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猪场生产效率需打组合拳
- 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猪场,生产效率,养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15 08:43
在当前养猪形势下,养猪企业必须通过改善生产效率来生存和改善经济效益。如何改进生产效率,卡美农业技术咨询公司资深猪场管理咨询师Michael Aksel Ellermann现身说法。他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PSY成绩对比,分析中国猪业面临的挑战,并就如何更有效率地提高猪场效益分享了一些具体方法。同时,他强调改善生产效率,要平衡各生产指标,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改善。
中国PSY远低于发达国家
2013年美国发生流行性腹泻,死淘损失巨大,因而美国当年的全国平均PSY有所下降(为24.88)。2013年,荷兰(28.8)、丹麦(30.2)依旧保持很高的PSY。相比之下,2013年中国全国猪场平均PSY却只有14.01,规模猪场PSY成绩约为20-22。
养猪业发达国家历史上也都经历了生产效率逐步提升的过程。推动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包括:阶段性的经济压力;周期性的猪价低迷;持续上涨的饲料价格、用工成本和投资成本;各国政府出台的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区域猪群健康问题,疾病越多越复杂,猪场损失越大,更需要改善生产效率来实现盈利。
PSY不是衡量生产效率的唯一指标。对于母猪场而言,PSY是主要的生产指标,对于自繁自养场而言,饲料转化率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生产效率指标。
在任何地方,提高生产效率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并非通过单一因素的改善提高猪场效益。某些生产指标的改善会造成其他指标的降低,所以要改善生产效率是在管理上实现众多生产指标的平衡,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改善猪场经济效益,没有捷径可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改进。
品种、管理和健康多重挑战并存
中国养猪业面临多重挑战,从提高生产效率来看,主要存在这些挑战:
中国市场聚集了全球各地的各品系种猪。不同品系种猪需要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其在生产中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单一方法管理不同品系的种猪,可能有些你认为好的操作却不利于某些品系种猪的生产。此外,很多种猪在引进之后经过国内扩繁生产性能都有所下降。很多品系的遗传潜力将局限未来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
猪场管理水平是目前制约生产效率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总体上粗放、落后、非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不仅影响PSY指标,也对饲料成本、人力成本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猪群健康问题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问题,而大部分的疾病健康问题源自不良管理。众多疾病加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必然对总产仔数形成负面影响。
改善猪场生产效率应从多方面入手
猪场生产若想很快地变得更高效,则需要找出猪场中哪些方面能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这一提高也应能同时增加盈利能力。假设某一指标的提高并没给猪场带来太多额外收益,那就需要从其他指标着手。
从生产过程来看,明确能很大程度地影响生产效率的方面有:非生产天数、分娩率、产房死亡率、料肉比、日增重等。
1.如何降低非生产天数?
非生产天数的成本有多高?维持一头母猪生产的日均成本约为30-45元。试想一个存栏千头的猪场,每个的非生产天数的成本就会是个大数字,不容忽视。在降低断奶到配种的非生产天数时,应该注意母猪断奶当天和前后一天都应充分饲喂,否则发情时间将延长;淘汰母猪时,可在断奶后直接进行,以降低断奶到淘汰的非生产日天数;90%的配种母猪应在断奶后7天内进行配种,并实现90%的分娩率;返情管理时应及时转走空怀母猪和发情母猪,减少配种到配种的非生产天数。
2.如何提高活产仔数?
提高活产仔数要从后备母猪培育开始。保证后备母猪生产发育阶段得到充足光照(每天16小时150勒克司),175日龄至配种前应频繁地与栏内公猪接触,只在第二或第三个发情期配种,后备母猪配种前5-10天要进行短期优饲,并频繁与愉悦的员工接触。
光照对于断奶母猪也同样重要。此外,采食充分的母猪在后续胎次的总产仔数也比采食少的母猪要更优秀。
提高活产仔数需做好分娩观察。母猪分娩期间应至少每小时检查一次。可以使用分娩观察卡详细记录时间、活产仔数、死产数等信息。母猪卡上应记录确切信息,包括总产仔数、弱仔数、活仔数、死胎、木乃伊胎等信息。中国猪场内母猪卡上记录常不包括弱仔数的活仔数,以在数据上降低断奶前死亡率。卡美不推荐这种做法。按实记录虽然会使得断奶前死亡率看上去增加了,但也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少头仔猪本来是可以通过好的管理存活的。初乳管理对于仔猪存活至关重要,这也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就是要尽可能通过良好的管理使得更多的仔猪可以存活。
3.如何降低料肉比和饲料利用效率?
提高PSY并非提高生产效率的唯一方法。在增加PSY的同时也要关注节约成本的关键生产指标,例如保育和育肥阶段的料肉比。
料肉比是衡量猪养得好或不好的重要指标之一。高饲料消耗,主要包括掉到粪沟里的饲料和自由采食引起的饲料浪费。通过对喂料器的调整,来降低饲料浪费。饲料浪费比率一般设定为3-5%,过低会导致饲喂不足,影响猪的生长。此外,阉猪饲料消耗率特别高,采食量大而瘦肉率低,可以通过改变饲喂方法来节约饲料消耗,同时改善瘦肉率。
另外,使用管道喂料器、个体干湿喂料器、短槽湿料等设备通常会提高采食量。提高采食量,可加快生长,最终要看料肉比是否降低。
在中国,把一头猪从6Kg养到100Kg需要250Kg饲料。效率高的猪场可在同样的体重范围内把所需饲料降低至225Kg。饲料每公斤均价为3.4元,若能提高效率,节省25Kg饲料,每头猪就节省了85元。
仅仅改变单一方面是绝不可能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假设达到了很好的PSY,但在保育育肥阶段出现很高的死亡率,则整个猪场的生产效率变得很低。某些猪场的死亡率保持正常,但猪群因通风问题等患有PRDC等慢性疾病,则生长发育滞后,不少猪场达到100kg屠宰需要170-180天,生产效率损失明显。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的。需要完善场内、外各个方面。
采用设计合理专业的生产管理软件将对生产管理大大有益,但需要准确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改善生产效率从准确的数据开始。任何错误和虚假的数据将掩盖问题,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改善。在制定生产效率改善目标时,应制定6个月内可实现的目标。目标实现后再制定新的目标。这会保持管理层和猪场员工的高度积极性来实现这些目标。
钟展锋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