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杠杆去泡沫势在必行
- 来源:金融理财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地产,房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11-02 11:04
从离婚买房者挤爆民政局,到*ST宁通B拟卖学区房保壳,再到北京300套房源1分钟秒速清盘……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又迎来了一场“久违”的盛宴。
然而,这场盛宴的背后,是各路资金的疯狂涌入,外加高杠杆刺激加剧的房价飞涨。此轮房价上涨始于2015年,以北上深一线及周边城市领涨,其价涨幅之大,涨速之快前所未有。
来自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8月70个大中城市中,64个城市房价环比上涨,比7月增加了13个;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均在上涨,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环比涨幅分别为3.8%、5.2%、2.4%、2.1%,同比涨幅为25.8%、37.8%、21.2%、37.3%;即便如此,一线城市也并非领涨,8月郑州房价环比涨幅5.6%、厦门同比涨幅44.3%,分别是环比和同比涨幅最大的城市。此外,一、二线涨幅也向三线城市蔓延,全面的涨幅态势已然成行。
种种迹象表明,此轮房价上涨是彻头彻尾的金融现象,因为房价涨幅与GDP增速无关,而与存款增速高度相关。
2015年,因政府放松了对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监管,允许同业存款在当地发放贷款,导致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北上深存款增速出现了爆炸式增长,深圳当年的存款增速高达70%,北京上海也接近50%,但目前北上深的存款增速已经基本归零,意味着流动性拐点已经出现。
这样的上涨之所以引发各方担忧,归于其既没有良好的经济预期,更没有收入大幅上涨的支持。一般而言,房价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经济走强,预期收入提升,购房需求增加导致房价上涨,资产价格走高推升财富效应进而带动消费与经济。
然而,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情况恰恰并非如此,三期叠加的困境下,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增长难以持续,企业运行困难,即便8月经济数据有所好转,但也主要靠基建和房地产支持,经济主体活力仍然较差。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高杠杆透支了居民对未来收入与经济的预期,一旦情况转差,势力加大金融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房地产太火爆,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外溢效应:
其一,房地产对流动性的大量消耗可能意味着,对股市而言可配置增量资金正在远去,低迷的市场风险偏好恐怕要持续更长时间。其二,房价大幅上涨使得社会创新成本上升,同时分流了可能用于创新创业的投资资金,长期而言会会损害中国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三,中国一线城市房价飙升可能会推动投资者将目光转向海外更便宜的替代资产,在这个过程中资金流出可能会引发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后,房价过快上涨加大收入差距,损害社会公平,绑架政府,让政策进退两难。
总之,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疯涨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买房一年胜过奋斗十年”、“上市公司靠卖两套学区房保壳”,这种极端情况如果持续出现,将会导致经济结构无法转型,同时酝酿越来越可怕的金融风险。
为此,降杠杆、去泡沫势在必行。更为关键的是,要彻底扭转恐慌性购房的预期,比如增加充足的土地供应,引导信贷资金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地启动地方房地产政策,避免资金过度进入房地产市场。而从长远来看,改革没有捷径可走,通过居民加杠杆帮助企业降杠杆的尝试是有风险的,切实推动结构性改革,比如国企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金融理财》杂志出版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