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检验对酸碱平衡失调诊断的临床意义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血气分析,检验,失调诊断
  • 发布时间:2014-11-24 14:08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酸碱平衡失调的主要诊断方法,采用血气分析检验在酸碱平衡失调检验方面所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1年2月~7月间入院治疗的73例酸碱平衡失调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检验,血气分析检验数值在判断患者酸碱平衡失调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患者酸碱平衡失调的检验必须结合相关患病情况,对患者血气进行动态检验,才能对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失调程度做出具体的诊断分析。患者体内酸碱程度主要由pH值来测定,需要与PaCO2参数进行对比,对存在差异的检验参数类型进行分析,如果患者酸碱指数程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则需要根据患者以往病史情况来考虑酸碱血症的基本类型,原发酸碱血症或者继发性酸碱血症,最终可以对AG指标进行定向判断。结果血气分析检验中对血液组织的供氧量正常配比情况进行分析,所的的血气分析检验数据能够对血液组织的供氧程度进行正确的评估,从而对酸碱平衡失调做出合理诊断。结论血气分析检验对于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提供临床参考价值,但必须结合患者以往病史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血气分析检验;酸碱平衡失调;诊断分析;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检验指标对于诊断酸碱平衡失调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的精确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对酸碱平衡诊断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患者相关的病史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组建血气分析检验的动态效果模式,才能有效提高酸碱平衡诊断的准确性。虽然血液pH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血液的酸碱性质,但需要与PaCO2参数进行对比讨论,在异常参数的情况下,对患者病史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出患者酸碱血症的基本患病类型,对AG指标做出最终诊断。

  1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变化形式分析

  由于PaCO2与HCO3具有同向或者异向的变化形式,因此无法单独从血气检验分析结果或者病史代偿性来判断出患者属于单纯或者复合型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

  2代偿变化范围控制

  在PaCO2与HCO3的基本性质出现改变时,PaCO2与HCO3的基本成分内容都会出现相应的代偿反应,PaCO2所具有的代偿变化范围可以根据公式进行取值。

  患者出现酸碱平衡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肺代偿发生反应,并且代偿发生时间较短,不存在急性与慢性代偿的区别。患者呼吸过程出现酸碱失衡会通过肾脏发生代偿反应,而肾脏在发生代偿反应的周期较长,通常会持续3~5d,而临床上将酸碱平衡失调的急性与慢性以<3d和>5d进行分类。而急性、慢性呼酸与急性、慢性呼碱发生过程中的代偿行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患者在出现慢性呼吸性酸碱失衡所需要的代偿反应程度明显比急性呼吸酸碱失衡强烈,在这类代偿反应中,慢性呼碱反应的所发生的代偿反应最为强烈。在代偿反应失衡或者发生酸碱失衡的条件下,需要对代偿反应的极限问题进行确定,如果代偿反应已经超出了可接受的极限,则pH指数所表示的酸碱失衡问题属于复合型酸碱失衡。

  在对酸碱代偿反应公式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患者进行酸碱平衡检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结合pH指数、PaCO2与HCO3的基本参数变化模式进行,将相关测量数据与患者以往病史情况进行结合,从而确定患者酸碱失衡的分类,血液pH值主要对患者原发性酸碱失衡具有确定性作用。2、采用原发性酸碱平衡失调计算公式,对患者呼酸(碱)的程度进行公式选择,在代偿程度不突破计算限制的情况下,按照代偿反应规律确定发生原发性酸碱平衡失调的的选用公式类型。3、采用相应的代偿反应公式计算完毕之后需要与PaCO2和HCO3的基本参数进行对比。

  3AG概念定义阐述

  AG指标是进行酸碱平衡失调验证的重要依据,对体内酸碱指数偏向、电解质含量等相关指标都具有参考价值,对于患者在酸碱平衡失调出现隐匿性酸中毒的测定方面具有重要指向功能。

  AG降低的限度在病情诊断方面不具有临床意义,但在临床诊断中使用AG指标具有以下几点要素:1、AG指标数据的测定需要与电解质进行同步分析;2、AG指标的测定时HCO3-、Na+和Cl-的相关离子指标参数测定有直接关系,AG指标的相关三项参数必须测定精确;3、AG代酸指标的判断只需要取样16mmol/L,就能够达到有效的检测结果;4、AG指数测定问题需要与患者病史相结合。

  4总结

  酸碱平衡失调在临床方面具有多种表现特征,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会由于体内酸碱失调而引发相应的症状,采用血气分析检验方法对酸碱平衡指标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判断,如患者血液中例子成分指标,患者血红蛋白指标,细胞液酸碱指数等,都对酸碱平衡失调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在进行具体指标分析的过程中,还必须结合患者的相关病史进行观察,提高检验酸碱平衡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振裘,王振寰,郭仓.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酸碱平衡失调之诊断及处理——附438例次血气测定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1980,01:37-43.

  [2]李淑芳,赫国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血气改变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附1107例测定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1983,05:1-8.

  [3]陈仁华.血液气体分析临床应用新进展及其推算肺动脉压的价值[J].湛江医学院学报,1985,02:241-247.

  [4]赵春凤.血气分析时动脉采血的体会[J].水电医学杂志,2000,01:57-58.

  李莉娟 赵宪文 禹香菊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