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五一遊行”的社会责任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門,反思,五一遊行,社会责任
  • 发布时间:2011-05-27 13:21
  相信大家都認同的一件事,自從2007年至今,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必成為牽動澳門社會各界,包括政府官員、警方、媒體、社會人士及對澳門社會發展關注的國內外學者神經的一件大事。“五一”這一天,除了是數千名參與遊行的人士表逹政治訴求的特殊大日子,也是25萬澳門勞動僱員及8萬外地僱員的勞動節日,更是55萬澳門居民合家歡樂的家庭同樂日。正因為這一天如此特殊,故成為澳門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此外,“五一”假期還是內地和香港居民來澳旅遊的黃金周,是故,一年一度的遊行活動是否能和平進行?還是衝擊澳門特區的安定繁榮形象?這些都是澳門社會各界所熱切關注的問題。

  澳門是一個華洋共處的小城,一直以來,澳門地方並没有發生過“天災人祸”,亦没有發生任何重大社會動盪,所以澳門歷來被傳為“蓮花寶地”之稱。這里民風純樸,人心善良,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安分守己、满足現状的傳統文化。近年澳門的經濟發展到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嶄新階段,去年澳門的博彩收益超越拉斯維加斯賭城100億,今年第一季度賭收更突破580億,比去年同期上升43%。澳門經濟發展一路向好,特區庫房年年水浸的同時,兼且在没有重大基建工程的背景下,特區政府的庫房銀两是否用在了刀刃上?与此同時,整個社會氣氛是否是政通人和、歌舞昇平、人心安定呢?

  據《基本法》規定,澳門居民享有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有組織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現實中,目前澳門有登記的社團組織逹4000多個,澳門居民參與結社、集會活動早已是司空見慣,至於示威及有組織參加工會罷工活動,只要按照政府的有關法規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在不影響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都可獲批准。是次“五一”遊行,由八個澳門社團組織二千多名來自不同層面的遊行人士,分別在永寧廣場、祐漢公園、三角花園、文化中心及何賢公園出發,向教青局、运建办及位於南灣湖對開的政府總部递信完結。令各界感到欣慰的是,今次遊行隊伍表現得極為理性溫和,亦沒有如往年般有激進人士冲出警方修訂的遊行路線,反映了澳門居民公民意識的一大進步。

  值得關注的是,是次遊行人士所表达的訴求明顯比以往更多元化。當中作為主力的多個工人團體,提出要求加大興建公屋、調控樓市、削減外勞、嚴打黑工、保障本地工人就業權益、調升養老金及敬老金、設立高官問責制、反對政府無理抄牌、取消電單車咪表收費、加大興建私家車及電單車位、反對石油價加快減慢、盡快開拓魚、肉、菜市場等等訴求;澳門青年團體遊行隊伍提出要求爭取普選行政長官、落實高官問責、興建公屋、增建車位、盡早安排公屋輪候戶上樓等等訴求;以及今年首次站出來的教師遊行隊伍,則提出要求盡快制訂通過私校教師職程框架、改革教育制度、合理調整教育撥款和維持教師隊伍的穩定等等自身權益訴求;新口岸居民遊行隊伍就要求政府結束“黑箱作業”,接納新口岸居民意見,將新口岸輕軌按原計劃走沿海路線訴求;路環九澳村居民互助會要求政府與離島居民對話協商,解決“紗紙契”問題,讓離島居民的房屋合法化,及希望政府解決發電廠、水泥廠、灰燼堆填區等污染問題。

  按理說,一個秩序井然、和平、理性表達訴求的遊行活動差點就可划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不過偏偏在最後時刻发生了警方与遊行人士及新聞媒體工作者之間的暴力衝突。這場突發事件又是因何造成呢? 事件起因源於警方強行抬走工会團體負責人交由警車帶離現場,並擅自駕走該宣傳車,事件一度引起哄动,部分示威人士向宣傳車投擲空膠樽以示抗議,有少部分示威者更和警員發生肢體衝突。此时警方竟築起人牆阻撓现场傳媒採訪,混亂間,數名新聞工作者被警員粗暴手段拉扯推撞,警員更勒令記者不准拍攝,令在場記者質疑警員意圖限制採訪自由及侵犯新聞自由。該事件引發了澳門社會各界尤其是澳门新聞工作者的不满和抗議。澳門傳媒協會更於翌日發表聲明指責警方把警權無限擴大,故意阻撓及使用武力趕走記者的做法已超出合理範圍,並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傳協又稱警方在記者訪問示威者時進行監控,認為這已然是干預採訪自由並製造白色恐怖。澳门資深學者亦發表批評警方的處理手法拙劣,並質疑有違《基本法》第二十七條關於言論及新聞自由規定之嫌。

  不得不在此提及的是,今次遊行活動最終引發示威人士、新聞工作者和警员發生肢體衝突事件,責任在誰?這個問題值得各界思索。眾所周知,在一個多元社會,尊重不同的聲音和意見,既是尊重公民的表達權,也是紓解社會焦慮、疏導矛盾衝突的一大途徑,警方作為維護遊行現场秩序人員,在確保遊行人士能夠行駛法律賦予的居民遊行集會權利的過程中,本應該持審慎考量态度,在積極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寧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上保障居民享有自己的基本權利,要營造“雙贏”而不是“隻輸”的局面。更不可以抱持自我为中心的官員思維而漠視和妨礙居民的權利和自由。正如政府發言人辦公室發出新聞稿指出:特區政府充分尊重《基本法》賦予市民所享有的遊行、示威和表達言論自由,為市民正當行使權利作出保障,積極維護公共秩序和社會安寧。

  再且,透過是次遊行示威活動更多元化势态,顯見澳門是一個多元聲音並存的包容社會,作為管治者的特區政府不應只是看到遊行示威可能帶來的負面能量,亦不可將之看同一個即將引爆的計時炸彈。各級官員更不應在意遊行的人數和規模這些表象來衡量遊行的可重視度。作为执政者,最重要的是要善用換位思考,善於在市民的立場上理解遊行人士的心聲,為什麼有這麼多市民要走上街頭?要知道遊行並非遊山玩水,要放棄同家人歡度家庭樂的假日時光,難道他們就想這樣嗎?

  在廣大遊行人士來講,遊行過程中制造警民衝突是否可以解決問題呢?既然法律赋予大家這個向特區政府和全體市民表達訴求的平台,大家何不走和平理性的遊行方式,提出更合理更有代表性的訴求,讓特區政府了解市民的心聲,那種“言行必出位”,刻意做出挑釁行為,而有損澳門社會整體形象的取態已不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潮流,是要将之摒棄的时候了。總之,由全体官民共同搭建一個健康的“以人為本”,彼此寬容理解的社會氣圍,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取態。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向前發展,和諧多元社會才能向前邁進一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