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地域和业务上的“瘦身”将对整个银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在未来的发展上还有没有机会呢?
具体来说,由于在当前的环境下,通过分行招揽存款是亏本生意,网上银行的成本更低。而且专注于富裕客户,放弃低收入客户的做法,推动富国银行的发薪日贷款和在线金融业务迅速增长。就连高级金融的典范,向来只同最高净值客户和最大机构投资者打交道的高盛集团也注意到了网上银行的吸引力。他们开始为客户提供储蓄额甚至低至1美元的在线账户。这是一种筹集低成本资金的方式,不必斥巨资构建一个类似于昔日花旗集团和汇丰控股那样的银行帝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利用金融创新、技术创新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成本管理阶段——那就是减少线下网点,更多采取O2O模式,加强线上的网点,现在的业务量在萎缩,加上经济不太好,所以只要线上的网点就可以了。Uber出现之后,车主和乘客直接联系,不需要出租车公司来调度管理;而电子银行普及之后,银行也不再需要那么多实体网点,客户直接通过电脑、手机各种终端进行各种银行业务的办理,零售银行大规模裁剪机构已经是大势所趋。从银行来看,可以通过网络终端提供更丰富的理财产品和更快捷的理财服务。而对于个人来说,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办理贷款和抵押贷款时,那些信用记录不够坚实的客户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
换个角度来看,裁员、迁移注册地、削减非核心业务,调整战略目标——当前的外资银行,正在经历阵痛期。当然,阵痛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中国已变成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高净值家庭拥有大量财富的经济体。(高净值人士指的是除房地产以外,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群)智通财经分析指出,到2014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财富总和高达4.5万亿美元,预计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财富将达8.2万亿美元。这其中一个新的群体——中国科技富豪的大量崛起,吸引了全世界财富管理机构的目光。这些科技富豪更有学识、更具国际化视野,也更年轻,他们靠互联网科技创新创业并依托股权和资本市场实现财富暴增,令人瞠目。中国这一巨大的财富版图变化,对摩根士丹利、花旗、汇丰等这类希望逐利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跨国银行来说,意味着机遇,也代表了非凡的挑战——如何服务新的财富阶层,并让他们满意?此外,考虑到对外资银行的限制,中国银行市场对于这些外来的“和尚”来说,“根本是难以攻破的”。但中国不断发展的金融技术似乎是外资银行一个新的出路。除了发展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外资银行更积极与中国互联网公司合作,借着互联网平台庞大的用户量,利用大数据分析,让银行更有效地争取目标客户群,以销售金融产品。2015年,东亚中国便率先公布与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的领域包括客户互荐和产品销售等,牵起了外资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潮流。
而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尽管外资有收缩趋势,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目前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投资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也有很多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人民币计值的产品,有很多金融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卢森堡金融推广署CEO马可宁表示。
外资银行的撤离并非不看好中国经济。“近年外资行在华发展非常快,其资产和利润增长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随着中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外资银行在创新业务方面仍具有优势。”范文仲称,随着新政策、新措施以及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商业环境,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将有更多的空间和机遇。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认为,人民币贬值及股市低迷,对外资银行及国际投资者投资中国影响并不大,相对于其他市场,中国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资银行海外布局将加快,银监会也积极拓展和深化线国家的跨境银行业监管合作,为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据了解,在创新金融体系及搭建专业服务平台的基础上,除四大行外,股份制银行也在推进集团化运作。今年6月24日,中信银行联合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建设、中信重工等多家中信集团下属公司宣布,投融资7000多亿元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其中,中信银行提供超过4000亿元融资支持,并设立“一带一路”基金,首期基金规模将达200亿元。浦发银行总行相关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12家分行提前规划,共同推进制定“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规划。浦发银行已储备项目近280个,项目总规模超过2万亿,融资需求近4000亿元。浦发银行贸易与金融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杨斌表示,“一带一路”的项目金融需求和资金来源必定是多元化的,在金融混业、跨界经营的大背景下,浦发银行在资源配置倾斜的基础上,将加强与上海信托、浦银国际、浦银租赁、浦银安盛基金等成员单位的协同合作,加快形成集团化经营优势,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整合的金融服务。
即使中国经济放缓,外资银行依然可以从中国大陆财富与海外金融工具相搭配融合的趋势中获得巨大机遇。如何把握新机遇,是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迫在眉睫的挑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外资银行不得不面对如下事实——除非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开始恢复,否则无论业务多样性、全球化程度多高,都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文/本刊记者 李明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