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实战交流会粤东引爆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水产,对虾,养殖
  • 发布时间:2014-10-31 08:28

  8月18日,“赢在2014,对虾养殖实战交流会”在汕尾海丰莲花山度假村如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频道主办,雷州市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办,湛江东腾饲料有限公司、珠海市鸿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会议内容偏重实践,原定覆盖粤东地区的交流会吸引了粤东、福建、海南、浙江等地的养殖场老板、技术员、鱼药店老板等280人参加。

  高位池水态共同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卓佳教授现场传授了针对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池塘生态管理技术。“养水先要养底”,李卓佳认为养殖户必须先了解养殖池塘的的生态特点,掌握对虾养殖面对的共性问题。她谈到,配备有沙滤井、蓄水消毒池、进排水系统、增氧系统、中央排污系统等的高位池,人工调控水平对虾养殖实战交流会粤东引爆较高,放养密度高,产量高,投入高,是集约化养殖里最主要的模式。李卓佳强调从粤东惠东到福建漳浦的高位池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位池水体总氮浓度波动不大,有机碳浓度前中期较高,中后期降低,总体水平较低。

  近年来,对虾养殖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养殖的时间和密度逐渐加重,由于目前最好的饲料转化率仅达到30%,而对虾普遍长期养在一个池塘里,导致污染池塘的主要物质就是对虾的代谢产物。为此,李卓佳建议养殖场老板应该把养殖密度最好控制在15万尾/亩以下。李卓佳通过实验发现所有存在肝胰腺坏死的虾塘中弧菌量均较高,而罪魁祸首便是对虾的代谢产物,为实现此源头控制李卓佳详细提供了三个方案,其一为池塘整治、晒池/洗池、清野与消毒;其二为养殖用水的过滤、沉淀、消毒处理;其三为控制弧菌、蓝藻、甲藻等有害生物进入养殖环境。交流会上,李卓佳重点强调第三个步骤,并建议有经验的养殖户可以通过看水色得出藻类的情况,没有经验的最好准备检测工具并多做工作。

  新塘为何只旺三年

  “天气异常、藻类衰败等降低水体光合作用效率,水体微生物等耗氧强烈,增氧机等增氧效率低下或使用失当,导致(底部)溶解氧不足或缺乏,是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研究基地副主任杜国平认为,防病的关键在于保活藻类,合理使用增氧设备等,提高整个水体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底部溶解氧,确保水体水质优良。养殖俗语“新塘旺三年”,为何新池第三年就无法养虾的原因多数养殖户只知其果不知其因,杜国平认为这主要就是操作失误惹的祸。

  如何有效的避免池底恶化,除去熟知的曝晒、用石灰中和酸性和消毒之外,杜国平尤其强调含氯消毒剂一定要在傍晚使用,阳光会促进其分解降低效果。“消毒剂的使用应该是少量多次,低浓度连续3-7天泼洒。”杜国平认为,如果在水质差或对虾活力差时要全池消毒,应该首先换水和施肥来初步改善水质之后才能消毒。

  交流中,武汉水纪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经理柯剑分析了土塘养殖过程中的底质问题,珠三角地区养殖持续成功率高都有一个共同点:苗种把关+良好底质管理。柯剑认为,苗种场为追求速度产出的虾苗肝胰腺均不好,此种虾苗的生长也不行。长期在一线进行技术指导的柯剑对如何进行土塘底质管理深有体会和思考,“新塘、贫瘠的土质的缓冲能力差,最好能够在休眠期进行池塘处理”。对于养殖户普遍反映的池塘水质难管理问题,柯剑分享了他自己的观点,一口30亩的塘投喂30包饲料下去,虾能够吃光所有的饲料但是这种行为不会持续,如果每次8包或9包的投喂,持续投喂五六十天水质也不会变化。

  饲料效果与蛋白高低无关

  如何判断虾苗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雷州海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陈海龙经理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放苗的工作:一为了解育苗场的情况;二是观察虾苗的状态。他指出,一般达到最适合放养的对虾规格为0.8-1.2公分,此时肉眼就可以看到虾苗状态,体表比较透明,活力较强,虾苗的触须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肠胃饱满说明虾苗质量优良。“选苗时最好进行试水”,陈海龙在交流会上提出关键建议,此步可以看出消毒的药物药力是否失效,放苗的池塘水是否和苗池水接近,观察虾苗入池后是否有应激现象。

  “从营养指标来看,蛋白质是由十八个氨基酸组成,从36到42不等,是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质量越好?”湛江东腾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符广才认为,蛋白质在38以上就完全满足,关键不是蛋白质含量高与低的问题,而是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如果蛋白质里的氨基酸容易消化吸收,肉食性又好,饲料的效果就容易体现。

  珠海市鸿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东区域经理何文锋详细阐述了抗菌肽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抗菌肽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有害菌,而且其本身适口性好,可提高动物采食量。”最后何文锋介绍了一例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四必村的抗菌肽应用实例和其在养殖过程中的使用方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