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处理型条斑紫菜全浮式栽培技术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条斑紫菜,栽培
  • 发布时间:2014-10-31 09:42

  笔者在2013-2014年紫菜栽培季节进行了酸处理型全浮式栽培试验,发现该模式不受水深限制,操作方便,节省人工,能够延长紫菜有效生长时间,可以替代现有紫菜栽培模式。

  条斑紫菜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海藻。其人工栽培的产值近20亿美元,约占全世界人工栽培海藻的2/3。目前世界上出产紫菜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中国。受水质、气温、水温等因素的制约,我国条斑紫菜养殖区域主要在长江口至青岛沿海一线,2012年度产量50亿张,产量仅次于日本和韩国。

  我国紫菜的主要栽培方式为半浮式和插杆式,前者栽培在近岸滩涂,后者栽培在8m等深线以内。随着沿海港口建设的需要以及景观需求,近岸养殖空间受到压缩,在深水域开展紫菜栽培已势在必行。笔者在2013-2014年紫菜栽培季节进行了酸处理型全浮式栽培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发现该模式不受水深限制,操作方便,节省人工,能够延长紫菜有效生长时间,比较效益高,可以替代现有紫菜栽培模式。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海区和设施

  1、栽培海区环境条件:

  潮位要求一般枯潮后水深在1.5m以上;底质为泥沙、砂质、泥质;海水比重1.015-1.023,海水流速为30cm/s-70cm/s,营养盐要求含氮总量不低于200mg/m3,风浪要求不超过10级为宜。

  2、栽培设施结构:

  栽培浮筏为规格为100m×100m,一个养殖框架实际养殖33.3亩紫菜(180m2网帘为1亩紫菜养殖面积)。主要由网帘、养殖框架和固定系统组成。网帘是紫菜的附着基质;由网片、网纲组成,网帘规格为1.8m×9m,网片绳为108-127股维尼纶、聚乙烯混捻绳;网纲为.6mm或9mm的聚乙烯绳或聚丙烯绳。养殖框架是紫菜栽培的主要设施。主要由外框、纵横缆、小浮缆、大浮球组成。其中外框和纵横缆使用.16mm的聚乙烯绳或聚丙烯绳,长100m;小浮缆使用.10mm聚乙烯绳或聚丙烯绳,长12m,具有5个小浮球、5根吊绳;大浮球使用100cm×.60cm泡沫塑料。固定系统主要由木桩和根缆组成。其中木桩规格为.20cm×2-2.5m,根缆使用.20mm的聚乙烯绳或聚丙烯绳,长度为水深的5-7倍。

  3、栽培设施布局

  栽培浮筏为规格为100m×100m,每10m间隔布置一个大浮球,连接相应根缆木桩。栽培浮筏按10m间隔分成100个养殖单元,每单元养殖4张网帘。筏架设置方向顺应潮流方向或养殖季节主风向。紫菜各养殖浮筏之间需留出200m的航道,便于水流交换、养殖操作和各种船只通行。

  4、出苗干出设施

  条斑紫菜出苗需要集中出苗,出苗干出设施使用插杆式干出,栽培设施同上所述,仅增加插杆,用于吊网干出。

  二、壳孢子采苗前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海上出苗筏架的准备和网帘的处理。其中网帘的处理主要流程为一次清洗、修补、二次清洗、组合。要求网帘要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其中新网帘要求用热水进行烫煮,以除去网帘生产过程中沾染的油脂,再进行浸泡和组合。

  三、壳孢子采苗

  每年的秋分前后,海水温度下降到23℃时即可开展壳孢子采苗。附苗密度采用网绳法计数时,壳孢子密度6-8个/视野(10×10倍镜检),壳孢子为附着萌发拉长的壳孢子。壳孢子采苗关系到紫菜养殖的成败,适宜的密度是高产的保证,采苗时务必保证附苗的均匀,附苗的均匀最为关键,关系到网帘的全苗。

  四、海上出苗

  海上出苗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持网帘的干净,主要方法就是干出和酸处理。

  1、吊网干出

  育苗帘下海后,3-4天后进行第1次吊网,控制时间为1.5-2小时,主要目的是清除附着的硅藻及浮泥,一般保持网帘略干,网帘干燥时间不超过1.5小时。

  网帘干净无附着物的情况下,隔1天吊晒1次,或者仅吊夜潮及早晚潮(10月24日以前),出现霜冻只在白天气温回升后进行。掌握原则是保持网帘干净的同时尽可能的延长生长时间。吊网干露时间长短控制为第1次1.5-2小时,第2次2-3小时,以后基本保持在2-4小时以内。

