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博会论坛共话猪场环保
5月14日,在2015华南(肇庆)畜牧业博览会期间,肇庆市猪场环保论坛在端州区莲花镇举办,包括肇庆各地畜牧局、畜牧协会、合作社负责人在内的40多位养猪业精英参与。环保论坛上,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高级工程师陈家欢主讲了猪场环保政策与污水处理技术。
近年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在全国污染物总排放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畜禽养殖污染物减排已不容小视。“十二五”起,国家将农村和农业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范围。其中,涉及农业源的共有两项指标:COD和氨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五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和五类畜禽养殖专业户被列入了减排对象。
农业部明确提出减排任务: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COD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
“要达到目标,就广东规模化养猪来说,要削减300万头(出栏量)猪产生的COD和氨氮。”陈家欢表示,广东畜牧业同样面临较大压力。据2012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1年全省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生猪出栏量大于500头)有14501个,年出栏2713.6万头。
陈家欢详述了广东省规模化养猪场排污和处理情况。他表示,猪场污水处理现状仍不容乐观。他介绍说,至2014年底止,全省建有大中型沼气工程1880宗,小型沼气工程3000多宗,合计4880宗。年处理污水4380万吨,年产沼气1.1亿m3,年减排COD26万吨,年减排氨氮1.2万吨。但4880个工程,仅约占规模化猪场的33.6%,也就是近70%的规模化猪场仍未建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
陈家欢还指出,目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厌氧法—沼气工程,该工程缺乏系统性存在问题较多:沼气池如同化粪池,容积太小,效益差。只建沼气工程,没有后续处理,就排放只减少了COD,氨氮未解决,远未达到环保要求。重建设轻管理,环保设施为应付环保检查而建,平时不运行,项目未发挥应有效益等。
据介绍,农牧结合生态型可实现将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粪污全部还田利用,不设排污口。该模式适合出栏5头猪配1亩地。能源利用生态型利用猪场粪污厌氧发酵生产沼气,供给生产或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全部还田利用,不设排污口。适合出栏10头猪配1亩地。污水/尿液(沼液)农业利用的,应建有固定防雨防渗储存池。
基于成本和效果的考虑,陈家欢提倡猪场采用电凝加臭氧法处理工艺处理粪污,“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廉、中水可回用等优势”。据介绍,电凝技术是采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压脉冲电流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从而实现脱氮、脱色。臭氧同样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有机氧化、分解、脱色。出水指标达到COD≤100mg/l,氨氮≤50mg/l。运行费用≤0.8元/m3。
《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 钟展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