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研究
8月20日下午,由《中国信息界》杂志社主办的第三期“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沙龙“在中国信息协会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主题为”智慧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社长傅伯岩、中国智慧教育发展与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冯征以及来自立思辰、爱迪科森、中软国际、软通动力、东软集团、三星数据、明博教育、新联合众、云汉数媒、神州数码等智慧城市优秀企业代表出席活动。本次沙龙就智慧教育的发展前景、市场拓展难题、创新与评价等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就加强合作,共同构建良好的智慧教育产业发展环境达成共识。智慧教育的发展潜力巨大,本次沙龙为有关各方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智慧教育”再诠释
张洪勋
首先,智慧教育基于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建设三通两平台,是实现孤岛式的互联的基础,孤岛式的互联基于通路的建设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分散。实现教育的公平要借助信息的传递,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是最基础的。其次,智慧教育和云计算的概念是分不开的。云计算可以把基础的数据进行采集,比如现在在建的优质课堂,通过大数据分析整合,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采集起来,再通过一整套的机制用传输管道传输到各地,实现资源的分散和共享。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还有互动的环节。第三,智慧教育更有助于寓教于乐。随着现在的无线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建设,我们相信未来的智慧教育肯定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终端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未来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平台、各种手段来学习。
“智慧教育”进行时
王晓波
智慧教育的发展和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东部沿海城市的智慧教育水平远远超出了教育部的三通两平台范畴,所以我们在为城市做规划的时候要依据这个城市自身的特质去匹配一些适合的未来发展方式。所以,智慧教育的建设,对于城市来说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作为企业,无论是推产品还是卖服务,在帮城市做规划的时候应该依据城市本身的特点和基础来进行。有些企业的产品和规划都非常先进,但是不一定符合城市现在的发展阶段。另外,还要关注智慧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老师和学生。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中,学生都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老师反而是从工业社会移民过来的。老师对于信息化的应用和了解还不如学生。智慧教育的推动和发展要提高老师利用信息化的能力,还要转变老教师的一些观念。这和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东部沿海城市老师的信息化观念相对来说更前沿一些,对信息技术的接受能力也好一些。
“智慧教育”新方向
代书成
要建立一个云计算中心,包括云教育资源的平台、管理的公共平台、资源的公共平台。还要考虑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个空间,这是地方政府教育局的领导关注的问题。目前的教育信息化更多的是技术手段的堆砌,企业进入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参与公开的招投标,依靠政府投资;一种是企业贷资建设,政府通过长期的保障逐年返还。智慧教育更多考量的是管理的智慧化、环境的智慧化、资源和教学的智慧化和服务的智慧化。这就带来一种全新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和各种手段、融资渠道,能感知到每一个人作为教育的个体,对教育过程中自己的行为所形成的结果形成一些数据。基于数据分析,智慧教育在这个大平台和环境当中能够智能的去给他一些个性化的辅导、个性化的推重这种资源。智慧教育不仅要解决教育公平和资源平衡的问题,还应该解决一个更大的个性化的问题,有了技术之后形成个性化的因材施教。
“智慧教育”新思路
邓海宁
发展智慧教育,信息化硬件和网络建设是基础,可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现在的技术手段来说,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硬件和网络建设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较难实现的是教师资源的整合利用,这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关键。优质的教师资源都整合到经济发达城市的重点学校里了,那么如何提高其他城市、其他学校的教师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是一方面,教育教学实践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是另一方面。教育有很多层级,有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每一个教育教学层级所关注的重点和实施的方案都不一样,发展智慧教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服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