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千里走单骑(下)
- 来源:《中国自行车》骑行风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澳大利亚,骑行,自行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8 13:44
穿山越岭 听见浪涛
一觉醒来,阳光已经投影在帐篷里。睁开惺忪的双眼,拉开帐篷,阳光瞬间照射在脸上,下意识用手掌遮挡住阳光。只见那光线从指缝中漏出,趁着这个间隙,偷看远处的天空,云层稀薄,天空蓝得沁人心脾,美得让我在澳期间头一次那么期待着骑行。
从莱克斯恩特伦斯出发之后,道路不再平坦,一路都在丘陵中穿行。王子公路两旁都被辽阔的草原、农场所包围。驻车立足在农场的栅栏旁,遥望不见尽头,片片山头尽被齐膝深的草原所覆盖,成群牛羊尽在俯头吃草。
推开栅栏穿越齐膝深的草原,一步一个脚印前行,微风拂来,顺着山头地势前进,草原随之折腰,错落有致,好不壮观。继续前行,牛羊也已停止进食,齐刷刷地对我瞪起了大眼,我业已如雕塑般禁止,双方就如此对峙着,时间静止,只有微风的吹拂和草原的摇摆。我的一声咳嗽打破了这般宁静,成群牛羊犹如惊弓之鸟,四散逃去,片刻尘土飞扬,蹄声遍野,只剩我独自站在地间,静观其变。
王子高速如丝带般直接铺垫在一个个山头间,起起伏伏没有弯曲的盘山路,只有上上下下。就在如此上上下下中,在中午时分骑到了奥尔博斯特(Orbost)。奥尔博斯特是到凯恩河(Cann River)前的最后一个城镇,其间70km没有任何的商店可以补给。
离开奥尔博斯特,也告别了草原农场,告别了丘陵,一头扎进了洲际森林(State Forest)。谷歌地图显示,从这里开始到伊登(Eden),都一直在洲际森林里崎岖的山路穿行。王子公路不见尽头,两旁尽是参天大树,太阳就直接投射在大地上,炙烤着我,蒸发掉我仅有的水分。人就是如此矛盾,如此纠结,我甚至开始怀念起前日的雨天,阴冷天。
路程继续,骑行继续,没有选择,我只能继续前行,体力就在崎岖的山路上消耗着。很快午餐几片面包储存的能量,也被消耗殆尽,本打算早早赶到凯恩河安营扎寨,但是陡峭的山路,让骑行速度异常缓慢,手机GPS总显示距离目的地是那么遥远。
太阳逐渐西下,我仍旧在山间盘绕着。随着夜幕的来临,眼前的山头也随之高大起来,夜越来越深,四周也逐渐模糊起来,王子公路也越发安静,许久才有车辆穿过,甚至当我听见山间回响的发动机声音都能让我激动……洲际森林的主人们也随着夜幕而出现,四周尽是各种动物的叫声,不禁让人头皮发麻……
四周完全漆黑下来,山间只有车前灯照耀着前方,车尾灯的红色灯光不断闪烁着。终于距离凯恩河越来越近,18km、15km、10km,我一次次停车用谷歌地图计算着剩余的路程,一次次为自己鼓起勇气,朋友们一次次用微信给我发来鼓励加油的声音……我就如此这般忍受着,终于在夜间10点熬到了凯恩河镇!!
此刻的凯恩河镇,寂静异常,我已经筋疲力尽,在公园就着水龙头低头狂饮,并为自己冲凉,直接坐在路边吃着单兵食品,在路边树丛里摸黑撑起帐篷,我活脱就是个流浪汉。这就是经历之一,人生宝贵的经历。
由于前日的疲惫,让我在帐篷中的美梦异常甜蜜,即使我露营在公路边,清晨的车流声早早回荡在帐篷周围,但是一个转身,便将车流声压在身下,甜美地继续做梦。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我的小秘密,由于连日来的风餐露宿,我吃得很差,而且经常不能吃饱,所以我常常在梦中流连于成都各大火锅店,串串、川菜、烤肉、自助,因此沉醉于睡梦中不能自拔,即使3个手机的闹钟轮番响起。
凯恩河镇是A1和B23两条高速公路的交会点。A1即是王子高速距离悉尼599km,B23穿越澳洲内陆经由首府堪培拉至悉尼583km。清晨在公园的公共厕所洗漱完毕之后,一袋面包和一桶牛奶解决早餐问题,之后便出发上路。凯恩河镇至热那亚(Genoa)这段路程虽说也是穿越丘陵地带,但是强度明显降低许多,就在这一上一下中,来到了热那亚。这是仅有五栋建筑的小镇,更显得平静祥和。而且路边的指示牌真是一语中的 “Welcome to the GENOA Wayside Stop”。
漫步一座始建于1928年的旧桥,桥面仅有1/3的宽度可供行走,驻足留意腐木锈钉,以及桥下涓涓溪水,更远眺四周山谷与那蓝得让人可怕的天空,这就是热那亚,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海外版。热那亚还有一免费的宿营地,被修建得很细致的草坪,以及营地四周参天大树,还有免费淋浴提供。因此,自驾王子高速的朋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选择在这里小歇或者露营一晚,是一种完美的体验。
路边停放的两辆自行车,引起了我的注意,走近看是公路自行车后面挂一行李拖车,此时在酒吧屋檐下喝酒的几个人,冲我招呼起来,他们便是这两辆自行车的主人库克(Cook)、卡尔,还有当地人崔希(Tracy)与她的老公。库克、卡尔来自英国,他们是从悉尼出发骑至墨尔本,然后再环塔岛。崔希来自莱克斯恩特伦斯,夫妻俩驾车途经此地,喜欢此地的平静祥和。
