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对话:整零合作共话未来新机遇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中国品牌,零部件,中汽协
  • 发布时间:2014-12-03 13:57

  《汽车纵横》:中国零部件企业多达上万家,但综合实力较弱。在提升中国品牌零部件竞争力方面,国家有没有出台扶持政策?

  叶盛基: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中国品牌零部件发展的扶持政策,但有一些对于所有中小企业的扶持、鼓励政策。零部件企业不妨在这方面多加研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中汽协也会考虑向主管部门提出有利于零部件企业技术开发的扶持建议。

  夏洪:自主品牌汽车最大的压力是资金问题,所以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如果零部件企业能把握这一点,比扶持政策带来的效果或许更直接。

  《汽车纵横》:现在很多企业开始培育现地供应商,北京奔驰在培育本地供应商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邓海流:这是完全市场化的选择。当然作为中方来说,如果本地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又有成本优势,我们很愿意为中国品牌零部件的发展出一份力。

  《汽车纵横》:中国零部件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慢、利润低,但海纳川却能逆流而上,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些成功经验?

  雷云:零部件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一定要审时度势进行自主开发、超前开发。另外可以关注新能源、新技术和新工艺,这是汽车发展的方向,这些都为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从未来趋势看,零部件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规模化;第二是专业化和国际化,它直接关乎整车产品的质量,引领整车产品的发展;第三是低碳化。

  《汽车纵横》:作为一家年轻的零部件企业,恒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样和国际零部件巨头决高下,并获得如此多知名整车企业好感的?

  宗华甫:通过这些年的摸索,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使其满足整车企业的方案设计要求;第二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恒信建立了一套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能够经得起严格的审核;第三是要具备稳定完备的供应链;第四是要服务好、配合度高。如果我们沉下心做事便会发现市场很大,留给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的机会其实很多。

  《汽车纵横》:在中国市场上,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道路前景如何?

  陈伟农: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了30年,在人才、技术、资金上已经有了积累和沉淀,未来如果能整合好这些资源便会有跨越式提升。外资企业都在不遗余力争取中国市场,作为中国本土企业更应该珍惜。我们应该相信,中国的消费者拥有不亚于韩国日本消费者的爱国情结,所以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零部件企业,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我们消费者更多使用国货的信心。在此期间,我们可以多一些思考和探讨,如何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让中国零部件企业在配套采购这个巨大的市场上真正立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