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病毒阳性率高 养户却不愿使用疫苗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圆环病毒,免疫率,圆环疫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9 15:14
圆环病毒疫苗在国内的免疫普及率不高,近年的免疫率不足20%。《农财宝典》2013年圆环疫苗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参加调研的532家猪场中使用圆环疫苗的比例占到67.86%,大于500头母猪场使用率12.59%,虽然比国内的平均水平较高一些,但和欧美等国90%以上的普及率还有很大差距。尽管近年来使用圆环疫苗在改善猪场生产成绩,降低料肉比,提高整齐度等方面效果已经被广大养户普遍认可,但圆环疫苗的普及速度依然进展缓慢,圆环病毒(PCV)在猪场依然普遍存在。
南京农业大学姜平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圆环疫苗免疫普及率有所提升,但平均免疫率依然不足40%,而且亚健康感染仍然十分普遍。
国内基本没有圆环阴性猪场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上海、江西及云南等省市猪场送检的480份健康成年猪只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出PCV2抗体阳性率高达91.7%,说明我国猪群PCV2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呈现持续性感染,长期带毒与排毒。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宋长绪研究员介绍说,目前国内基本找不到阴性猪场。他在对猪圆环病毒的分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即使在偏远山区的小散养户和地方品种的土猪中,阳性率也非常高。
即使在美国,圆环病毒免疫密度高达95%,但还是有很多猪场发病。据姜平介绍,美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免疫后发病的猪场是PCV2a和PCV2b混合感染,据此推测是否存在混合感染使得圆环疫苗的保护降低的可能。另外,一些发病的免疫猪场,剖检发现新的病理变化——肺水肿型,这种情况国内也非常多。但确切原因还没找到,国外学者初步排除是基因变异造成的。据姜平实验室的监测数据,2002年以后以PCV2b致病为主,但最近两年免疫后猪场发病的病例中,PCV2a和PCV2b混合感染有所增多。还发现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包括PCMV和TTV2等。
哈兽研动物疫病诊断与技术服务中心与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集团客户中心检测室,及各委托实验室均采用哈兽研阻断ELISA试剂盒,对送检血清样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水平监测。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PCV2感染,表现为局部地区总感染率增高,仔猪抗体阳性率增高(可能与母猪抗体水平增高有关),断奶后小猪抗体水平有所下降,育肥猪感染率又回升,这些变化表明,目前我国猪群PCV2感染情况更加严重复杂。
免疫普及率上升缓慢
尽管近年来使用圆环疫苗在改善猪场生产成绩,降低料肉比,提高整齐度等方面效果已经被广大养户普遍认可,但圆环疫苗的普及速度依然进展缓慢,平均免疫率依然不足40%。
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猪病技术服务专家夏伟分析圆环疫苗普及慢,猪场阳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价格问题。他表示,PCV2疫苗相对其他疫苗价格昂贵,尤其亚单位疫苗价格更高,基本在20元左右/头份。其次近两年生猪市场猪价低迷不振,导致猪场利润下滑,猪场纷纷考虑降低养猪成本,控制疫苗投入成本。这一点在《农财宝典》的调研中也有所体现,有42.47%受访养殖户希望能降低价格。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杨玉坚曾表示,目前广东地区规模猪场对圆环病毒疫苗比较认可,普及率逐年上升,但小规模猪场使用率依然不高,主要考虑的还是成本问题。某动保经销商也曾表示,今年行情不好,许多猪场缩减动保支出,高价疫苗很容易第一个被裁掉,另外就是原来用进口产品现在可能改成用国产的,降低成本。
夏伟认为,还有一些猪场对疫苗期望值过高,疫苗免疫后短期内看不到效果就认为疫苗无效,所以放弃继续使用。存在PCV2感染的猪场,由于猪群的健康状况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差别较大。据他介绍,病毒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妊娠母猪带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在新生仔猪中常发生PCV2和PEDV的混合感染,引起严重并反复发作的腹泻。
圆环病毒引起猪只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力与抗病力低下,发病中也常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及附红细胞体病等细菌性疾病。使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病情严重,死亡率升高。比如PCV2与蓝耳病病毒或猪瘟病毒混合感染,又继发细菌性疾病时,仔猪发病的死亡率可高达40%-50%。PCV2单一病原引发疾病很少见,90%以上的病例均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因此单纯做好圆环病毒的免疫,并不能完全解决猪场的混合感染问题。
种猪群免疫普及率低
除了混合感染,夏伟认为抗体阳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一、猪场种猪群免疫普及率低,猪场把精力放在给仔猪免疫PCV2疫苗上,而忽略PCV2可经过母猪胎盘直接感染子宫里的胎儿。种公猪精液内感染了PCV2配种后经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流产的胎儿和新生仔猪均能检测到PCV2抗原。PCV2疫苗免疫母猪其所产仔猪PMWS病例明显减少,母源抗体持续时间长。
二、仔猪1针免疫效果不可靠。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仔猪免疫1次PCV2疫苗即可,事实上哺乳仔猪1次免疫仅对保育猪有一定作用,PCV2感染压力大时作用不明显。而12周龄以后部分保育猪将很难抵抗PCV2感染,到18周龄前后呼吸道和皮炎等等问题就会严重了。作为PCV2灭活疫苗,一般1次免疫产生的抗体为IgM,此次抗体产生的早,但持续时间短,而在首免后2至3周左右加强免疫,将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IgG抗体,二免后2-3周抗体滴度要比1次免疫至少高4倍以上,而且中和抗体持续时间长,直到出栏。
三、PRRSV变异株感染压力大,PCV2控制难度加大。有报道显示感染PRRSV的猪体,PCV2的繁殖能力会增强,PCV2和PRRSV混合感染对猪体危害更大,免疫抑制更明显,所以蓝耳病感染压力大的猪群,控制好蓝耳病的感染压力是关键,PCV2疫苗免疫成功率才更高些。
四、环境应激。尤其秋冬春季节昼夜温差大、气候不正常时,猪群体内的条件致病菌如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等多发时,PCV2感染的临床症状会更加严重。梅雨季节来时饲料原料霉变也将影响PCV2疫苗的免疫效果。
五、疫苗的品质差异,导致PCV2疫苗免疫效力差异明显。影响PCV2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因素有多种,其中种毒免疫原性,佐剂的作用非常明显。
目前商品化的圆环病毒2型疫苗无论全病毒还是重组亚单位均离不开佐剂的辅佐,即使病毒抗原毒价很高,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佐剂也很难研制出高品质疫苗。选择佐剂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包括靶动物种类、免疫原特性、免疫类型、免疫途径及免疫持续期等。法国赛比克公司ISA15VG新型佐剂的免疫效果最佳, 不但产生抗体迅速, 而且抗体效价滴度高, 持续时间也较长。该种佐剂属于水包油剂型,可快速启动免疫应答, 产生高效免疫刺激。至于国产白油佐剂、铝胶佐剂及法国ISA206佐剂诱发抗体出现较晚、抗体效价不高。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孟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