相同的兴趣爱好让大家很快进入了话题,或许我的英文也能在这种交谈中得到极大的提高,我介绍美丽的家乡成都,介绍成都的熊猫,成都的美食,以及成都绮丽的美景,当然还有成都的美女。蹩脚的英文和夸张形象的身体语言,让所有人听得入木三分。
交谈间隙,崔希告诉我前方70公里没有城镇和商店,好心送了我一桶牛奶和一些零食,我回赠崔希成都买的藏式饰品,并艰难地为其解释所蕴涵的含义。中国结解释成“Lucky”,而藏式转经筒则解释为“Next life will be rich man”虽然热那亚的景色极美,露营条件俱佳,但是考虑到天色尚早,为了来日骑得轻松,还是选择继续上路,告别了崔希夫妇和库克一行,又开始在王子公路上骑行。
经过充分休息后骑行速度也很快,不久便骑到了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交界处。当我看到“Welcome to New South Wales(欢迎来到新南威尔士州)“标识牌”时那真是异常兴奋呀,整个山谷尽情回荡起我高兴的声音:“I have arrived New South Wales!Sydney,I am coming !”
撑开三脚架,在这块欢迎进入新南威尔士州的标识牌前,左跳右跳,用影像来记录我,此时澳洲骑行已经胜利完成一半,此刻距离悉尼还有528km。
天色渐晚,夕阳西下,很难得才有车辆经过,我独自坐在旁边的大石上摇晃着双脚,闭眼感受着清风的吹拂,聆听着树叶沙沙声,回忆两年前的人生,回想当时可曾想过如今的自己,疯狂的自己,平凡的我竟成就如此骄傲的事情。此刻我心中逐渐自言自语,虽然为了这次大洋洲的旅程放弃了很多,但是更为清楚地知道我所得到的。或许人生就需要如此疯狂的选择,不要顾虑太多,不要犹豫太多,否则人生只会慢慢老去,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回忆。
距离新南威尔士州边境约5公里处,有一处是我在澳期间所见过最为豪华的休息区,从厕所、蓄水箱、桌椅、亭子,甚至还有BBQ设备等一应俱全,活脱就是一个简洁的宿营地,要知道这可是在洲际森林的山区地带,不是时时刻刻都有车辆通行的。
裸露着上身沿着林间漫步,伴随着夕阳的消失,林间深处又开始热闹起来,各类啼鸣声此起彼伏,我时而用微博实况直播着眼前的此情此景,时而电话给国内的朋友谈天说地。夜幕逐渐遮蔽天空,四周的啼鸣声也逐渐减少,于是我钻进帐篷,在睡袋里聆听着四周的一切,偶尔听见车辆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呼啸而过,随后又是一片死寂,随后我也进入梦乡……
1月15日的清晨,被林间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从梦中唤醒,懒散地钻出帐篷,撑开双手,仰头大口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闭眼思量着本日的行程。本日骑行96km至海滨小镇塔斯拉(Tathra),总算可以突破森林的包围,投入大海的怀抱。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山间,灰色的道路若隐若现延伸向远方,想到前方的海滨城镇伊登只有40余km,想到可以回归到大海的怀抱,可以闻到空气中盐的味道,可以聆听着海浪的咆哮声,越发激动,骑行也越发迅速起来。
甚至感觉不到丘陵道路的陡峭,就如此这般穿越着洲际森林。阳光也从薄雾中露出脸庞,顷刻间薄雾散去,天空回复到湛蓝的本色,大片棉花糖般的云朵镶嵌其中。待骑上一个山头,遥望远处,只见那深蓝的大海与湛蓝的天空,在天际间被一分为二,细看其间,滚滚白色浪花翻腾跳跃着,深深吸一口略显潮湿的空气,有股淡淡盐的味道,海风轻轻地刮着我的脸庞,从山头顺着公路往下滑行,一个美丽的海滨小镇顷刻间逐渐显露在我眼中,这就是伊登。
A Taste Of Life品味生活
1月19日这日的骑行真的非常完美。一个完美的清晨,一杯完美的咖啡,再到一个完美的城市,还有一顿完美的午餐 ,最后用一个完美的露营来结束,这五个完美构筑了在我澳洲骑行期间最为美妙的一日。之前已经介绍了前两个完美,那完美的城市则是卧龙岗(Wollongong),还有在卧龙岗的Bombora Seafood Restaurant享用的完美午餐,最后则是那在斯坦威尔(Stanwell)完美的露营。
卧龙岗距离悉尼仅80km,或是距离太近的缘故,在出发前所查询的攻略游记中很难看到它的存在。沿着海岸线骑行,大海的身影时不时跳入眼帘,天空也蓝得沁人心脾,纵使有一个个山头也能轻松面对,就这样在美景的陪伴下,中午时分我便来到了卧龙岗。
这是一座漂亮的海滨城市,不仅有大城市的繁华,也不失小城镇的恬静,惬意地骑着自行车流连其中。在海风的召唤下来到了海滨区,瞬间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石化,通体透白灯塔屹立在海崖之上,整个海崖又被翠绿的植被所覆盖,海天一色的天空、大海,滚滚海浪不断冲刷着海崖下的峭壁,还有那海鸥不断在天空中盘旋……
