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中介费肥了谁的口袋?——透视澳门外劳中介市场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高昂,中介费,澳门,外劳
  • 发布时间:2011-05-27 13:30
  現今全球約有數億勞動人口離開自己的國家,前往海外工作,這類被稱之為外勞的人多數來自貧窮的國家或地區,由於自己所處的國家經濟不景气,失業率高企,而不得不轉向富庶的國家輸出勞力;而那些富庶國家往往因經濟結構的需要輸入勞力,一方面以解決本地某些行業人力資源需求,另一方面藉低廉薪酬獲得服務。

  澳門大量輸入外勞的政策源自上世紀80年代中,當時社會面臨工業騰飛,需要大量從事製造業、建築業、酒店餐飲服務業、家庭幫工等勞動人口。澳葡政府接受本地商人的建議,從1984年開始大量輸入外地勞工,以中國內地勞工佔絶大多數(超過83%),其他的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的亞洲國家。據資料顯示,1991年澳門輸入外勞僅有1331人,1999年增至32,183人,至2008年金融海嘯前有外勞逾十萬人,而按政府今年2月份的統計資料顯示,澳门現有外勞人數接近八萬。

  由上述數據可見,澳門近年的經濟騰飛離不開外勞的貢獻,外勞的存在是澳門社會發展不可缺失的一環。即使是這樣,澳門政府直至2010年才有第一部“外勞法”,明確保障外勞基本勞動權利。

  根據2010年4月26日實施的《聘用外地僱員法》第二條規定不歧視與报酬平等等一般原則,外地僱員享有不低於本地僱員的權利、義務及工作條件的待遇,與本地僱員“同工同酬”。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他們的外勞身份,往往被許多本地居民視為來搶本地人的飯碗,而商人也只視其為相對穩定的廉價工人,當然更不具備享有公民權及社會福利了。事實上,當他們一踏入澳門這块土地開始工作的一刻,這種不平等的待遇就已“如影相隨”存在了。

  在澳門工作的很多外勞,還面臨著工種強度大、工時長,領取的卻是遠比本地人低廉許多的工資的情況。更甚的是,某些外勞還遭受黑心僱主對其身體及心理上的“隱形”迫害,譬如惡劣的工作條件、居住環境、任意辱駡……與這些相比較而言,相信更引人争議的莫過於本地中介機構向外勞收取高昂中介費用,而長期坐享肥利這種不公不義現象了。

  外勞被職介公司濫收費用的事件,在澳門早已是司空見慣。根據澳門現行政策,澳門企業倘需引入外勞,一般是由僱主先於勞工事務局登記求才,在補充本地人力資源不足的前提下,再向人力資源辦公室申請聘用許可,然後通過中介確認外勞人選。而中國內地勞動法規定,內地居民必須透過與獲得內地商務部批准的勞務公司簽署合約才可赴澳門工作,雖然其原意是保障內地勞工的權益以及更好地管理,不過,現實中,澳門的中介機構往往將此視為一門生意。現時於澳門注冊且具有內地輸入勞動力的勞務公司暫有19間,這些中介多在內地設有負責招攬生意的分公司。據業內人士透露,某些勞務公司為了逹成交易,不惜協助外勞去偽造必需的學歷、證書,甚至身體健康證明也能伪造。在收取費用方面,除了事先向求職者收取一筆800至1000元的面試費、文件費等所謂手續費用,當求職者成功獲聘來澳门上班後, 還必須一次性繳納3600元(非技術工人)、5000至7000元(技術工人)的勞務費,而當其職位涉及某些高薪行業,如律師、醫生、建築地盤工人等,更會被索取1萬至2萬元不等的勞务費。

  近年來隨著各大外資賭場相繼落成,吸引了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來澳门找工作,當中不少人持旅遊證赴澳尋找工作機會,這種現象已成了澳門社會一個“公開的秘密”了。據悉有不少幸運的外籍人士得以到娛樂場從事保安、酒店、餐廳工作,或經熟人介紹做家庭傭工,而省卻一筆昂貴的中介費用。當然更多的是經澳门各中介機構找到工作的,若以現時家傭的基本工資為2500元,中介要收取6000元中介費,而從事月薪5000元基本工資的保安,要繳納15,000至20,000元不等的外勞中介費。這些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士几乎都是其國家家庭收入唯一來源,他們很多人來澳門之前,可能被迫借貸或售賣土地才可購得一張機票飛來澳門,當盤纏用完仍然未能找到工作的話,極有可能淪為黑工,或铤而走險做危害社會的非法勾當。

  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以政府公佈的保守數據4萬名內地勞工,每人平均年繳5000元勞務費,那麼中介市場年收入逹2億元人民幣;同樣以4萬名外籍勞工来计算,每名收取1萬元劳务费(以2年合約計),每2年中介市場收入逹4億元,如此暴利,難怪成為各中介機構競逐的“大餅”生意了。

  對此,有識之士早有微言,認為中央輸入內地勞工政策,最直接的得益者是两地中介機構。有中介負責人更聲稱,收取外勞費用是理所當然的,外勞在澳工作期間,當他們与澳門僱主發生勞資糾紛時,中介公司則充當其代言人,免費為其向僱主争取權益。不過,根據澳门勞工局公佈的資料顯示,勞工局最常接到的外勞投訴或勞資糾紛,多是涉及非法勞工(黑工)的薪资被扣減,或強制於假期提供工作而不獲補償現象,可見絶大多數的外勞並不愿通過中介勞務公司來解決與僱主之間的矛盾。

  今天的澳門人以“世界級旅遊休閒中心公民”自居,然而在經濟璀璨繁榮的背後,有數萬名外籍勞工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前来澳門打工,做的是本地人所不願做的辛苦骯髒危險工作,換取的只是微薄的工資,而形形式式的收費,讓外勞的血汗錢直接掉到那些中介商人的口袋!這些外勞生活在澳門社會圈子的邊緣,没有任何社會力量關注他們的聲音,更何談得到與澳門居民平等的權益保障?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常提醒我們,要向弱勢社群伸出援手,有利於構建社會和諧。當法律保障得不到有效實施,而形同一件摆設時,讓身處弱勢的一群人免受不公義的社會政策的歧視和剝削,又如何能實現呢?本文在此有三個“消極”的建議。

  一是壓低外勞的工資。“羊毛出在羊身上”,既然吸引外勞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是本地工薪相對“高薪”,而中介業几乎是壟斷行業,收費亦同外勞所得工資掛鈎,要令中介減少榨取收費,此為最能立竿見影的政策了。

  二是開放中介市場,增加中介市場的競爭,各中介機構為爭取生意,唯有降低中介收費。內地中央政府應考慮取締現行中介專營制,打破現有19間獲批公司輸入內地勞工的壟斷經營權。而澳門政府有關部門應適當調低申請中介服務公司的門檻,吸引更多的“有意向”勞動力投入中介服務市場。

  三是取消外勞中介制,由人力資源辦公室設立中央統一聘雇部門。既然中介機構剝削外勞已是公開的秘密,要廢除這種謀取暴利的中介制度已勢在必行,更何況,由人資辦所主導的中央統一聘雇制,更有利於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健全的外僱個人資料庫,掌控外地僱員的質素、行為操守及健康狀況,更有利於規範本澳人力資源市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