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农民工路在何方?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珠三角,农民工,人力资源,生存现状
  • 发布时间:2011-05-27 13:48
  又到“五一”国际劳动节黄金周,农民工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农民工群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透露,2010年底,内地农民工总数高达2.42亿人。

  近年来,珠三角企业普遍出现“用工荒”,但农民工的待遇並未明显提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珠三角的农民工不再只为“挣口饭吃”,他们到珠三角务工,更多是为了改变人生。但是由於劳动环境的制约,导致农民工面临著更多困境,房价高企、物价上涨让很多人的梦想破灭,也让很多人最终“知难而退”而形成农民工返乡潮。

  珠三角农民工生存现状

  珠三角是内地农民工流入最早、数量最多的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批农民工为珠三角的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也日益成为最庞大的弱势群体。虽然近年来的“用工荒”不断地困扰著珠三角部分企业,但农民工的生存状況並未得到改善。

  今年春节后开工以来,珠三角各城市企业纷纷主动“加薪”或强调包括生日补贴、旅遊、文体活动等福利来吸引求职者。记者在珠海各人才市场调查发现,与往年“加薪”手法不同的是,今年大部分企业招工都将发展前景和薪酬福利标注在最显眼位置。诸类作法,在珠三角较为流行,企业终於改变以往招工对薪资避而不谈的作法,把薪资待遇甚至精神需求摆上日程。但实际上,企业用工环境远远未能满足工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和情感生活需求。

  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期公佈的“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近80%新生代农民工的月薪在2000元以下,2010年珠海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薪也仅有1647元,減掉房租水电、伙食费、交通费和日常开销1168元,收支相抵仅余479元。对此,许多农民工纷纷往东莞、深圳“迁徙”。记者近期在珠海前山凤山工业城採访来自湖南常德的程晓权,他刚办完退保手续,领到2000元退保金后,准备到东莞碰运气。他表示:“珠海消费水平太高,薪资水平卻远远跟不上。而东莞技工薪资高、生活消费低,是打工者最佳去处。”东莞是广东省农民工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由於企业众多,就业空间相当广阔。在广州增城工作的罗先生,他从事模具设计多年,但由於广州的物价高、房价高等压力,使他无法安定下来。经朋友介绍,他被东莞一家模具厂高薪聘请。他满怀信心地说:“国家有5年规划,我当然也要设计5年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一定要在东莞买房,把远在河南的老婆孩子接过来生活。”

  据有关资料显示,珠三角现有1600多万农民工。像罗先生这样收入的务工者毕竟为数不多,而更多人还挣紮在车间的生产作业线上。农民工喜欢边务工边“货比三家”,遇到稍好些的工作就跳槽,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出路。在佛山顺德,两年前的普工月薪1500元现在普遍涨到2500元,技工工种更是从两年前的3000元涨到4000元甚至5000元。当今,新生代农民工多数梦想在城市落户,但理想与现实差距巨大,不断更换工作导致收入不稳定,在城市很难稳定下来,但又不甘心回到农村,於是就选择在不同城市间遊荡。

  农民工家庭和情感的困惑

  当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在内地农村比较普遍。农民工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大量滞留在农村,导致一系列问题较为突出,包括子女教育、婚姻破裂、性侵犯等。据4月18日《新京报》报道,安徽临泉县一名农民在17年时间里,强奸116名(其中38人强奸未遂)农村留守妇女。该犯罪嫌疑人把“留守妇女”作为犯罪目标。由於留守妇女普遍存在体单力薄、因世俗观念“家丑不可外扬”而不敢报警的弱点,再加上农村治安不力,导致歹徒“失控”地恣意作案。

  在内地,夫妻某一方外出务工,造成夫妻分居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於长期分居,农民工情感较为枯竭,由此导致离婚的现象很普遍。在东莞一家五金厂打工的陈先生,今年春节过后,老板打电话请他回东莞上班,但三个多月之后,他毅然选择返回广西南宁老家。他说:“我有同学在老家企业打工,月薪2500元;而在东莞仅3000元月薪。虽然有500元的差距,但我並不认为吃亏。在东莞打工,我照顾不到家庭,为此,老婆曾扬言‘如果再不返乡就得离婚’。在家乡因为夫妻某方长期在外打工,夫妻缺少沟通而最终离婚的案例太多了。不仅如此,每年春节期间车票难买、车票贵让人揪心。往返车费都要花费一千多元。”对此,很多农民工也有同感。在中山三乡打工的李先生对记者说:“中山比起重庆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中山的房价贵、房租贵、开销高令人无法承受。更让人困惑的是,本地人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称我们为‘捞仔’。在中山打工十多年,为了这里的经济建设,我们农民工耗完青春不说,每月省吃俭用还存不到钱,到最后连老婆都娶不到。我现在很苦恼,女孩子要求有房有车才嫁,一听说农民工连面都不让见。”

