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适合中国?
- 来源:汽车纵横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03 13:16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快速增长,从1月到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13万辆,同比增长4倍,但仍不及预期。业内不少专家指出,除了充电设施、电池等重大障碍,国内厂家目前没有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车型选择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什么是适合中国的新能源车型?苏州达思灵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德平在2014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不少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文件中,经常见到这样的表述:“插电式(含增程式) 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和我们目前市场上热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吴德平:增程式电动车采用纯电动结构,里面装有小型的锂电池,还有增程器备用发电。究竟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车型有什么区别?二者虽然都烧油,但主要的两个区别是:首先,在燃油效率方面,增程式电动车的平均燃油效率是每百公里1.2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是每百公里2.4升;在续航里程上有的公司做的好一些,有的公司做的差一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一般是在3060公里,纯电动车型可达到6080公里。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什么提出要发展增程式电动车?这种车型的优势在哪儿?
吴德平:我们中国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接近15年,现在的结果是什么呢?上海车牌中签率为5.4%,截至7月份首期20000张新能源汽车牌照中仅有2000张被申领。北京的车牌中签率仅2.0%。对纯电动汽车而言,产业化主要有三大瓶颈:第一,行驶里程短;第二,价格昂贵,第三,充电设施跟不上。这三个问题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可以解决。但电池容量不能无限增加来延长行驶里程,增程器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增程器可以有效延长行驶里程,消除里程焦虑。而且增程式电动车采用的电池容量较小,有利于降低电池成本,而且不依赖于快速充电设施。
目前国内有没有相应的适合增程式电动车发展的市场基础?为什么说中国更适合发展增程式电动车?
吴德平:我们中国现在还达不到,以美国市场的发展为例,截止今年8月份,美国的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比是50%∶5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比大约也是50%∶50%。这样的比例意味着什么呢?实际上就是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三分天下,如果说厚此薄彼,我们可能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是,大家都在等政策,没有政策不买,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跟政策没有太大关系,这其中主要销量来自比亚迪。我们发展的机会是什么?增程式电动车更适合中国的发展,这是我分析的,为什么呢?第一,做这个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纯电动车为基础的,我们中国有基础,我们甚至想弯道超车的,但是做油电混合动力车型我们中国缺乏专利,缺乏知识产权,也缺乏经验。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基础上,我们没有理由说我们可以做得更好;第二,增程式电动车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好,它可以快速适应不同的燃料,现在我们是用汽油的,很快我们可能会用到甲醇,再往后我们就可以烧氢气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转换过程,我们从创业开始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不同的时期开发不同的增程式发电系统,有我们独特的专利技术,即双凸极发电技术,效率高,可靠性高,但成本低,比永磁发电机低3%5%,功率密度低5%8%,成本低25%,比永磁发电机小50%。
增程式是过渡性技术还是长期存在的一个技术?如果是过渡性的,它也有一个过渡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多长?
吴德平:关于增程器这个东西,我打个比方,手机用的是电池,待机时间不论长短,可以随时随地充电,为什么呢?大家都有充电宝,充电宝是不是一个过渡性产品呢?其实答案是一样的,就是当电动汽车成为你可以依赖的交通工具、你可以信任的交通工具的时候,你依赖他,你信任他,所以你要加一个充电宝。
本刊记者 甄文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