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论坛会召开:国标委公布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成果

  2014年11月7日,“2014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下午,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中国信息界》杂志社共同召开了“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平行论坛。来自智慧城市领域官、产、学、研、用等不同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等200余人参加了此论坛。会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称国标委)公布了两项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成果,即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编撰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报告(2014)》,以及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编撰的《2014智慧城市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集》。与此同时,参会嘉宾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工作和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暨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吕卫锋指出,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城市是利用新型的科技技术来实现新业态、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科技技术,智慧城市能将不同领域的系统有效连接在一起,将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开发、共享和利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十二五以来,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标准在智慧城市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目前已有70多家成员单位小组建立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框架和概念模型,并深入参与和推动了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

  国标委孙维处长介绍,2014年国标委联合9部委批准成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协调推进组、总体组、专家咨询组,启动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并首批下达了包括《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等五项国家标准,以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工作、以及标准服务体系建设。后续,国标委将继续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管理机构,产、学、研各界共同推动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形成我国统一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标准依据和指导。

  辽宁省本溪市的曲刚副市长作为城市代表,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本溪市建设智慧城市方面进行的顶层设计、制度创新、技术引进和标准推动等经验。曲刚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下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互联互通来实现惠政惠民。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市民、企业、政府的共同参与。在曲刚看来,今后政府资源需要市场化,买卖化,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市民、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标准化体系问题上,标准化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安全的基础,而没有体制化的创新、没有平台的建设就谈不上技术创新和标准化体系。

  与此同时,曲刚介绍了本溪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理念,即站在一线城市的高度来规划三线城市未来的发展。本溪市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小组,实施市长牵头小组工作的顶层设计统领原则;积极搭建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平台;与京东商城、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活力本溪“电子商务平台;此外,本溪政府还与中国电信实现了数据共享,并建立数据中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高林副院长介绍,通过今年对我国智慧城市标准需求的分析调研,发现目前标准化缺乏政府统一领导,缺乏相关标准等问题;从用户角度来看,最大问题是他们认为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在此情况下,智慧城市对标准的需求相当迫切。高林认为,首先应明确标准化体系,建立多种类,多层次的标准化体系。他指出,目前我国现有标准涵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经济运行等方面,我国标准化体系是在各个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在这些标准研制中,统一数据,是相互交汇的基础;统一参考模型的建构,把不同的信息系统通过统一平台,达到1+1>2的效果;而如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规避风险,保证信息安全,使得资源汇聚和共用,这些都要通过建立信息安全标准、技术运营和渠道等方式来实现。据高林介绍,目前我国已启动了六项智慧城市标准研制,涵盖智慧城市参考模型、评价指标、信息安全、SOA应用指南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刘多副院长介绍,我国已初步展开了中欧15个智慧城市试点的评估框架。目前我国智慧城市主要有三种模式:全面发展型,区位优势型以及跟随战略型。全面发展型城市的规模大、基础牢固;区位优势性城市在其某些产业、领域方面具有优势;而跟随战略型是基础偏弱的城市。与此同时,近期智慧城市的还显现出智慧城市群和智慧城市新区新形式,这也是智慧城市在向下进行不断的延伸和迁移的趋势。新型城区、新区或园区由于具备信息技术和理念的基础支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一定的优势,这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新型突破点。

  刘多认为,目前我国与国外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欧洲智慧城市的目标主要聚焦在绿色,低碳上,他们没有进行大而全的建设,而是针对城市不同的特点来设立独,项目。对此出台针对性的方案,在后期针对此目标进行验收。而在我国,智慧城市的项目形式普遍呈现庞大、全面的特点,这对后期的验收增加了许多难度。

  此外,刘多提出了智慧城市相关评估九大要素:智慧城市战略,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方,智慧城市治理架构,经济来源,商业模式,城市发展评估,服务,基础设施和相关法律监管政策。

