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与国家战略

  十一月的广州,气候宜人,尽管小雨依稀,但四处却是生机盎然,丝毫令人感觉不到冬天的寒意。在这样一个美丽宜人的城市里,由国家发改委等25个部门指导的首届(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成功召开了,对于那些始终致力于积极推动我国智慧城市事业的建设者们,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尽管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存一定质疑或争论,但是从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上讲,推进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当然,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提出来,在结合理论和现实基础上,应该着重考虑几个问题:

  首先是因地制宜。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取决于多种条件和要素,不同地区由于自身资源和特点不同,绝不可建设的千城一面,否则将会陷入资源困境,导致发展寸步难行。因此结合地方特色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前提。

  其次是惠及民生。自古以来城市就是由人的聚集场所“城邦”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因此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否则任何建设都将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尴尬局面,有些工程甚至可能沦为“面子工程”。因此“惠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再次是问题导向。城市发展至今,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和问题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因此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通过不断结合科技手段来进一步寻求更加高效的问题解决之道。

  第四是合理布局。从国家的角度来推动社会经济建设必须要有科学依据,要有整体观。不能放任自流,不能搞无政府主义,更不可搞山头主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相关理论研究、标准建设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题中应有之义,不可忽视。

  最后是市场驱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来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所发挥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没有企业的参与,任何经济发展目标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因此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还要依靠产业的力量,集合企业的智慧和资源推动发展,不断前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