距离灯塔不远处Bombora Seafood Restaurant餐厅,坐落在码头旁,林林总总的各类船舶,在眼前摇曳着,海鸥不停在你身旁盘旋或者停留,就着美食静静地欣赏四周的一切。
约翰给我推荐了一款澳大利亚、新西兰本土饮料姜汁啤酒Ginger Beer。味道真的非常棒,生姜水还夹杂啤酒香味,入口甘甜、回味无穷。新的旅程从悉尼开始12个日日夜夜,1000余km的骑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澳大利亚最为著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站在悉尼歌剧院跟前,遥望对面的海港大桥,心中百感交集。回想在澳大利亚前两日的BadDay,回想在王子公路大雨中的骑行,回想接连不断的自行车故障,回想在凯恩河的深山中伸手不见五指且筋疲力尽的骑行……,此时此刻,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对着海港大桥呐喊:“我胜利了!”
也许是在网上的游记和照片中见识过太多的悉尼,我找不到兴奋的感觉,只是如程序般游逛于歌剧院、海港大桥、达宁港、中国城等景点之间。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旅行,有别于其他旅行方式,传统的背包旅行,往往是在城市与城市、景点与景点之间点对点的旅行,大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那么接近。而自行车旅行则是走非主流路线,让你在城市——乡村——景点——城市之间行走,整条线路无所遗漏,让你更深入地感受这个国家的一切。
一千个骑行者心中拥有一千部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
In 1,000 Cyclists eyes has 1,000 Hamlet
在夕阳的陪伴下,飞行在南太平洋的上空,此时此刻,我又将开启另一段全新的旅程。透过舷窗望着天际边的夕阳,澳大利亚13天来的点点滴滴,如同幻灯片一般一一浮现在我眼前。新西兰全新未知的旅途,神秘的中土世界到底会以什么样的面貌来迎接我,我又将会有如何的境遇,我会在魂牵梦绕的特卡普湖(Lake Tekapo)如愿看到世界上最美妙的星空吗?伴随着遐想,夕阳的余晖,也渐渐隐落在云的彼端,我也渐渐进入梦境之中。
Q:据说澳洲的蜘蛛很厉害,你有遇到过吗?
A:完全没有……最多看到袋鼠。
Q:城市、乡村、景点,你最喜欢的是其中哪部分呢?
A: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么中意自行车旅行。因为自行车旅行更能体会到别样的风景,看见不一样的人,遇见不一样的事。环球的旅途中,美景并不是我的最爱。在新西兰的特卡普湖,我第一次为看见这样美丽的湖面而倾倒、而震惊;但是在随后的甲、乙、丙、丁湖,我逐渐麻木,湖再美也不过如此。第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大洋路,沿着塔斯曼海骑行觉得美得难以想象,兴奋至极,但是随后沿着地中海、太平洋、加勒比海骑过之后,觉得海也不过如此。美景再美,也有看尽的时候,看多了也必然会审美疲劳。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感叹,新西兰的中土世界竟然与家乡的川西高原一模一样。慢慢地,我更在意美景之外的东西,旅途中的人和事。在伊朗卡尚与自称中国爸爸的穆罕穆德泪别不过数小时,便被伊朗军警“劫持”到荒郊野外,才能鬼使神差来到小镇纳坦兹,也才能被当地居民如同稀有动物般围观看我们吃饭,也才能被小夫妻邀请回家做客。旅途生活就是这样,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
从卡尚爸爸与我分别时的潸然泪下,到我与爱尔兰妈妈离别时的黯然神伤,一路上所经历的各种温馨,也让我深深明白,即使是陌生人,也会被这个世界融化。
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的时候,你就会更在乎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我住过全球80个couchsur 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那一路上种种正能量故事,让我铭记终身。
作者介绍
李瑞,一个普普通通的成都“80后”。四年前一个人生中不经意的“蝴蝶效应”,让他踏上了自行车环球之旅。如今他已经以骑行的方式,围着地球绕了一圈,途经大洋洲、亚洲、欧洲、美洲等地。著有《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一书,接受过央视《华人世界》栏目专访。
文&图/李瑞 编辑/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