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成功改制让她焕发新活力

  2014年对养猪业和动保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年景。许多动保企业都面临着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然而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却并未受此影响,在保持超过3亿元销售额的同时,市场苗的销售额还同比增长20%。不断推出的拳头产品加上全面的服务,成为了永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老牌名企已超50岁

  永顺今天的成绩也绝非一朝一夕而得。永顺的前身广东生物药厂是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国企。2002年,药厂迎来了体制大变革,由单纯国企改制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家民营控股企业,也就是如今的永顺。

  国企光环褪去已超十载,广东永顺并没有因此消亡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而是凭借在改革中保留下来的严谨的国企体制特色,融合民营企业优势,再加上人才队伍的稳固与强盛,顺利走上生物制品市场的“红地毯”。

  广东永顺总经理林旭埜告诉农财宝典记者,改制十多年后,广东永顺营业额从一千多万元攀升到超过3亿元。禽流感系列灭活疫苗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组织的全国禽流感(H5亚型)灭活疫苗质量抽检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猪瘟疫苗批签发数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如今的广东永顺产品系列中拥有猪用疫苗、禽用疫苗四十多个产品,年产量50亿头(羽)份,部分产品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国家、部级、省级认证及奖励,产品销售覆盖全国各省。标志性的产品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2004年),猪链球菌2型灭活疫苗(2005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2007年),猪瘟活疫苗(2008年临时批文,2012年批文)、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2010年),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WH株)(2014年)。

  公司自2003年在广州经济开发区设计并建造第一期符合兽用生物制品GMP要求的现代化厂房至今,已建成四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年生产能力为活疫苗100多亿头(羽)份、灭活疫苗20多亿头(羽)份。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一个好的体制无疑是成功的基础。林旭埜对此也深有体会,永顺公司是由老国企改制而来的,改制前,可以说浑身“老国企病”,如冗员多、效率低、经营者能上不能下、员工收入能增不能减、,高层管理人员收入低于市场价、一般员工收入高于市场价的“大锅饭”分配方式等等。改制后企业首先建章立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新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会保留,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那一套进行改造和规范,结合民营企业决策科学、迅速,机制灵活等优势,企业自然而然就焕发新的活力。

  林旭埜还强调企业改制只是企业的一个新起点,改制以来,永顺也一直不停地在探索、实践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例如企业的改制上市,高管和技术骨干的进一步股权激励,员工薪酬的绩效考评管理等等,这些东西,既有普遍性,又必须和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还需要循序渐进,避免消化不良。

  适应市场的同时,永顺也保留了国企的一些优良传统,比如对社会责任的重视。林旭埜认为永顺的价值观,就是把社会价值和客户价值放在先于员工价值和股东价值的位置。按照这种价值观念,永顺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从来都是不讲价钱不谈条件的。例如,2005年四川爆发猪2型链球菌感染人,造成三十多人死亡的疫情后,农业部要求永顺在十天内赶制出疫苗,公司不惧该疫苗研制、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也没有跟主管部门计较疫苗的定价等经济效益问题,立刻组织了十五个党员为技术骨干的队伍,用七天七夜时间,赶制出世界上首批猪2型链球菌灭活疫苗发送四川,为疫情的控制做出贡献。在赈灾扶困方面,公司也是一马当先,尽量做力所能及之事。

  从拳头产品到明星产品群

  优质的产品,过硬的技术一直是永顺在市场竞争中的王牌。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仅猪瘟疫苗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6亿元。林旭埜表示,永顺始终信奉不管竞争多激烈,只要产品质量好,始终会有自己的份额的。就比如ST猪瘟苗,刚上市时就已经有30多家企业在生产猪瘟牛睾丸细胞苗和脾淋苗,市场很饱和。因为ST猪瘟疫苗产品质量好,能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获得用户认可,再通过服务推广,逐渐扩大市场份额,故而脱颖而出。

  未来永顺还将陆续推出多种疫苗,如伪狂犬活疫苗(Bartha—K61株,传代细胞源)、高代次蓝耳病活疫苗(GDr180株)、猪细小病毒灭活苗、蓝耳病JX株市场苗、ST猪瘟-伪狂犬联合使用疫苗。

  公司的高代次蓝耳病活疫苗(GDr180株)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和广东永顺联合研制,已完成所有研究工作,通过了新药评审,通过了复核检验,有望在近期获得新兽药证书。也会锻造成未来的重点产品。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苗也有望在近期获得新兽药证书。

  采用ST细胞培养的伪狂犬疫苗以及其他疫苗也已经拿到了临床试验批文,预计2015年能获得批文。细小病毒疫苗在2013年已经拿到生产批文,目前还没上市,因为公司希望再继续改进。腹泻二联疫苗、喘气疫苗等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林旭埜表示永顺希望打造出更多的明星产品,着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打造有永顺自身性格特点的企业品牌。永顺希望一直专注于生物技术领域,毕竟精力有限,不会去做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只能把精力花在养殖业最顶层的领域,希望做成一个和客户关系十分亲密,彼此共同发展的企业,做成百年老店。永顺精神“智圆行方,锻百年基业;德至善明,炼永顺人生”中“智圆”指的就是企业要有大智慧,要有战略思维,要不断求变,要有敏锐的触觉,努力去抓住每一次行业机会。之前,永顺几乎抓住了每一次行业机会,在重大动物疫病爆发时都拿到了相应疫苗的生产许可,这和公司有比较敏锐的触觉、充分的准备有很大的关系。客户选择的,表面上是一个好产品,但实际上更是在选择企业,如果这个企业信得过,能做出稳定的产品。所以公司能不能持续推出明星产品群,而不是一个两个,关系到公司能否立足不败之地。

  加强营销迎接新挑战

  近年动保行业发展迅速,市场也是瞬息万变,永顺也在不断调整来适应新的挑战。猪瘟和蓝耳苗是否会取消招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政府采购的大户,永顺也在积极寻求变化。林旭埜表示公司政府采购疫苗份额最高比例曾经占到了70%,而到了2013年政府采购疫苗与自主销售疫苗已经各占一半,2014年市场苗已经超过了政府采购,其中猪瘟的政府采购已经不到总量的30%。他强调不管是不是政府采购,只要产品质量好,就都不会有问题,用户始终喜欢质量好的疫苗。

  林旭埜指出现在疫苗厂家那么多,同质化很严重,客户挑选哪个产品,前提是清楚公司的品质。以前是客户选产品,现在客户是将产品、公司都放在一个层面同时考虑,如果永顺有一系列的好产品,就会有优势。目前,公司的用户基本都清楚永顺的脾性和作风,对公司的新产品,会比较主动积极地去试用,不是被动。因此明星产品群的推广会便利很多,在老客户群体中就能产生业绩。事实上,不少老客户说只要永顺出了新东西就会用永顺的。

  在产品群的经营方面,由于永顺的营销服务人员比较精干,所以永顺的做法是一个一个突破重点市场,比如广东、河南、福建、广西等地,永顺的用户遍及全国,后面也会继续在养猪重点省份去做推广。林旭埜表示今后几年公司的营销队伍要不断扩充,并且要做好用户服务,目前的服务队伍相对来说是比较强的,以后公司服务更多的是下沉至终端。

  未来的永顺还将有更多的尝试:计划成立独立的诊断公司,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手段和工具;强化终端服务,并且继续加大经销商支持力度;做好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比如微信、电子商务等手段。

  《农财宝典》记者 吴昊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