代售的整车长期租赁业务,同时创建了裸车-电池的双租赁运营模式,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

  第三种是微公交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知道的康迪的分时租赁模式,以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模式为蓝本,打造私人租赁的微公交模式,积极推广分时租赁,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解决城市大公交末端出行的问题。

  第四种是融资租赁模式,2014年,杭州西湖新能源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市公交集团一起探索和实践了纯电动公交车的融资模式,努力实现公交领域规模化推广应用纯电动大客车。

  杭州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已有5年,预计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还需要多久?在推广期间一定也遇到过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障碍有哪些?

  魏兆宏:杭州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至少还需要3到5年,新能源汽车真正走向市场化估计要到2020年左右,这其中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存在的问题我想和全国的试点城市基本上差不多,而且近段时间国家不断推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应该说很多问题国家也考虑到了,也正在逐步地解决和推进当中。

  除了新能源汽车本身还需要我们企业不断创新、研发、制造,下一步的推广应用可能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基础设施滞后,基础设施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导致目前基础设施投入量较少,分布不均匀。基础设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第二,目前我们杭州市虽然完成的数量已经接近任务指标,但我们主要还是集中在微公交或私人领域,下一步我们还要重点在公交车和出租车领域下功夫,我们认为这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推广质量和水平。

  国家财政对公交车、出租车实行燃油补贴,但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无法享受得到,这会影响到我们在出租车、公交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希望新能源汽车能够比照传统车享受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燃油补贴。

  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这么多年存在的问题,杭州市政府在下一步工作中有哪些打算?政策导向上有哪些侧重点?

  魏兆宏:我们也有对自己下一步工作的一些思考。在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扶持政策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我们不能一味地从财政资金扶持上给予企业支持。

  作为政府,可能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努力营造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设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融资模式。

  我们国家现在的运行模式比较多,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目前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还很少,所以如何去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能够让企业盈利的一个商业运行模式可能是下一步政府需要去考虑和引导推广的。

  第二就是要提升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虽然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也有几年了,但是从我们调研、搜集的情况来看,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还比较低,这方面还需要政府、企业、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第三还是为企业创新环境,我们要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提供一个公正、有利的创新环境,促使企业加大对相关领域的研发,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

  第四就是要进一步创建方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比如路权、停车免费等,这也是下一步杭州市需要重点去思考和解决、实施的几个方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