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构想

  ——以天津市金融行业为例

  本文以天津市金融行业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金融服务经济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构想,即: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将各类现代化企业的产供销、进销存等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态与动态信息,通过安全专线传送至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在挖掘、整合、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信息产品,在强化安全、保密的基础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智慧金融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全面数字化基础之上建立的可视化和可量测的智能化城市金融管理与运营,包括城市的金融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化的城市金融信息管理平台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依靠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处理信息电子化、挖掘信息程序化、监控预警自动化、决策支持智能化。

  天津金融服务与管理的现状

  截止2014年6月末,天津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5083.48亿元,各项贷款22287.53亿元,金融在支持天津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确保客户的存款安全,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运行,避免或减少不良贷款,也是关系到天津市经济金融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长期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市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采取多项科学、有效的措施严防死守,在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信贷资金运行良好,不良贷款始终控制在1%以下的优良水平。但是,随着此轮经济下行的延续、国家调整产能过剩行业政策的落实以及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幻等因素的影响,将对天津市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风险,进而形成不良贷款。防控不良贷款的发生,必须实现贷前、贷中、贷后的严格审查与严密监控,做到监控前移、实时预警。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及时获取企业经营管理的准确信息。

  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务院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在加快实施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受限于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天津市距现代城市信息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应认真审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上看:

  1.认识仍有差距,尚未摆上位置。自1999年天津市政府提出信息化工程以来,城市信息化才真正摆上重要位置,但仍然存在上下认识不统一的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和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天津市运行的各个方面,从天津市政府看,市领导高度重视,大量投资。但在部分行业、部门对天津市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清,摆位不正,对管理信息在人财物的投入不足,处于推着走的状态。

  2.信息渠道不宽,采集手段落后。目前,天津市政府的信息渠道是各局委办综合业务系统、内部网站和互联网。但在采集金融机构信息、行业动态信息、大中型企业动态信息等关系到天津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上,却明显表现出渠道不宽、手段落后的问题。

  3.信息资源封闭,共享程度不高。目前天津市的信息系统是按行业、地区、企业条块分割,上下按专业对口,左右按机构设置。从内部信息源看,信息管理都是各自为政;从外部信息源看,各部门对口着不同的外联单位,各行业取得的外部信息也是各自保管。由于在信息管理上处于分割的状况,在信息系统开发上又缺乏统一的规划,加之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使得天津市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并存在信息重复采集,浪费人力、物力,成本节节上升,利用效率低下。

  4.管理标准不一,难以形成一体。目前天津市各行业、部门及大中型企业的大多数业务信息管理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数据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当初一般都是自行开发、自行设计,软硬件平台不统一,开发工具不统一,标准和规范不统一,导致系统的整合性比较差,难以形成一体,这一状况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各部门输出的信息口径经常出现不统一,有时甚至千差万别,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工调整,还给经营管理造成被动和不必要的麻烦。

  5.加工手段落后,信息挖掘不深。目前天津市的大量数据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其主要原因是加工手段落后,各行业、部门及大中型企业的信息系统每天产生着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天津市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一个能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加工、挖掘的智能化的分析系统,从而使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白白浪费,各级领导急需的经济问题分析、行业前景分析、资金安全分析、经济趋势性分析等还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按需提供。

  从金融行业看:

  1.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掌握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静动态项目信息。

  2.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掌握天津市各行业发展的静动态发展信息。

  3.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掌握天津市大中型企业的静动态经营信息。

  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作用

  1.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提高对经济管理的效力。面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天津市必须加大经济发展管理的能力和速度,强化天津市核心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国家政策和投资企业。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更大程度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及时获取各种经济发展和市场信息,以灵敏反映当前的问题,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2.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增强天津市的核心竞争能力。今后的区域发展的竞争将重点放在争夺优质的、高盈利的投资企业上,各行业都将发挥自己的管理和产业优势,来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而经济发展竞争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信息化的发展程度。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大量的经济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进行集中的处理,实现发展数据和管理数据集成分析和利用;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进行数据挖掘,推广企业的个性化服务,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质量、多功能、全方位的经济与金融服务的需要;通过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整合天津市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割裂现状,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形成以企业管理为框架的整个成本控制体系,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制。

  3.通过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为天津市创新管理经济模式、再造经济管理流程、推进体制变革发挥促进作用。当前,天津市还存在着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这些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天津市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信息管理、信息统计管理、市场管理、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出现了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流程再造和管理信息化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