  长期在外务工,由於买不起房或其他原因而耽误了最佳择偶年龄的农民工大有人在。许多农民工认为,珠三角企业虽然表面上说“以人为本”,但实际上根本不把员工当回事,工作时间超长、工作量超重是各企业的通病,造成员工精神生活空虚,特别是情感生活,更是如饥似渴。於是,繁荣经济的背后,制造了大量“剩女”和“剩男”。在坦洲打工的桂小姐,已年过三十,至今还未找到意中人,按粤西老家习俗,大龄女不出嫁就得在外面过春节。为此,她在厂里度过几个春节,至今面对前程,她一片渺茫。

  珠三角地区除了早已不具备薪酬优势,不断高涨的房价、物价和没有归属感也是记者在採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说起选择回乡创业的原因,河南人韩先生甚是激动:“我们把青春献给这座城市,卻没有退休金、户口、住房,平时还得忍受城里人的歧视。特别是中山、广州这些本地人比率大的城市,本地人像流氓一样对待我们,经常看到本地人群殴农民工,外来人根本得不到公平的对待。为此,我宁愿回家乡打小工或创业,结束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由於狭隘的地方观念和经济利益佔首位等多重原因,目前珠三角绝大多数农民工都不能享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不能享受珠三角本地居民的同等待遇。这就造成一部分陷入绝境的穷困农民工在生活艰难无望时,苦苦挣紮甚至铤而走险。

  工会缺位导致劳动权益不保障

  据《信息时报》报道,4月13日,东莞市富顺工业园振翔公司3名女工因工作强度大提出辞职,被厂方有关人员拒绝並殴打后,无奈欲跳楼轻生而被警方成功救回。员工反映该公司打人事件並非第一次,有的工人经常遭受殴打。不仅如此,该公司招工时明示月薪2500到3500元,结果实发月薪仅有1000多元,而且还随意安排加班不计加班费、劳动强度大、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等。据许多农民工反映,此种情況在珠三角企业普遍存在,农民工为了生存也无可奈何。

  诚信缺失、工会缺位在珠三角企业中普遍存在。薪资拖欠、缩水常常让一些农民工走投无路,导致“跳楼讨薪”的事件时有发生,並被媒体广泛报道。震惊世界的“富士康员工十四跳”自杀事件已过去一年,但跳楼的阴影在农民工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惠州某电器厂打工的江西小伙蒋安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去年富士康发生十连跳后,有的工友也曾试图通过“跳楼”来发泄心中的苦闷。不过,他所在的公司工会及时给予疏导。工会还联合厂报编辑部连续几期推出了“心理健康专号”,同时,厂里还适当减少员工加班时间,並组织文娱活动为员工心理減负。但是,像蒋安所在的电器厂那般关心员工心理健康的企业极其稀少。在广州、深圳、东莞、肇庆等城市的企业,员工加班加点、薪资扣压的现象比比皆是。大企业的工会形同虚设,而小企业根本未设立工会机构。由於工会机构的职能缺位,职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得不到伸张。对於工伤事件,更是像打发叫化子似的,企业跟劳动部门串通一气,使工伤工人得不到应有的工伤赔偿。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给农民工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不断飙升的物价、房价,社会贫富悬殊等现实,也造成了农民工心理上难以承受,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折射了当今农民工心理因素、精神世界已陷入困局。如今,收入与消费形成巨大的落差,无论是婚姻、家庭或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於农民工来说,“居无定所”让他们无法融入到城市之中,高企的房价让他们的“住房梦”成为“梦幻泡影”。在此形势下,一旦遇上不如意或挫折就会形成压力叠加,若平时缺少有效疏导,势必会积压在心里,当收入不能解決生活问题,当再多的努力也不能改变现实的情況下,这些压抑就会随时爆发。

