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现状与思考
- 来源: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疗卫生机构,节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7 10:04
摘要:医疗卫生机构的节能工作是我国公共服务机构节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概述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未来开展节能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节能标准;能源管理
一、能源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资源占有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排名第53位。按照探明储量,人均能源资源总量约为3193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8.4%。
近几十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使原本能源不足的情况进一步凸显。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能源第一大消费国。根据欧盟发布的2012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趋势报告,在2011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9%,达到7.2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针对上述我国能源严峻形势,节能成为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方针,也成为了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为此,国家制定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二)医疗卫生机构耗能特点
医疗卫生机构是能源和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污染比较集中的机构。英国的医疗行业在过去20年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0%。美国医疗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美国排放总量的8%。医疗卫生机构的能源消耗在商业服务业当中排名第二。如果按单位面积计算,医疗卫生机构的能耗相当于传统办公建筑的一倍,仅大型商业建筑的综合能耗指标高于医院卫生机构,其他类型建筑的综合能耗指标均低于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在医疗卫生机构推广节能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二、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情况
医疗卫生机构的节能工作是我国公共服务机构节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规模的扩大和医疗设备的添置,能源消耗量也不断增加,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节能工作势在必行。
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约97.4万家,其中医院2.4万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约3.1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5万家,其它医疗机构0.4万家;卫生类公共机构建筑面积约14.93亿平方米;其中卫生类公共机构用能人数约1.53亿人,占比30.28%;卫生类公共机构能耗总量约为5742万吨标准煤,约占公共机构总能耗的28%,占比较高,同比2012年增长2.86%;2013年人均能耗约为375.9千克标准煤/人,同比下降4.17%;卫生类公共机构用水总量约为51.2亿吨,约占公共机构总用水量的37.2%,同比2012年增长2.73%;人均水耗约为33.5吨/人,同比下降4.29%。
(一)主要节能措施
1.节约型医疗卫生机构示范单位的创建
创建了第一批节约型示范单位,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等141个医院获得节约型示范单位的称号。第二批节约型示范单位正在创建中。
2.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湖南省儿童医院、吉林省人民医院等6家单位作为第一批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工作正在进行。
3.节能宣传等工作
每年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开展节约型医院创建活动,各医院将介绍各自节能减排的经验。
4.开展数据会审
2014年11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44所直属医院在武汉进行了第一次会审,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困难和不足
虽然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仍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是中国医院医疗服务快速增长的压力和节能精细化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二是部分单位不重视,节能制度不完善,节能内在动力不足;三是专门的能源管理人才少,节能投入和技术应用不足。
三、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升理念
在保障好医院公共服务的同时,医院宣传部门和医院能源管理部门应利用自身的宣传平台,如黑板报、宣传窗、内部刊物或定期举办节能讲座、组织节能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员工宣传节能的重要性和节能的方法,以提高全体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通过这些宣传方式,探索新的节能、低碳、绿色医院,形成医院建设新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节能的入手点
1.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发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中医院的示范作用,建立对标机制,树立领跑者。在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树立一批节能先进单位,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开展能耗指标分解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各部门的实际用能需求,出台用能指标管理办法,并进行指标量化管理、定时考核、有奖有罚,将节能工作纳入到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各部门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中。当工作人员通过积极努力,在提高工作效能的基础上能有效节省资金成本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反之,当合理的节能目标未达成、出现能源非正常消费甚至恶意消费时,要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各部门节能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达到规范能源消费的目的。
3.抓好能源监管平台建设
通过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从而实现重点建筑能耗的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能源监管平台建设是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实施的技术基础和保障。对医疗卫生机构能耗进行实时监测,促使医疗卫生机构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科【2008】114号文《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的通知》实施,对于能耗监测系统作了具体规范。在实施中还需要辅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快能耗监测平台建设。
(三)建立长效机制
1.推动医疗行业节能标准的制定
针对当前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存在的责任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健全、能耗底数不清等问题,财政部门应在充分调研、掌握大量准确数据的基础上,依托技术单位制订医疗卫生机构能耗标准定额。定额的科学性直接关乎预算的严肃性,要全面考虑地区经济技术环境、气候差异,建设标准和设备配备标准等因素,形成一套分类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医疗卫生机构能耗定额,同时形成与之配套的预算约束机制。
2.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能源计量是用能单位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评价用能单位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只有具备比较完善的计量器具配置,才能为节能管理部门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因此,医院应完善自身的能源计量网络,定期开展计量器具的维护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为节能指标考核、分析提供依据。能源审计是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节能目标的科学方法,是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主要内容是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能源使用效率、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的经济、环境效果进行客观考察、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从而不断挖掘医疗卫生机构节能的潜力。
3.加强交流,储备人才
开拓国际交流。积极开拓实施医疗卫生机构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学习其他国家在公共机构节能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推动新模式,引进新技术
针对很多医疗机构的设备更新不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内的情况,出现了由能源管理公司出资进行设备安装改造,用能单位再以节约的钱返还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对节能管理工作进行有选择的市场化运作,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方法,大大促进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很多医疗卫生机构由单纯的制造节能设备,转变为节能投资,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合同能源管理上,并在运营上趋向完善和合理,在国内节能减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医疗卫生机构的节能工作是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节能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医疗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视,在制度建设、设备管理、宣传教育、能源监督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以期在节能减排中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江.我国公共机构节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1
[2]黄振辉.关于医院节能工作的思考[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3(3)
[3]刘璞.关于医院建筑节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7(11)
文| 侯惠荣 李兆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