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床发酵型生态养猪受追捧

  ——“农财宝典带您走猪场”第20站走进东瑞集团

  养殖行业环保压力重重,生态化和标准化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月26日-27日,“农财宝典带您走猪场”第20站走进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多规模猪场代表一起学习养猪疫控、保健、管理等技术,现场参观东瑞集团高床发酵型生态养猪系统,寻找环保高压下的发展之道。

  传统冲水式养猪弊端重重。为了解决养殖生产与环保的矛盾,东瑞集团创新发明了高床发酵型生态养猪模式,获授专利权并获得农业部、世界银行环保专家的高度认可。其中东瑞集团旗下致富猪场采用了二层楼的高床发酵生态养猪模式。目前存栏母猪4000头,其中用于种猪生产的母猪2000头。

  不少养猪同行慕名前来参观。“想看看东瑞的发酵床是怎么管理的,看看他们采用垫料的原料、菌种是哪一种,还有日常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福建上杭县宏顺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志明告诉记者此次参与活动的目的。广西贺州市养猪户钟华因不能亲自到现场参观表示遗憾,并特地打来电话询问该模式的具体建造工艺。

  东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袁建康表示,该模式实现了猪排泄物在养殖过程中100%用于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对比常规养殖可节约80%-90%的用水,节约5%-10%的饲料。与传统模式比较,节省土地可达35%。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循环型生产方式。

  据介绍,高床发酵型养猪模式主要由垫料管理系统、温控通风管理系统、自动喂料系统和有机肥的开发四部分组成。猪舍二层养猪生产设施中采用温控通风设备,地面采用全漏缝地板结构,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冲水、产生的猪粪尿通过漏缝板落入一层垫料中;猪舍一层高度为2.5米,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铺设木糠等垫料消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猪粪尿,采用机械每天对垫料进行翻堆处理,养猪废弃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发酵降解,转变成有机肥料。

  “猪只在第二层饲养,排泄物掉到第一层进行有机肥初步发酵。发酵过程中进行翻堆、温控、通风、垫料添加等工作。”东瑞集团致富猪场场长吕敏勇告诉农财宝典记者,高床养猪模式在生产过程不冲水,养猪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泄物与垫料进行发酵转变成有机肥,无废水排放,基本可解决养猪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保型养殖。其中可节约用水量80%,提高饲料转化率0.04。

  东瑞集团副总经理蒋荣彪现场介绍说,高床发酵型养猪模式前期投入大,一套设备就需要20多万元,基建达到每平方750元,其他栏舍建造等也比传统栏舍的要求更高,但相应带来的省水省力省土地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就所产生的无机肥而言,目前可卖700-800元一吨,以后还会对这些有机肥进行深加工,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次走猪场活动由《农财宝典》、新牧网主办,东瑞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傲农集团、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活动还得到了农财宝典金牌经销商康尔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及蕉岭县养猪协会的大力支持。

  ■链接

  走猪场养猪技术交流会

  白挨泉:冬春猪病防控的重点是综合预防

  本次走猪场活动中,佛山科技学院猪病室主任、中国兽医协会猪病组组长白挨泉老师应邀出席讲课,讲述冬春季节主要猪病流行情况与防控要点。

  就当前流行的猪伪狂犬病而言,白挨泉认为,根据疾病的临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清学诊断多种血清学方法可用于伪狂犬病的诊断,其中Ge-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3-4h内可得出试验结果,并可同时检测大批量样品,并用于鉴别伪狂犬野毒感染,广泛用于伪狂犬病的临诊诊断。

  白挨泉建议,伪狂犬的防控需要加强生物安全建设(如灭鼠),平时检测免疫效果:监测gB抗体或全病毒抗体,确保免疫质量。同时,建议母猪加强免疫猪伪狂犬ge缺失苗(3-4次),公猪每年免疫3-4次;仔猪出生后24-48小时内要滴鼻免疫,而不是肌肉注射(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65日龄免疫1头份。此外,需要注重免疫抑制疾病的防控,主要注意圆环病毒病、蓝耳病、饲料霉菌毒素中毒等问题。

  交流会上,白挨泉还就目前流行的常见猪病逐一作出分析。就猪病防控而言,白挨泉认为猪场管理者需要牢记养大于防、防大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证猪吃好、住好,做好猪只的预防保健,并根据本场的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保健程序,做好消毒工作。

  白挨泉指出,当前猪场流行的疾病多是混合感染,疾病预防的重点是综合预防,因而不要单纯注重某个疾病忽略其他疾病的预防。

  罗正:养猪需关注猪群肠道健康

  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罗正博士分享了关注猪群肠道健康管理的经验。他认为养猪都想获得高的生产成绩,提高饲料转化率。在猪生长过程中除了空气以外其他所有营养物质都需要通过肠道吸收,因此肠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猪肠道大约15-20米长,肠道绒毛面积1000平米。正常情况小肠道中的上千种微生物平衡生长,促进猪只健康。但是肠道疾病却不断发生,大大降低猪场的生产性能。梭菌,能引起猪只猝死,降低料比,为了减少损失,昂贵的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被添加到饲料中。为了克服其他细菌性疾病,很多其他的抗生素也被联合使用。但这个选择也带来了抗生素残留、细菌耐药增加、猪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建明工业联合全国几十个猪场对上千分粪便样本进行了检测,发现种猪和哺乳仔猪梭菌感染超标超过80%,育肥猪超标也超过70%,这个检测结果与猝死猪只发生的情况一致。另外超过一半的饲料和饲料原料都含有梭菌,梭菌作为常在病原已经成为影响种猪场生产的重要病原。克洛生可以杀灭多种有害菌病原,对梭菌的杀灭效果最好,减少猝死作用已经被大家认可。

  在自繁自养的猪场种猪和哺乳仔猪饲料消耗只站到20-25%,但这两个群体的生产效率却是整个养猪的关键,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力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这两个环节投入更多。

  韩应新:猪场管理需要增强数据化的观念

  走猪场技术交流会上,广州傲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服务总监韩应新分析了规模化猪场管理的变化与应对策略。他认为,猪场管理需要增强数据化的观念。

  当下太多猪场都是一本糊涂账,不知道自己亏在哪里,也不知道赚在哪里。虽然知道猪场不赚钱,但却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做改善。韩应新认为,产生这种问题最主要是不够专业的原因,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猪场的数据化建设入手,才能更好的解决猪场潜在影响效益的问题,从而提高猪场未来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韩应新特别提醒广大养殖户要控制好仔猪断奶日龄。他认为,仔猪断奶日龄过小,将导致保育猪比较难养,育肥猪后期生长速度较慢,以致料肉比偏高,成本耗费偏高。因此,仔猪断奶日龄应不低于25天。

  统筹 钟怡群《农财宝典》记者 钟展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