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重点

  摘要:文章概述了医疗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化的重要性,将医疗建筑中公共空间界定为外部公共空间和内部公共空间,分别阐述设计方法和理念,并针对医疗建筑的特殊性,提出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应注意安全化、私密化、易识别化、无障碍化和绿色环保设计五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

  一、人性化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医疗建筑设计也相应地由单纯功能性建筑转向重视环境、心理需求的人性化建筑。现代医院在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外,开始注重医疗环境的建设,这也对医疗建筑设计提出更高、更为复杂的要求。在保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如何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已成为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

  现代医疗建筑设计需注重其使用者的感受,无论患者、家属、探视人员还是医护工作人员,建筑师应努力为使用者创造舒适、自然、轻松的环境,这也是现代医疗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医疗建筑的空间设计特别是公共空间,是改善医疗建筑内外环境的重点区域,在医院设计中通过医疗公共空间、公共环境的营造与配置,创造优美的医疗空间,有助于减缓患者的恐惧与忧虑,更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同时富有特色的空间设计,可将复杂的医院功能重新梳理、分解,增强复杂建筑的识别性和易懂性,创建让使用者觉得便捷、安全的“无压力”医疗环境。

  二、外部公共空间的界定及设计

  (一)外部公共空间的界定

  医疗建筑公共空间可界定为建筑外部公共空间和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其中医疗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空间向医疗建筑内部空间转换的过渡区域,它将城市与医院有机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连续而又变化丰富的空间环境,可起到缓冲和放松情绪的作用。同时外部空间也是重要的建筑公共空间,它联系着建筑室内外活动的人,为患者、家属、医护、工作人员、探视人员等提供休息、交流的场地,开敞的公共空间,也为周边市民在都市中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从而将医院与整个城市的肌理紧密融合,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

  (二)外部公共空间设计

  外部公共空间与医疗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整体考虑构思,其设计不只是简单的室外道路、广场、景观的规划,更应该包括流畅的动线设计,清新的绿化、协调的色彩、简洁醒目的标识、安全创造性的康复设施等,从而创造从内到外,从围合到开放、从建筑单体到城市公共群体这样一系列舒适宜人的空间。

  医疗建筑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更要善于利用场地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如空气、阳光、水体、土地、原有植被等)和人工生态环境(如设计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人工水体、绿化和人工气候等),进而创造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流线顺畅、休闲安全的医疗建筑外部环境。文明的、高品位的景观环境,不仅能美化建筑设计,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更将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内部公共空间的界定及设计

  (一)内部公共空间的界定

  医疗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泛指由建筑围合所产生的公共空间,包括建筑室内空间和建筑围合形成的内庭园、屋顶花园等。

  (二)内部公共空间设计

  在医疗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中,有以下几个重点设计部位:

  1.大厅

  主要为门诊、住院大厅。现代医疗建筑环境的特点体现在对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庭进行的人性化的设计,注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因此,在医院出入口设计中,将多种功能赋予建筑,如门诊大厅和住院大厅,已不再局限于挂号、收费、导医及一些鲜花店、小卖部、茶座等设施,而是将银行、邮局、书店、礼品店、餐厅、快餐部、商店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引入到医院的公共空间之中,在色彩以及光影搭配、装饰风格、传媒运用、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巧妙的安排,为患者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气氛,避免以往单调枯燥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以舒缓患者的紧张心情。

  医院大厅设计引入“共享”设计概念,利用其空间的多样性和可变化性,将多种功能需求叠加于一个综合空间体内,从而使得单一、静止的空间进化为多样、复杂的空间形态。在此,患者、探视人员的公共活动空间进一步扩大,功能更进一步完善,也彻底改变了传统医院的冷峻、单调的形象,使人们一进医院就感觉到亲切轻松的气氛,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营造出温馨、宜人的医疗环境。酒店大堂式的服务理念已越来越成为现代医院的新趋势,这也成为医疗建筑设计的一大亮点。

  2.等候、休息空间

  医疗建筑中,需设置大量的等候空间,特别是门诊候诊区,患者及家属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候,难免会出现烦躁、情绪激动的情况。目前,一些医院把家庭的生活气息引入医院等候区,以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如在等候区空间设计中,将天棚进行变化,划分不同的等候区,营造具有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私密家庭式空间,并避免人流穿越干扰,为长时间等候的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空间。这既避免了空间的单调感,增加空间的层次,也可缓解患者长时间等候带来的焦虑情绪。

  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维持着医院的运作,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是以人为本的基本体现。如为他们提供足够的休息空间,营造安全、安静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分区设计,减少患者、家属对医疗工作的干扰,以减轻他们的压力,缓解他们的疲劳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3.庭院、花园

  院落布局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的一种手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罗杰·S·伍尔瑞克曾针对美国宾乡法尼亚的保罗纪念医院的环境对患者的影响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可以从他们的窗户看到室外园林中的树木,比他们直接看到砖墙需要的药品减少30%,而康复度提高30%,对护士的需要也较少。因此,在建筑布局中,利用建筑的围合形成不同的庭院空间,并结合绿化景观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缓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而且也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层次,为使用者提供休闲、等候、交流的场所。

  4.医疗主街

  交错、穿插的医疗主街,可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医疗环境,局部开敞设计,不仅将外部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行走在医街上的人们和候诊空间的患者享受到阳光、绿化,而且可解决建筑内部的采光、通风问题,提高空间识别性。

  医疗主街中设立的立体交通,充分展示出医疗建筑的活力,结合主街设立垂直交通核,使医疗流线明确且显著,以便于患者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临近主街布局的各医疗科室,联系更加便捷、紧密,大大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转效率。在主街设计上,还常利用扩大楼梯休息平台和不同标高的平台,布置一定数量的桌椅作休息、交谈的独立空间,形成高低惜落、生动别致的室内空间环境。由于挑台居高临下,人们上下活动交错川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也给医疗建筑室内环境增添了生气。

  四、公共空间设计的注意事项

  提高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将大大改善医疗建筑内部环境,是医疗建筑设计关注的重中之重。针对医疗建筑的特殊性,公共空间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医疗环境安全化设计

  医疗建筑功能复杂,人员密集,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应实现最优化的医疗流程,缩短患者的就医流线,同时避免各流线间不必要的交叉,创造安全医疗环境。

  (二)医疗空间私密化设计

  医疗建筑中公共空间应从医护、患者、探视人员等不同需求入手,注重个人领域空间、公共交流空间的限定,注重患者的隐私。

  (三)医疗空间的易识别性设计

  医院的组成科室繁多,各种通道纵横,患者在医院中最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患者更需要一个易于识别的医疗建筑空间环境。通过公共空间的层级设计,将复杂的医疗建筑由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逐步递进,将众多科室布置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更利于辨识。

  (四)医院建筑无障碍设计

  医院设计应特别关注行动不变人士,注重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计,为他们提供安全、方便的就医环境。

  (五)绿色医院设计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应推广绿色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良好的视线设计及声、光、色的环境设计,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节约资源以及医院的运营成本,创造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医疗建筑公共空间是改善医疗建筑内外环境的重点区域,提高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在医疗建筑公共空间加入人性化设计因素,使医院建筑不仅能满足目前的功能需求,而且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成为一种健康、和谐、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医疗空间模式。

  参考文献

  [1]吴道民.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D].同济大学,2007

  [2]苏元颖,周相涵.医院建筑公共空间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4(12)

  [3]王嘉.初探大型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3(9)

  文|赵晓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