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丛林中的生存之道

  在瞬息万变的IT行业,企业经营者必须认准趋势,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战略,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在IT丛林中生存、发展、壮大。

  如果把Sun从1986年闪亮上市到2009年黯然被收购的24年浓缩为一天,那么在这一天中我们可以经历IT科技发展的几乎所有重要事件:芯片(X86,Sparc,Power,ARM),操作系统(Unix,Windows,Linux),高级编程语言(Java,C#),分布式架构,开源运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生发展;同时这一天也不断重复上演着著名IT企业象DEC、微软、苹果、康柏、IBM、思科、谷歌、Facebook等横空出世、野蛮生长、合纵连横、兼并、浴火重生、衰亡的悲喜剧。通过对Sun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可以帮助IT企业经营者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趋势,同时通过借鉴Sun的经验教训,更好地规划自身企业的发展。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给Sun的业务以很大打击,因为Sun的主要市场,电信和互联网企业纷纷紧缩开支。而对形势的误判,是Sun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泡沫之后,Web2.0和云计算兴起,出现一批像亚马逊、超大规模的互联网和云计算运营公司,他们采购的是廉价定制服务器。而云计算的特点是使用大规模廉价硬件,并通过分布式软件来实现传统在硬件上分布的性能和稳定性。这使得服务器加速转向X86架构;软件定义一切的理念开始兴起,硬件毛利急剧下降,IT企业象IBM等纷纷转向服务和软件。同期的戴尔、HP已转做X86定制服务器,而Sun仍然坚持定位高端硬件。而另一方面,Sun的软件业务也一直发展不起来。

  给Sun致命一击的应该是来自IBM的组合拳。IBM一方面通过对Linux的大力推动,进一步削弱Sun在Unix市场的地位,直接给Sun的营收带来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贡献开源Java开发平台Eclipse(日食)来对抗Sun组织的Net Beans,以动摇Sun在Java开发社区的地位。而Sun在多次重组之后一直没有起色,其对磁带机厂商Storage Tek40亿美元的超高价收购更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到2006年,Scott McNealy黯然辞职。接下来Sun也步入穷途。

  Sun过往成功的经验归结于公司对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和卓越的产品研发能力,以及在推动开放标准上所展现的杰出领导力。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五方面:

  一是没有在硬件廉价商品化的云计算时代及时向服务和软件转型;二是重技术,轻商业模式,错失Java商业化的大好机会;三是在合作战略上失误导致同时受微软和IBM两大巨人的夹击;四是组织架构混乱,内部管理不善以致转型失败;五是并购策略不当,高价收购传统存储公司。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瞬息万变的IT行业,企业经营者必须认准趋势,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市场发展的战略,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在IT丛林中生存、发展、壮大。

  邹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