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虾稻共生”养成技术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虾稻共生,小龙虾
  • 发布时间:2014-10-31 09:45

  本文对小龙虾生物学特性、稻虾共生养殖技术、养殖效益对照、病害防治、食用方法等,进行了综合研究,以期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湖北省小龙虾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57%。小龙虾加工年创汇2.03亿美元,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2013年开始,武汉合缘生物在湖北潜江试验示范虾稻共生,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虾稻共生”即在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四、五月份稻田中投放的幼虾或留存虾有一个宽敞、充足的藏生水域。等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放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待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些幼虾便长成了大虾,不仅增加了产量,还解决了秋季没虾吃的问题,而且价格还较高。

  一、稻田环境条件

  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不含沙土,保水性能好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50亩为宜。

  二、稻田改造

  1、挖沟

  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稻田面积达到100亩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m-2m,沟深0.8m。

  2、筑埂

  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m,埂宽5-6m,顶部宽2-3m。

  3、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cm(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应用水泥瓦作材料,防逃网高40cm。

  4、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

  三、移栽植物和投放有益生物

  虾沟消毒3-5天后,在沟内移栽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栽植面积控制在10%左右。在虾种投放前后,沟内再投放一些有益生物,如水蚯蚓(投0.3-0.5kg/m2)、田螺(投8-10个/m2),河蚌(放3-4个/m2)等。既可净化水质,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四、投放管理

  初次养殖的8月底至9月,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30kg,已养的稻田每亩投放5-10kg。亲虾投放前,环形沟和田间沟应移植40%-60%面积的飘浮植物。亲虾应从养殖场或天然水域挑选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色泽好的小龙虾,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虾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太阳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亲虾按雌、雄性比2-3:1投放。投放时将虾筐反复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使亲虾适应水温,然后投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

  投放幼虾模式有两种,一是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虾苗,每亩投放规格为2-3cm的虾苗1.5万尾左右。二是在4-5月投放人工培育的幼虾,每亩投放规格为3-4cm的幼虾1万尾左右。

  五、饲养管理

  1、投饲

  8月底投放的亲虾除自行摄食稻田中的有机碎屑、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周丛生物及水草等天然饵料外,宜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12月前每月宜投一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50kg/亩。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为宜,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气候和虾的摄食情况调整。

  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水草用量为100-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1.0kg/亩。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可用的饲料有饼粕、麸皮、米糠、豆渣等。

  2、施肥

  亲虾或虾苗投放前施足底肥,一次性投施腐熟农家肥(猪、牛、鸡粪)100-200kg/亩。追施腐熟农家肥用量为50-100kg/亩。在稻田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可全程使用酵素菌虾蟹专用肥。施用前,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每次3kg/亩,每月施用3次,保持水质透明度35厘米。

  六、巡查与调控水深

  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调控的方法是:睛天有太阳时,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以便水温尽快回升;阴雨天或寒冷天气,水应深些,以免水温下降。

  七、收获上市、幼虾补放及亲虾留存

  1、成虾捕捞

  第一季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第二季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捕捞工具主要是地笼。地笼网眼规格应为2.5-3.0cm,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成虾规格宜控制在30g/尾以上。

  2、幼虾补放

  第一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亩补放3-4cm幼虾1000-3000尾。

  3、亲虾留存

  由于小龙虾人工繁殖技术还不完全成熟,目前还存在着买苗难、运输成活率低等问题,为满足稻田养虾的虾种需求,我们建议:在8-9月份成虾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应捕小留大,目的是留足下一年可以繁殖的亲虾。要求亲虾存田量每亩不少于15-20kg。

  文/图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省黄冈市水产研究所 高光明

  湖北省黄冈市水产研究所 夏志

  潜江市农业局 苏运河

  潜江市水产局 陶忠虎

  武汉合缘绿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关四平 吴在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