  2、模拟干出

  肉眼未见苗,网帘附着浮泥、长毛等情况下,可用饱和盐水浸泡网帘5-10分钟。盐和海水的比例为35:100。原理是利用饱和盐水的脱水性,模拟干出。处理后隔1天再进行晒网等工作。

  3、酸处理

  在肉眼见苗的情况下,网帘附着杂藻较多,影响紫菜苗的生长,可采用酸处理,酸可采用工业盐酸、草酸等,为了节省用酸和对环境造成影响,建议使用有机酸(比如草酸、柠檬酸等)加饱和盐水,酸液pH值为2-2.4,处理网帘10s即可。酸处理可使用专用酸处理船,也可将酸液放在玻璃钢工作船里,从紫菜网帘下通过,人在上面用脚将网帘踩入酸液中,慢慢前进,保持网帘浸入酸液的时间在10s左右。处理好的网帘立即放入海水洗净残留酸液。一般第2日就可见杂藻变白,网帘基部光滑干净。

  酸处理的原理是利用酸的强烈的脱水性,脱去杂藻的水分,达到清除杂藻和清洗网帘基部的目的。因为酸的强烈的脱水性对紫菜苗有或多或少的损害,所以要恢复几天才可进行吊网晒苗。

  五、分网养殖

  当苗长1-3cm,网帘都已经全苗,没有空漏部分时可以进行苗网分网。分网前进行1次酸处理,目的是清除杂藻和保持网帘基部的干净,以便于紫菜的生长和单孢子苗的附着。为了促进紫菜的生长可在酸液中添加氮肥,一般用尿素,每养殖浮筏(33.3亩)用50kg。

  六、养成期间

  养成期间主要是收割紫菜和酸处理,当紫菜长到15-20cm即可采收。第1次采收留苗要长一些在8cm左右,以后基本在5-6cm,这样生长比较快,采收间隔时间短。采收后进行酸处理。酸处理方法同前所述。酸处理间隔第一次采收后进行1次,第二次采收后进行1次,以后可根据海况以及硅藻附着等情况,每7-10天进行一次酸处理,即可达到一般插杆干出的效果。

  七、栽培产量分析

  2013-2014年度连云港市高公岛海域进行了4个养殖浮筏(133.3亩)的酸处理全浮式栽培试验,由于用于酸处理全浮式的试验网帘壳孢子采苗时间较晚,造成分网比插杆式晚20天,酸处理全浮式12月份未能采收,但是从1月份开始其月单产都比插杆式高。最终单产达到亩产37394张一次紫菜加工品。如果在相同分网的情况下,产量还有更好的表现。

  酸处理全浮式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有两点:一是提高了紫菜的生长时间,插杆式干出一般需要4小时左右,半浮式在2-6小时,而酸处理仅10s左右,大大延长紫菜的有效生长时间;二是酸处理能够有效清除紫菜网帘基部的杂藻,增加了条斑紫菜单孢子附着的机会,从而变相提高产量。

  八、栽培产值和效益分析

  酸处理全浮式从1月开始到3月份,其亩产值均高于插杆式,最终酸处理全浮式亩产值为4824元,插杆式为5055元。酸处理全浮式的亩成本为2625元,插杆式亩成本为3003元,酸处理全浮式比插杆式每亩相差378元,主要是人工和毛竹插杆的相差。在缺少12月份产量的情况下,酸处理全浮式比插杆式效益多147元/亩。若在分网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酸处理全浮式的效益将远高于插杆式。由此可见酸处理全浮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九、酸处理全浮式栽培的优势

  此类型的浮筏和插杆式规格类型一致,只是不需要插杆,杂藻和硅藻利用酸处理方式进行控制,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延长有效生长时间,成本低等优势。和插杆式相比有如下特点,具体见表1。推广酸处理型全浮式紫菜栽培可利用现有器材设施,扩大栽培海域有利于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应该大力推广。

  文/图 连云港市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 伏光辉 陈百尧 安健 孙苗苗

  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 薛学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