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老建筑改造

  摘要:文章结合北大第一医院老门诊楼的改造实例,从建筑改造的功能方向、结构改造、暖通改造、弱电改造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医院改造工程的重点并总结出相关体会及建议。

  关键词:医院改造;建筑结构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急剧增多的患者量与布局不合理的医院老建筑矛盾日趋严重,亟待进行改造。究竟如何改造才能适应未来医院的发展是医院建设者关注的重点。

  一、老建筑改造的功能方向

  医院老建筑改造的功能方向,即改造后的用途十分关键,改造工程需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配合医院整体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如果能继续保持原功能或相似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可进行单独改造,是既省时又省钱的方法,但若医院整体规划需要调整,则应考虑是否拆除重建。

  以北大第一医院老门诊楼改造为急诊楼项目为例,原楼布局结构主要以诊室为主,改造后将继续保留原有功能,只需按照新规范和布局重新砌墙,并改造水、风、暖、电等管线即可。经过规划与调研,创造性的将原开放阳台封闭,将原阳台进行加固和防水施工,改造成卫生间和洗手池。

  又如,北大第一医院原住院楼拟改造成保健基地,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保健基地需要包含门诊、体检、住院、检查、手术等多项功能,而原住院楼的布局条件无法满足,框架结构大小也无法容纳新设备新系统,故只得拆除重建。

  二、改造工程重点

  安全是工程建设考虑的第一要素,对于救死扶伤的医院来说,安全问题更不可忽视。

  (一)建筑结构的安全

  很多需要改造的建筑均已使用二三十年甚至更久远,加之医院人流量大,各项系统使用频繁,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系统的老化。另外,改造后的使用功能比之前有很大区别,如核磁共振仪器等大重量设备的加装,原有结构可能达不到要求,故在改造前,必须对原有结构进行系统检测并出具结构强度检测报告。例如由于北大第一医院的抗震等级、防火等级都高于其他同类建筑,工程经费中将近8%~10%都作为原结构进行加固的费用。

  (二)医疗安全

  医疗安全从规划设计阶段就应考虑,这其中包括流线安全、物流安全、防辐射安全等。基建人员应就以上问题深入与使用科室沟通,再将建议和思考反馈给设计方,做到统筹安排。

  三、医院改造的内容

  (一)建筑布局的改造

  建筑布局的改造是整个改造工程的关键,只有合理规划建筑布局,才能让老旧医疗建筑符合现代医疗的需求。以急诊科为例,80年代的急诊科布局只有诊室、抢救、观察等简单功能,布局单一,而现代的急诊科,除原有功能外,又根据患者需求添加了急诊手术室、EICU,还有单独设置在急诊科中的检验科、输血科、医学影像科、药房、消毒供应中心、挂号收费处等功能空间。这就要求改造时将这些科室统筹安排,实现布局最优,流线简洁,及时为急救患者服务。

  (二)暖通系统的改造

  老医院建筑一般未完全普及中央空调,甚至至今还在沿用暖气和吊扇,若后期加装独立空调,不仅耗能巨大,且维修保养成本高,若进行现代化改造,暖通系统就需要重新设计。

  为老医院建筑加装暖通系统时,需要在每层医疗区域外设空调机房,可在不影响医疗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检修维护;在安装风管风道时,若老旧医疗建筑层高较低,需注意提高吊装标高,通过减小风道高度增道宽度来维持风量,给予患者舒适就诊环境;独立VRV空调等使用时,应针对核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等大型设备运行或对于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科室安装,做中央空调的补充;对于手术室、实验室等高洁净度要求的的科室,其房间宜置于楼层顶层,方便将净化系统和排风系统放置在楼顶部。

  (三)强弱电系统的改造

  老医疗建筑在强电用电量上与现有医疗建筑有很大区别,大到空调系统、大型医疗器械,小到每个房间的医生工作站、卫生间里的自动烘手器,都给建筑带来更大的用电负荷。故在改造的设计阶段,就应对楼内设备的用电量做出估算,并预留余量,按照合算的电量设计施工、购买电缆等。除此之外,改造过程中医疗建筑还需考虑加装双路独立供电,大型设备配置UPS电源,确保当供电出现问题时,医院能正常运转。

  弱电系统方面,老医疗建筑与现代化医疗建筑差距更大。首先,需要在方便检修的公共区域设置弱电机房;其次,在房间内布置足够用的信息接口,无论是HIS系统还是OA系统,所有接口应即插即用,方便调线,也要保证信息能够迅速的传输到相应科室,不耽误患者治疗;再者,在公共区域尽可能多的设置信息接口,加大自助机的使用,分散人工窗口的人流,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例如在医学影像科等候区加装自助取片机,在药房取药等候区加装取药分号机,在每层设置自助化验单打印机、自动收费机以及医保信息查询机等;最后,楼宇自控达到智能化,安防监控要做到无死角、全方位,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利益。

  (四)消防系统的改造

  改造中应增加老医疗建筑未配备的消防喷淋等系统,不仅要加装喷淋花洒,更要加装新的消防报警、消防排风系统等。

  另外,改造后的建筑布局可能已经有了较大变化,加之医院内多有行动不便的患者,故必须对消防通道、消防撤离路线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建筑内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每一位患者在火灾来临时都能够看到详尽的撤离标志,清楚撤离方向。对于大型机房与设备,在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改造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等对设备损失小的消防灭火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结合北大第一医院改造老楼的实例,建议进行改造工程时,从医院实际出发,充分调研,抓住改造中的重点,力求少留遗憾。

  参考文献

  [1]常洪哲,高艳珍.老门诊楼改造工程施工管理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9

  [2]李美樱.老城区老医院如何更新改造[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6

  [3]徐俊,王净.老城区老医院如何更新改造[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7

  文|王楠 金克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