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生于吉林长春的侯军,即使来到深圳已经二十多年,依然保留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就是这样一位纯正的东北人行走在建筑发展迅猛的深圳,更热衷投身于医疗建筑设计事业当中,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分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分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都留下他的设计痕迹。

  只身南下迎接人生挑战

  人们在议论电视明星时,或称人火戏不火,或称戏火人不火,有实力却非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明星有很多,也许侯军就属于这样一类人。提起所设计的公建、医疗项目无人不知,但对他本人的了解却知之甚少。侯军将这一切解释为:这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成绩,功劳属于大家!

  1992年深圳,天气炎热,建筑业更加火热,侯军就在这个时候只身南下,来到当时只有100多人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三设计院,并且直接被聘用为设计所副所长、主任建筑师。问到有何感受,侯军觉得:“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百业待兴,我们涉及的项目往往是从规划开始,不仅是建筑,还涉及环境景观、室内装修、幕墙、标识等,并且各种建筑类型都能碰到,我觉得现有的知识远远不够,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眼前的工作!”

  在工作中,不得不提到孟建民大师(第七届梁思成建筑奖得主),他是侯军从学生时代就很敬慕的人。当两人相聚在深圳这个充满希望的城市时,他成为了孟大师的得力助手,他们志趣相投,一拍即合,无话不谈。同时基于当时总院的改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于是侯军团队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所”与孟大师的“孟建民建筑工作室”便一起合作拿下了国内诸多大型建筑项目,更尝鲜了当时少有涉及的医疗建筑,中标江苏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首次接触医院项目便崭露头角

  “虽然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圆形’造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我们想表达医院对患者的全方位关怀,犹如温暖的怀抱”。侯军说,无论当时多么流行“白墙方块医院”,最终这个“圆型”还是实现了,建成之后的医院不仅颇受好评,其建筑的影响力更是延伸至今,其背后也集合了很多人的心血,侯军笑着说:“医院的方案其实一直处于推敲阶段,直到快交标时才产生了最满意的想法,如此外圆内方在当时国内也实属少见,但却不违背医院设计的基本原则,内方的理念就比较完整地实现了医院的使用功能。”

  初次接触医院设计便取得好评,实属不易,侯军却说:“任何的缺憾在医院使用过程中都会埋下隐患,所以,我们必须多多用心,成绩不代表什么,每个项目的特点都有不同,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将建筑缺憾减到最少,才能让使用者满意与放心。”

  就这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项目接踵而来,侯军开始专攻医疗建筑设计。

  “也许是我们当时的运气好,赶上了医院建设的黄金十年,各地医院得到极大的发展,需求也一度空前。”侯军接着说道。于是他们向总院申请创办了总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筑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身,打造一支更加专业的医疗建筑设计团队。随之诸多医院也纷踏而至,抛出橄榄枝,以求得最满意的医疗建筑设计。

  随着对医疗项目的不断探索,侯军的医疗设计团队也慢慢完成了从单纯的主体建筑工程设计到全产业链的总包设计的转型,即项目完成主体工程设计后,其他诸如室内装璜、环境景观、幕墙工程、专业医疗净化等专业设计交由专业公司完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原滨海医院)就是典型的总包设计,负责代建的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提出“交钥匙工程”,即总包设计,这对整个设计团队来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时我们经历了不少医疗设计项目,经验也算得上丰富,但针对港大深圳医院前期筹建办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使用单位(甲方)的情况使设计变得异常困难,究竟谁使用?医疗需求是什么?怎么满足?如何设计?之前投标时的设计方案只是方向,却无法满足深化需求,对于内部所有的功能也不可能梳理的非常合理。”这个项目与侯军严谨的做事风格完全相悖,前期方案未解决的问题留在深化部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于是侯军带领整个团队一点点推敲,细致到内部的房间、流线、布局等设计,加班已经习以为常。之后他更是“自找不痛快”,为了保证施工图严谨无缺漏,自掏腰包请全国各地的知名医疗专家前来挑错。当时是2007年,全国一次性投入建设2000床的医疗项目还很少,请来的业内专家也极少有接触过此类情况。“但是老专家们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学习,他们的建设性意见也给我们很大启发!”侯军说。

  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所“海与林”完美结合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后吸引了无数业界人士与媒体的关注,不禁为这座体量庞大,却又美的没话说的医院所震撼。“一踏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希望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在二层’的错觉,俯瞰‘一层’的花园美景和川流不息的车辆,仿若置身楼上。使地下空间层做到无处不在的阳光、绿色。”侯军接着说,“虽然医院因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而限高,但恰恰也为医院创造了天然的亲海、观海环境,于是我们将此寄寓于深圳独有的海洋和红树林,成名副其实的滨海医院!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均实现了我们当初的设想。”

  侯军说,“起初我们这么做也是有所担心,但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我们如期完成了这所大型综合医院的‘交钥匙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可以说,侯军不仅自己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专业户”,更将自己的团队打造成响当当的“专业团队”。

  只有耐得住性子才能做出好作品

  可能受到侯军低调为人的影响,2012年由“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转为如今的总院直属院-筑塬建筑设计研究院,一直在医疗建筑圈内实干,甚少张扬,因此设计院也如同侯军一样,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也应了侯军的那句话:“耐得住性子才能做得出好方案。”

  众所周知,医疗建筑最为复杂,要求也最高,设计过程非常辛苦,因此很多人缺乏坚持而转行做了甲方。而在侯军看来:“设计如同练习书法一样,是一种对人心性的磨练,虽然一腔热情不可缺,但往往这份热情会被现实中很多苦难所打击,唯有耐得住性子才能透彻地理解建筑设计真谛,才能推敲到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作品!”

  正因如此,比起侯军的设计作品,他的为人更备受称赞。很多院长们见到侯军时,都会被他的朴实、真诚所感染,并很快地缩短了距离感,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与伙伴。在去年的全国医院建设大会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院长又见到侯军时,依然万分激动地感谢当时他对医院所付出的辛苦,而这一幕恰被另一位经过的院长看到,力邀侯军参与其新项目的竞标,其看重的就是甲方对侯军的信任。

  一般设计和建设一所医院的周期为三到五年,相当于要与医院管理者相处三到五年,而侯军低调的为人并没有使其一味的跟着甲方走,而是以设计服人。很多参观过港大深圳医院的院方都慕名前来,邀请侯军参与项目的投标,更出于对侯军的人品而进行后续的项目洽谈。而侯军团队的设计方案也给了甲方很多的惊喜,很多距离较远的医院因此而舍近求远。

  侯军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当时初来深圳的一名普通建筑师,作为深圳设计总院--筑塬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医疗建筑专家,他的低调为人也已成为其独特的经营之道。

  后记

  医院是最重使用功能的“苛刻”建筑,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至今,依然受到赞誉,而在侯军看来却觉得不过就是一个认认真真完成的设计作品,一个倾尽心血的建筑作品,它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样,都是他和团队投入感情、倾注心血、不遗余力所完成的医疗建筑作品。这就是侯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文|刘鲁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