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应对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医院,财务管理,公立医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4 13:53
摘要:公立医院在集团化管理过程中建立财务集中管理机制,推行科学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和ERP管理,共享财务资源,完善财务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益,是实现医院战略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逐渐由过去单一医疗机构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法人治理结构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管理机制上也在出现转型性变化。财务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随之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从当前国内的医院集团管理模式来看,作为以医疗为主体的公立医院法人机构,存在唯一独立法人管理下的医院集团和由多家医院法人实体组织构成的医院集团等多种形式,财务管理上也因其历史原因和组织管理的需要存在不同的模式。笔者就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管理元素和本院实践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
1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利润当然是越多越好,可以直接反映医院创造剩余产品的多少,因此,大多数医院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其实,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在医院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医院短期行为,与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相背离。
1.2财务控制薄弱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
1.3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医院不顾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千方百计从银行获取贷款,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是获得利润,只考虑如何将贷款弄到手,而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能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效益。在借入资金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一些医院进入了靠贷款维持生存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债台高筑,财务风险加大。
1.4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由于医院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医院管理的有效机制中,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因而不注重培养合格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对策
2.1明确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医院的总目标。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财务状况最优化是财务管理的保障目标,维护医院长远利益是财务管理的发展目标。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以各种财务关系协调发展、财务状况最优为前提。实施科学而有效的决策与管理,使医院财务状况达到最优,实质上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是维护医院长远利益的基本保证。只有维护医院的长远利益,才能实现各方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最优化、维护医院的长远利益”的有机结合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不仅可以克服利润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弊端,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2.2增强市场需求意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内容的新扩展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卫生观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纯生物型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转变;由诊治型向诊治、预防、保健和康复综合型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中心转变;由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变;由以医院为基础向以社会为基础转变。因此,我们要把人们的健康需求作为市场需求,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至上的观念和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满意的意识,主动为病人服务,开展适合病人的各种服务项目;加强对质量关键环节的监控,及时捕捉质量变异因素,提供优质、高效和廉价的服务,以全面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医院在管理及营销活动中必须树立质量营销观、效益营销观。效益营销观要求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成本,节约费用,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医院财务管理必须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和每个环节中贯彻效益性原则,科学制定营销计划,严密实施各项营销任务,确保各部门、各岗位有效完成医院的总体营销任务。
2.3增强业绩评价意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进展医院业绩评价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过程,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还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效果。通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学统计方法,对医院及各科室一定经营期间内的医疗状况、运营效益等业绩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评价中除了要评价业务、经济指标和部分社会指标外,还要补充完善市场营销指标、病人满意指标;不断探索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评价和收益分配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重要岗位倾斜和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传统论资排辈观念,凭工作能力和绩效,“按需设岗、一岗一薪、岗动薪变”,逐步形成以业务收支为基础,质量控制为中心,量化考核为标准和工作总量随效益浮动的工资分配体系,进而有效激励医院员工发挥最大潜力,提高医院的公信力和竞争力。
2.4增强成本目标意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方法的新提高实行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把成本目标管理运用到医院财务管理中,就是要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算、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效益,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化。因此,医院应将技术经济责任落实到科室;应加强医院的计划管理;应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应提高经济效益。医院财务管理要统一和树立“目标—效益”意识,并将其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全过程,以分层次、分工、分人的成本责任制为基本保证,明确责任界限范围,做到各负其职、各尽其责。医院财务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以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医院认真执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行医规范和廉洁行医守则等服务标准,教育医生拒收“红包”、“回扣”,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医院整体形象,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医院成本核算,首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包括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建立成本责任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规范核算收入、费用项目,从而实现各项成本的规范化管理。
2.5增强信息和网络意识,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医院信息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它是集医疗、统计、经济管理及计算机等学科技术为一身的综合系统。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构建适合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发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方向。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生命线,也是医院财务管理手段的新飞跃。通过网络技术处理,使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医院的管理者可随时调阅数据库,同各业务部门保持信息沟通;并可通过完善计算机财务网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内部工作的协调性得到加强;也可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定期向管理部门及院长报送财务分析报告,及时提出财务建议和备选方案,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程序化、标准化、适时化、科学化、精确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韩玉珍,周胜利.国内外医院成本核算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0):29-30.
[2]张慧英,李增笑.基于价值链的医疗成本管理探微[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9):59-63.
[3]李国红,胡善联.试论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框架[J].中国医院管理,2006,24(10):20-23.
[4]田立启,周相玉,林萍.医院实行低成本高效经营的途径选择[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3(2):73-74.
[5]戈忠信.完善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军事经济研究,2009(8):33-34.
[6][美]肯尼斯.考夫曼.《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
黄世敏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