  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构想

  随着网络电子技术的不断升级,信息流、资金流、能源流、物流的速度全面提速,为科学调控天津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强化天津市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管理,现提出建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创新构想:

  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是将天津市各部门、各行业及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产供销(进销存)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动态信息,通过安全专线传送至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在挖掘、整合、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信息产品,在强化安全、保密的基础上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依靠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处理信息电子化、挖掘信息程序化、监控预警自动化、决策支持智能化。

  从天津市政府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将各局委办、各金融机构、各大中型企业信息系统与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接后,从而实时掌握各部门、各行业及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产供销(进销存)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动态信息,分析信息流、资金流、能源流、物流的运行状态,及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满足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从各局委办看,通过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天津市政府政策措施,实时了解分管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产供销(进销存)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动态信息,实现及时制定措施、实施现场指导、满足现实需求。

  从金融机构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天津市政府及各局委办的政策措施,实时掌握各大中型企业的业务发展过程中、产供销(进销存)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动态信息,实现适时调整信贷政策、随时满足贷款需求,实时进行现场指导、及时发现经营隐患。

  从大中型企业看,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天津市政府及各局委办、各金融机构的政策措施,实时产供销(进销存)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文字、数据、影像、音频等静动态信息,实现适时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及时制定近期发展策略,随时提出贷款需求,及时发现经营隐患。

  构建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的环境因素

  天津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重点领域应用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具有的较好基础。

  1.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天津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国内领先、高速率、大容量的宽带城域网,成为北方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之一,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基本实现了2G网络覆盖全市,3G网络覆盖核心区域,政务云中心,政务云平台、灾备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2.政务资源协同共享加快推进。初步建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以及宏观经济4大基础数据库。建成了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系统,市工商、税务、质监等15个部门的近190万条企业基础数据实现共享。在行政立法、行政审批、行政监察、执法监督、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宏观经济决策等领域,基于统一网络,实现了多项重要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政务信息化水平和跨部门业务协同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3.资金投入持续加强。天津设有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和重点应用项目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同时各部门一般都有支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资金,这些都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围绕“智慧天津”建设,计划投资2800亿元实施六大信息化行动,重点推进光纤城市、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智能电网等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以及节能云、智慧交通云、食品安全云、教育云、医疗云、社区云等一批云示范工程。

  4.政策环境日益优化。信息化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了信息化地方性法规《天津市信息化促进条例》;颁布了《天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的创建营造了良好环境。

  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风险控制

  服务现代化企业智慧金融信息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创新的整合各方信息的操作平台,在创新的起步阶段风险控制应摆在首位。笔者认为风险控制应从一下几方面着重强化:

  1.网络安全。为保障网络安全,在网络上要采取以下措施:设立防火墙。防火墙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一般用在企业网与Internet等公众网之间的连接点处,防护来自外部的攻击,并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请求和非法用户进入;在内部系统的Web服务器到应用服务器之间设置防火墙,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和破坏,保证系统的安全;进行入侵检测。对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结点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检测其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发生或攻击迹象,并通知系统安全管理员。采用相应技术和手段,保证网络安全。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传输安全。

  2.系统安全。应用安全的解决往往依赖于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所以对系统级软件的安全防范突显其重要性;由于病毒通过Internet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Internet的各个角落,而病毒对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威胁众所周知,所以对病毒的预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对一些专用服务器的特别防护也是我们保证系统良好运行的前提。

  3.应用安全。针对人为操作造成的风险,必须从系统的应用层进行防范,因此应用系统在建设时需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访问控制上限制用户口令规则和长度,禁止用户使用简单口令,强制用户定期修改口令;加强文件访问控制管理,根据访问的用户范围,设置文件的读、写、执行权限。在权限控制和管理上,按照单位、部门、职务、工作性质等对用户进行分类,不同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可以访问不同的系统、可以操作不同的功能模块。在身份验证上:通过采用口令识别、数字认证方式,来确保用户的登录身份与其真实身份相符。

  4.数据安全。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通常的做法是对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备份解决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数据级的备份和系统级的备份。数据级的备份是指对存储在磁盘阵列、磁带库等设备上的数据的备份。系统级备份主要是指对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系统的备份。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

  王鹤民

  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管理信息部副处级调研员,天津市城市金融研究会副秘书长。

  文/姚建铨 王鹤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