  珠三角各企业为了赚取更大的剩余价值,置员工利益於不顾,根本没有关心员工的精神需求。工会的缺位,在各企业间非常普遍,沃尔玛、三星和柯达等部分外资巨头也曾激烈地抵制过组建工会。对此,企业应吸取教训,进一步发挥工会的功能,建立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切实维护好职工的权益。

  农民工更需尊重和关注

  自从“农民工”开始成为进城务工农村人的符号以来,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在今年两会上提交《关於停止使用“农民工”称谓的建议》的提案,引来一阵争议。严琦表示,全国两会前,他在餐饮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100家餐饮企业近1000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80%明确表示不愿听到“农民工”这个概念,认为歧视他们。同时,也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反感情绪,也让他们与这个城市产生隔离。为此建议停止使用“农民工”称谓。

  “农民工”是外来工的称谓,从理论上来说更具有亲和力。对此,在中山坦洲镇打工的李先生表示,“农民工”称谓其实很好,为我们统一标号,更彰显了打工群体的力量。但是,我们更在乎企业在薪资、福利和精神生活上的“让利”。资方应把职工当作自家人看待,农民工更应分享到企业创造的经济成果。“其实,许多农民工投身经济建设热潮,起初都‘以厂为家’,但由於他们薪资与付出严重脱节,加上资方种种手段过於自私、苛刻,员工得不到尊重,因此劳动力队伍流失比较严重。”东莞某人资市场负责人如是说。他还提到,在企业用人过程中,工种的歧视、性别歧视更为严重。有些岗位只聘用女性,而男性根本无法进入;而有的岗位,卻非要男性不可,再优秀的女性也不錄用。还有的企业甚至标明不錄用某些地方的农民工。

  对於打工环境,农民工提得较多的还有“工作、生活环境”。“虽说是包吃住,但菜里看不到一丝豬肉;几十名员工蜗居在三四十平方的宿舍里。”另外,劳动安全措施缺失也使员工流失严重。中山一家电子厂喜好招聘少年员工,该厂没有劳保用品,员工的手指伤痕累累。不仅如此,主管不高兴时还拿鞭子抽打他们。据一些农民工反映,珠三角的一些五金厂,因为超时加班常常造成冲压工精神疲惫,“断手掌”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珠三角农民工何去何从

  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广东以其优势成为内地关注度最高的地区,同时吸引内地大量农民工进入珠三角就业。三十多年后,依然保持区域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十二五”期间,珠三角又将如何续写新篇章,除了流淌财富之外,珠江还会见证农民工怎样的幸福呢?

  近年来,随著劳动力供求关係变化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向和就业区域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业不断增加,东部地区用工形势更加严峻,用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珠三角务工的老一代农民工,背井离乡几十年,最后也只能返乡务农或做小买卖生意。而更多人由於长期打工缺乏各方面谋生经验,根本不适应家乡的生活。回到家乡无所事事,或在就业和创业之间徘徊,甚至屡战屡败。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目前,结构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农民工尚未成为城镇户籍居民,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他们面临著周期性失业的风险,仍然是人资市场上的脆弱人群。他们的最大心愿,是在城市买房稳定下来。但收入稳步不前,而房价卻节节飙升,让他们“望房兴叹”。为稳定农民工劳动力队伍,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更应解決农民工的稳定就业、职业培训、薪资待遇、社会保障以及子女教育、生活居住等问题,助其融入城市,並加强地区间就业信息沟通,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

  目前,珠三角现今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但各城市职业技能培训严重滞后,现有的培训设施和培训功能与用工需求相去甚远。为此,政府应从政策上给予企业组织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的补贴,助农民工提高技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对此,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更多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加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加强执法监察,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此言一出,更加增强了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信心。

  近年,广东省各城市每逢劳动节期间,各种农民工文艺演出、关爱农民工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2010年8月7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热情邀请100位外来务工人员观看反映珠三角外来工生活的电影《所有梦想都开花》。他说:“我用这种方式向全社会表达一个理念,要尊重农民工、感谢农民工、厚爱农民工。”农民工们一张张淳朴的脸仍在记者的眼前不断闪现,也许生活依然艰辛,但乐观、坚强、永不放棄的精神,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也让他们对人资政策多了些许期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