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色彩应用

  摘要:文章分析了医院空间造型、肌理、光环境与色彩的关系,以及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医院空间设计中色调、色系的选用原则。

  关键词:医疗空间;室内设计;色彩应用

  在医院中,人与建筑空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仅仅存在于功能流程中,也存在于整体视觉环境的动态记忆中。一方面,旧有的医院环境给人留下的既定印象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喜新厌旧的心态又使得人们总是期待着新东西所带来的惊喜。在实践中,当我们尝试将富有新感觉的色彩搭配方案提交业主时,总能获得肯定。

  要讨论医院的视觉体验,对设计者来说不外乎从手段、目的两方面着眼。手段上离不开造型、用色、材质、灯光等分项;目的上则是符合功能要求及赋予其一定的精神内涵。

  不同的设计者往往拥有不同的方法,以下笔者围绕如何创造宜人舒适的疗愈空间为主题,仅就色彩应用进行探讨。

  一、医院空间的造型与色彩

  尽管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有75%是关于色彩的感受,然后才会去感知、理解形态,然而由于空间的三维特性以及室内设计的程序要求,设计师们首先考虑的必定是空间形态。医院的造型从大的范围来讲要考虑的首先是工艺流程的再造,即最大程度地优化整合符合工作流程的空间布局,它是影响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空间的实用性与形态的美观性,如果偏于一边,则有可能影响到空间的视觉效果或者使用功能。

  一般来说,空间有其自身的形体特征,同样的颜色在空间中从不同方向看上去的色彩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在谈论的习惯上,造型与色彩似乎是设计手法中两方面的问题,而实际设计运用中两者又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属性而已。故离开造型谈色彩是不可实施的,相反也是一样。

  在医院色彩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应该从空间功能及形态入手,来进一步把握色彩的使用;应注意观察室内三维空间的环境,分析其色彩在受到环境或灯光的影响下,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将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在实践中应注意观察其变化特点并加以总结,以便进一步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中。

  二、医院空间中色彩的寻路功能与节奏把握

  在国内近几年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中,医疗街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在一些医院中,医疗街甚至长达一二百米,如果泛泛地采用单一的材料及颜色,不仅让人难以迅速到达目的地,而且会使环境陷入单调的氛围之中。

  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场所的颜色具有较强的区分性,是寻路时定位的有效线索。”这一理论在医院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可供借鉴。在较大的空间中,可以在一定的节点上进行材质或色彩的转换,起到区分功能区域和寻路的作用。同时,将医院本身的功能分区、设施方位与材质、色彩的转换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出色彩应用的功能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过多地运用色彩转换也是不合适的,过多的色彩转换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使空间显得杂乱,使人心情烦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以及工作人员的效率提升。

  在空间色彩节奏的把控上,或许我们可以借鉴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提出的一条装饰的普遍法则:“你能够在哪里休息,就在哪里进行装饰。”作为原则,也可以将“装饰”理解为富有装饰效果的材质与色彩的装饰。在节奏的把握上,应注意节奏点的韵律变化和联系。

  三、医院空间的色彩与肌理

  当我们研究一个空间的色彩运用时,不得不提到其表面的肌理,也可说成是材质表皮。物质世界中颜色是通过各种材质的表面来显示的,没有肌理的颜色是不存在的,而不同肌理的表面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不相同的。比如同样的白色,有反射的烤漆玻璃与亚光面的装饰板材或涂料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由于本身的功能要求,医疗建筑一般倾向于表面光洁、坚硬的材质,然而,如果机械僵化地遵循这一原则来设计,有可能会导致视觉疲劳。在各个局部的区域小范围地使用一些表面粗糙的材质,比如个别主题背景用一些浮雕艺术品或局部用一些绿色小景等,都是一些可尝试的手段;而一些表面自然的仿木饰面、各种颜色的成品装饰板材,已经被厂家打造成坚硬而耐擦洗的成熟产品,比较适合大面积使用。对于医院墙面,最好能避免大面积使用反射效果强烈的材料,比如镜面类的玻璃、不锈钢等,因为此类材料会造成人影晃动的感觉,易形成不稳定的心理感受,或由于灯光的照射形成表面炫光,刺激人眼。如果一定要用玻璃等材质,可以考虑将其表面进行处理,消除其镜面效果,而只保留其表面的坚硬与光滑,这也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之一。

  四、医院空间设计的光环境与色彩

  在医院设计中,光与色彩关系密切。如果光的设计效果不好,不仅在功能上难以满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使用要求,同时也难以发挥出色彩的效果。

