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探析

  • 来源:卫生部公告
  • 关键字:病理诊断,意义,分析
  • 发布时间:2014-11-24 15:23

  摘要:目的:采取措施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意义进行有效性探析。方法:从医院收治的上皮内瘤变病例中选取60 例患者,其中男性有26 例,女性有34 例,他们的年龄在25-60 岁之间。在手术治疗之前经过内镜活检与病理学诊断,这60 例患者中,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32 例,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28例。进行根治性的结肠切除术的有15 例,腺瘤切除术的有6 例,经过肛门进行局部切除术的有7 例,腹会阴切除术的有4 例,直肠的低位前切除术的有25 例,经腹切除结肠的造口术的有3 例。采取措施将术后的病理切片的诊断结果与术前的活组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术前被诊断为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32 例患者中,在术后被诊断为浸润性的腺癌患者有16 例(50%),腺瘤患者有9 例。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患者有28 例,在术后被诊断为浸润性的腺癌患者有10 例(35.7%),腺瘤患者有19 例。26 例浸润性腺癌患者中,有2 例伴有肝脏转移,3 例伴有邻近组织的浸润,5 例癌结节或局部的淋巴结转移。结论:在新时期加强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提升临床治疗疗效。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分析

  上皮内瘤变是指上皮内肿瘤是形成癌前病变的真实本质,而上皮内瘤变出现在结直肠的癌变中表明结直肠癌正处于生长形成的过程。对于肿瘤组织没有累及黏膜下层的患者,根据光镜下细胞学的异常与结构的异常程度,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划分为高级别与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两类。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60 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26 例,女性有34 例,他们的年龄在25-60岁之间。这些患者中肿瘤位于横结肠的有4 例,乙状结肠的有10 例,降结肠的有9 例,直肠的有24 例,升结肠的有13 例。这些患者经过CT 与病理学理论的研究均符合本组所研究的目的。

  1.2 方法

  在手术治疗开始之前经过内镜活检与病理学理论的诊断,这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32 例,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有28 例。其中进行根治性的结肠切除术的有15 例,腺瘤切除术的有6 例,经过肛门进行局部切除术的有7 例,腹会阴切除术的有4 例,直肠的低位前切除术的有25 例,经腹切除结肠的造口术的有3 例。

  2 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进行有效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60 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经过内镜检查与病理学的研究,被诊断为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的有32 例,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的有28 例,在手术之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为浸润性腺癌患者有29 例,其余为31 例为腺瘤患者。术前被诊断为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32 例患者中,在术后被诊断为浸润性的腺癌患者有16 例(50%)。术前被诊断为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患者有28例,在术后被诊断为浸润性的腺癌患者有10 例(35.7%)。术前的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与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 探讨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上皮内瘤变的定义标准,上皮内瘤变从本质上代表者上皮肿瘤的生长与形成,不是癌症。上皮内瘤变根据细胞学的异常与结构异常是不是已经扩展到上皮的全层或者是上皮上半部分的特征,可以划分成高级别与低级别的上皮内瘤变。当肿瘤细胞存在浸润性的特性并有效进入到患者肠粘膜的下层,才被称为浸润性的癌变。根据这一定义特性,细胞的异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被纳入到上皮内瘤变的含义范畴中。这种科学重新定义的做法有助于提升临床医生对癌症病变的认识,减轻对患者身心所产生的不必要的伤害。

  但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术前的活组织病理学诊断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三点内容:一是腺瘤癌变属于一种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发展的过程,在临床研究中所呈现出的是局域性的病灶特征,在进行病理学活组织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提取不到肿瘤病变组织的现象;二是医务人员在手术之前的活检取材时存在取材过浅或者取材过少的问题,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术前活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进而导致和术后的实际病变检查结果存在很大的不同;三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直肠癌在病理学中的特点为肿瘤是不均质的。

  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医生与患者既要避免盲目相信病理学的诊断结果而进行根治性的手术,同时也要避免麻痹或者忽视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严重性,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将临床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对活组织的病理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对于存在疑问的病理学报告需要重新获取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充分保障病理切片判断的正确性与精确性。对于临床中没能证实准确性的病理,在准备充足、麻醉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病变组织整块或局部切除,将切除的活组织送冰冻切片进行科学的病理检查与分析,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精确的数据资料与信息。

  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结直肠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准确率与成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浩,毛勇,陈立兵,黄河.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0(04):500-502

  [2]韩绘宇.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J].中外医疗,2011(28):20-22

  [3]陈超,张丽,张相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3):204-209

  [4]Stnaley R,Hamilton,Aaltonen LA.World hea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pathology and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M].Lyon:IARC Press,2007:105-119

  孙国英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