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命名,“禽流感”的每一次发生都会揪痛着千千万万养禽者的心,而一系列禁售活禽等政策,更是让养禽者雪上加霜。从事研究禽病多年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从各方收集权威资料以及个人多年研究,上书中央,并多次通过媒体和会议呼吁H7N9流感改名,建言禁售活禽政策,为养禽业伸冤。
谈到为什么如此坚持时,他说道:“从事家禽研究几十年,我对这个行业有着深深的感情,对事业有着追求和执着,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为家禽业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奔走呼告,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情结。”
H7N9甲型流感最初是从人中分离到,随后才从家禽农贸市场中检测分离到阳性。毕英佐提到,目前来看,H7N9在家禽上只表现带毒,并未有证据证明,H7N9能直接从家禽传染到人。而据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的研究,H7N9流感分为人源和禽源病毒,人源病毒可以感染小白鼠、鸡和雪貂等动物,而禽源病毒不能感染其他动物,虽然都叫H7N9病毒,但是实际上却是两种病毒。毕英佐认为,对H7N9应科学命名,从人检测到病毒不能称之为禽流感,这让家禽成了替罪羔羊。
2013年4月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三家国际组织专家就“H7N9禽流感”名称会商,建议媒体使用“H7N9流感”或“H7N9病毒”。获得消息后,毕英佐第一时间内将文件翻译提交新华社等部门,经中宣部核实后,建议公众场合不使用“禽流感”,用“H7N9流感”代替。然而,毕英佐也颇为无奈地说道,卫计委依旧继续使用“禽流感”,“政府这么宣传,也导致国外认为中国是疫区,在国际上带来政治上的损失和国家形象问题。改名不仅是学术问题,也会给千万养禽从业者带来信心。”
对于因H7N9流感诞生的各种禁售活禽的管理办法,毕英佐表示,在中国,人多地少等国情的限制,小规模养鸡依旧占据很大比例,一旦禁售活禽,集中屠宰,因规模、环保、选址等一系列问题,养禽者难以继续生产下去,“断了养禽人的后路,国内又没有补偿机制,这是不负责任的!”
“几个月改变千百万人,千百年的传统习惯,是很困难的。”毕英佐建议要有一个相当长的缓冲期。这个缓冲期,香港用了15年,法国用了35年之久。若是短时间内强制实行,这对“养禽业带来的打击不亚于H7N9,尤其是对优质鸡。”更为重要的是,优质鸡主要是黄羽肉鸡,“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一旦全部生鲜上市,会导致种质资源损失,无异于自毁长城,国外求之不得。”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 苏皖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