  国家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认为,智慧城市可以理解为,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城市运行的新模式,城市管理的新方式,城市建设的新机制以及城市规划的新驱动。万碧玉从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和国际标准化合作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与中欧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合作的情况,分析了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万碧玉建议,在吸收国际标准的基础上,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涉及的各种范围建立统一标准。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胡传平所长认为,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信息的分享和整合在不断提升,确保个人隐私,各项服务中的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的网络化,网络诈骗犯罪、网络信息泄露、买卖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保护信息传播和信息隐私的安全上,构建网络与现实信息统一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胡传平认为,网络身份证验证将是今后保护信息和隐私安全的入口,它可以运用到智慧城市的诸多方面,如智慧社区、交通、民生等。胡传平介绍,网络身份证本是市民利用网络进行远程身份验证的工具,这对身份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因此,他建议,将来应对网站登录进行分级,通过专业认证服务机构对其需要认证的信息进行验证,在确保达到准入要求后,才能登入。这也是最小信息化的原则来保障个人隐私。

  其次,在借鉴国外网络身份证体系的基础上,胡传平建议,制定电子签名法、ERE认证体系,以及建立行业内标准都是网络身份证体系建设的基础。同时,网络身份证想要运用到智慧城市中,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支撑。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战略本部副总裁李继刚认为,随着智慧城市在我国的推进,大家对智慧城市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在他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产业的提升和经济的转型。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打造,民生服务、政府治理等诸多方面,其核心在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协同合作;信息的整合以及数据开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趋势。

  李继刚指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如信息交互不足,管理不协调等问题。他以民生服务平台的复杂和网购便捷性的对比,指出我国目前政务民生平台尚不统一,办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说明在信息技术产业下,民生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李继刚介绍了神州数码与政府在智慧城市领域合作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了协同,市民聚焦,开放数据、模式创新四大框架,通过四大框架,实现技术创新,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力求达到以人为本的服务。

  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平立认为,搭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核心数据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根基,其中包括了数据开发、数据价值、进行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目前,数据信息特点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以前的金融数据信息为主的传统信息转向了时空、影视等新形式的信息。在管理上,需要对以前的数据进行大量处理,信息处理也从封闭式专为开放式的研发模式,从而接纳各个行业,领域的海量数据,并对此进行开发。

  李平立介绍,方正正在搭建一个大量数据平台,将海量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聚合式信息;并在城市管理等领域构建了数据交换模型。在此过程中,搭建了“新老并行、逐步取代”的标准模式,这也适用于智慧城市中信息处理平台。

  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瑞副总裁认为,近年来,我国自筹资金和国家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这给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要驱动的传统城市发展造成了产业压力。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将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传统方式转变为以智能数据投资为主的新型方式,这在节省资金的同时能带来巨大的效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杨瑞认为,数据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软资产,大数据的出现让人们有了全新的认知世界方式。因此,要使大数据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结合大量人力共同开发社会软资产。在开发大数据上,杨瑞认为数据自身和微创新是两个关键点。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武文生认为,信息技术的提升对传统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前封闭的体系要走向更加开放整合性的平台。武文生建议,政府应当建立可负担的互联网络,城市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发挥市场力量,使其广泛进行创业创新。在此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与公司合作、众包等形式,形成开放的信息环境。此外,将社交化融入智慧城市,并引入市民所需求的互联网资源,从而鼓励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

  赛伯乐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合伙人辛世伟介绍,围绕智慧城市,公司建立了赛伯乐国际创新研究院,目前所投资的智慧城市项目包含了交通、医疗、教育、文化旅游、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公司与政府合作,建立了创新创业平台,采用在线创业的模式,以在线电子学分转化成学科教育的形式;除此之外,赛伯乐建立了网上挂号等智慧医疗平台,为一些偏远地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等智慧城市项目。

  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闫峰总裁对智慧城市建设中模式进行了探讨。闫峰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已从概念期发展到实践期,在此阶段,政府依然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智慧城市缺乏行之有效的系统组织和推进机制;投资和商业应用对接不充分,社会资金参与渠道较为狭窄;基础标准缺失,还未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无法有效对接。因此,无法实现真正智慧城市运行。针对目前的问题,闫峰认为,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关数据间的协调至关重要。同时,今后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平台,协调的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产业潜能。在模式层面,将项目商业化,投资模式化,应用市场化,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投资。因此,闫峰认为,智慧产业应当有统一标准,统一政府协调领导机制,统一的数据中心以及统一服务支撑平台等众多统一模式。

  文/何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