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小弟:真配件 真省钱

  对于汽车配件,“车小弟”创始人郭艳龙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郭艳龙的老家浙江省玉环县,是全国闻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郭艳龙的父亲就是做汽车配件生意的,因此郭艳龙从小就和汽车配件打交道,“可以说我的身上流淌着汽车配件的血液。”郭艳龙如是形容他对汽车配件的感情。不过,那时对于汽车配件,只是单纯的喜欢。

  从B2B到B2C

  2004年,郭艳龙第一次把自己的事业和汽车配件结合到了一起。当时,正是国内电子商务兴起之时。

  一天,郭艳龙到北京车展参观汽车零配件分展时,忽然萌生了做汽车零配件外贸电商的想法。

  “老家有大量的汽车零配件,在价格方面不成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兴起让我意识到,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好的生意机会。”在决定做电商平台后,摆在郭艳龙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要有一个完善的汽车配件数据库做为支撑,而一辆中档轿车的主要零部件,少则5000多个,多则3万个,可想而知,这一数据库的数量有多庞大。

  在那段时间,郭艳龙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整理汽车零配件数据,有时甚至直接跑到汽车工厂里去要数据。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积累了两年多的数据,但电商平台却没有开起来。首先数据量距离完善仍有很大的距离;另外,做电商平台,前期也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来提升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郭艳龙于2006年创办了杭州尖锐软件有限公司。3年后,2009年8月,郭艳龙创立了外贸电商杭州泰多克信息系统有限公司,2010年底正式启动市场。“主要是做一个B2B的平台,帮助国内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找到国外的买家。”

  但人算不如天算。2010年,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B2B平台开始走下坡路,淘宝等B2C平台则呈现出迅猛的上升势头。

  “B2B的平台虽然能赚钱,但只能是一个生意,不能对行业产生任何影响,更不能作为一个长期发展的事业。”这种情况显然不是郭艳龙所想要的,因此,他开始思考,如何进行转型。

  随着国内居民汽车拥有量的高速增长,郭艳龙将目光投向了汽车后市场。从小和汽车配件打交道的郭艳龙,对于汽车配件维修市场的混乱和高额利润十分了解。而作为一位车主,郭艳龙对此也深恶痛绝。在这种情况下,郭艳龙想:能否做一个平台,改变这种乱象,让车主能够在汽车配件维修时掌握主动权。

  2012年,“车小弟”在移动端上线,这款App主要以信息查询和比价为主,同时,车主也可以在平台上就所购买的零配件以及商家进行评价,这款App,被很多车主称为是汽车零配件的“大众点评”。

  对于这款产品,郭艳龙称之为1.0,并坦言是一次试水,一是通过1.0平台来积累用户和维修厂;二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弄清楚用户究竟需要什么?

  3个月后,郭艳龙发现用户的关键点并不在于信息查询和比价,“我觉得现在汽车后市场最大的问题是货不真价不实。”

  在很多人看来,卖假货可能只存在于路边的小汽修店,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正规4S店中也并不鲜见。

  “国家质检总局曾公布过一份报告,报告显示全国近半数的4S店维修时用非原厂、质量较次的配件。品牌4S店都这样,更何况大大小小的街边维修店呢?”

  另外,即便是同样一款商品,在4S店和其他渠道的价格也相差很大,而车主在潜意识中,往往会认为4S店的商品更好,从而选择价格较贵的4S店。“以某进口配件为例,在4S店的售价为500元/套,普通修理厂则为300到400元不等,而”车小弟“通过其中国区总代理拿到的价格加上利润才卖价199元,并加送一张100元的加油卡。我们的毛利率已经不低了,可见这个行业的利润有多高、水有多深。”郭艳龙说道。

  市场的混乱和暴利也表明,在汽车后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机会。因此,在今年推出的2.0产品里,“车小弟”进行了升级。除了原有的信息查询和比价外,“车小弟”将重心放在了交易环节。通过“车小弟”,将车主和服务商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用户需求的闭环:从配件、服务商查询,到线上购买配件,再到就近选择服务商。

  这样,车主不仅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真配件,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优质服务商所提供的维修服务。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两点,和“车小弟”之前的积累有直接关系的。首先,“车小弟”从2004年积累的庞大的汽车配件数据库,保证了车主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配件,并进行购买。

  另外,在1.0产品时,“车小弟”平台上杭州市汽车维修厂的数量有1200多家。在这1200多家维修厂中,“车小弟”精选出30多家最优质的服务商,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将他们推荐给车主。

  “我们制定了45项的评分标准,例如工具摆放是否整齐、服务态度是否良好、员工衣服是否整洁等,来给各个维修厂打分。我们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到每个维修厂去实际体验,然后再进行打分。

  最终我们选择了40多家评分较高、用户反馈评价较好的维修厂,作为合作伙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郭艳龙坦言,是要保证汽车维修服务的质量。在他看来,只有让用户能够享受到“真配件、优质服务”,才能在用户中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和口碑。

  挑战和机会并存

  不过,郭艳龙也表示,目前“车小弟”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用户习惯方面。“时间点还没到。绝大多数车主还是习惯去线下店购买配件、维修,我们希望通过产品及服务,让车主放心,并养成习惯,修车养车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车小弟’。”

  第二个挑战则来自于互联网巨头。汽车后市场的潜在商机可以说十分巨大,目前一些互联网巨头已经将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两年内,一些巨头将会进入汽车后服务市场,这对于“车小弟”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不过,郭艳龙对此并不担心,“巨头虽然可能在资金方面有优势,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首先我们有业界最完善的汽车零配件数据库,这是长期积累而来的;另外,我们对汽车零配件市场更加了解,与用户、维修厂的接触更加紧密。只要我们把现在的业务做精、做透,就能守住我们的用户群。”

  第三个挑战则来自于用户使用频率上。因为用户的汽车并不是每天都会出现问题,为此,用户使用“车小弟”的频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车小弟”团队还研发出一款副产品-“车小妹”,用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相对于卖零配件的“车小弟”,“车小妹”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车主装饰自己的汽车:从车载DVD,到车载竹炭包不一而足。据悉,“车小妹”每天都会推出10款与汽车相关的限量产品,如果车主当天不购买,第二天就会全部下架。“我们会不断尝试开发类似‘车小妹’的副产品,然后测试哪个产品能够吸引流量,如果不成功则会转而开发下一个。而一旦有产品成功,就会马上导入引流到‘车小弟’,这样运作也能保持团队的技术先进性。”

  谈到赢利问题,郭艳龙坦言,目前并不急于赚钱。“我们已经吸引到了几轮的风险投资,所以并不缺钱。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平台的品牌,获得车主的信任。让‘真配件、真省钱’深入到车主的心目中。我认为2到3年后,汽车后市场就会迎来一个爆发期,而到那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郭艳龙自信地说道。

  软信点评

  虽然郭艳龙表示,对于巨头的进入并不担心。但如果百度、腾讯等一旦进入这一市场,对于“车小弟”的冲击还是十分巨大的,毕竟在规模、资源等各个方面,都相差几个数量级。另外,目前“车小弟”的用户群基本只是在杭州,市场规模相对有限,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地拓展其他城市,占得先机,将是“车小弟”接下来所面临的考验之一。

  文 本刊记者郭嘉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