  对于光的运用,在满足照度的基础上,要注意对色温的把控及不同照明方式的选择。比如在门急诊大厅,应注意灯光照度的均匀,色温控制在3000~4000K,使其效果稍至偏暖,因为大厅等公共区域不需细致观察病患,略偏暖色可令人备感温暖,有利放松心情。而诊室内部则因诊查功能的需要,不仅照度要够,色温也应提高至5500~6000K左右,以保证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肤色与病灶的颜色。药房等功能区除了应使用5000K左右色温的灯光,同时应注意灯具的垂直照度,以保证医生能看清病灶及保证药房工作人员看清药架上的药品,避免错误。对于走道灯光的设计,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泛光照明与直接照明相结合,泛光照明不直接刺激眼睛,是感觉上较为舒适的照明方式,这种结合方式不仅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同时也给楼宇控制系统的设置创造条件,成为节能的主要方式之一。

  总之,光与色是互动的,应注重调节,以使其达成最终的平衡。

  五、医院空间设计中色调、色系的选用

  (一)医院空间中整洁、理性的纯色高调系色彩应用

  高调系,这里是指高明度色彩系列。有些医院的整体用色明度非常高,甚至全部为白色,这种用色方式如发挥得好,给人纯净、理性、较强的高科技感,有素描的感觉。但要注意的是,这样的用色环境中,应适度增加视觉焦点,以免单调。对视觉焦点的面积及份量感应进行严格把控,否则会破坏整体的纯净感;同时应把控材质的质感及工艺细节,否则容易陷入简单粗陋。

  此类观感的设计在国外的项目中较为多见,且较适合总体面积不是很大的空间,如果用于面积较大的空间中,人在停留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国内近些年来的医院项目很多为大型的综合性医院,建筑面积动辄一二十万平方米,如果大面积使用白色,是否合适有待探讨。尤其是我国医院建设由于种种原因,在建筑顶面往往设置了风口、喷淋、烟感等庞杂的设备端口,墙面管道及检修门、消防栓等设备也较多,在设计过程中各专业往往难以协调,使设计师想要的高调系环境的整洁、严谨的设计观感大打折扣。尽管如此,高调系仍然可以成为一种医院氛围设计的色系选择,毕竟人们对色彩的感觉属于感性的范畴,况且这种色系最符合人们印象中对医院的记忆,容易产生一种场所认同感。

  (二)医院空间中米色系的应用

  此类色调在目前的国内医院设计中应用是最多的。利用米色的石材、瓷砖或装配式板材,相比白色要温暖得多,以米色为主色,用其他纯度较高的颜色作为点缀,可以营造出现代医院温馨、洁净的色彩环境。

  (三)自然、生态的用色系列

  从颜色本身的角度来说,并不提及“自然”或“生态”这类抽象感性的用语,但如果仅仅就色论色,又往往会失去色彩的活泼的感性意义。在现实中,运用木饰面及绿色植物的形象作为空间主调的案例数不胜数。一方面,这种现象跟某些区域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在他们的文化环境中,居住于木质的房屋使当地人从小就对木质感环境有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偏好;另一方面,在当今自然环境已遭到较大破坏的情况下,木质感与绿色植物的亲切与自然特征,直接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树木、森林,恍如置身天然氧吧,勾起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这对处于各种生活环境中的患者的康复无疑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生态治疗理论将自我的治疗与地球的治疗联系起来,力图恢复人与自然的联系,寻找生命本身的意义,让人们努力记起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将使人们懂得如何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即使不是从小生活在周围充满木质感的环境中,我们仍然可以将木饰面的使用借鉴为设计方式的一种。

  (四)其他色系的选用

  可根据当地地域文化所显现的特征进行选色,或根据医院所要体现的概念特征等进行选色,以体现其空间设计的独特性。针对不同专科的医院,则有许多不同的做法,如儿童医院室内设计所使用的色彩应符合儿童心理,适当运用较高彩度的色彩,营造活泼、温馨的环境;妇产科医院的室内设计可选用温馨的粉色等等。

  无论选择何种色彩,色彩的和谐是第一位的,应符合色彩设计的基本审美法则。要针对医院的特征和色彩的心理联想作用,营造安宁、平静的环境色彩,不宜使用过于刺激、繁复的色彩或过于暗哑、凝重的色彩,以免引起患者的烦躁感或压抑感。

  六、结束语

  要创造宜人舒适的疗愈空间,不仅要在功能布局上符合医院的使用流程,还要在色彩、造型、肌理、节奏、用光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协调。色彩是感性的,对其进行数学式的理性分析在实施上是困难的,难度在于其所受影响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笔者认为,从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多方位的经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深入的研究,使得色彩对患者的疗愈发挥真正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林刚.居住空间室内色彩设计的动态和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2]朱建军,吴建平.生态环境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53,116.

  文|吕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