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来源:学问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师,数学,提问艺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9-11 12:0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1 提问的基本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那么怎样讲求提问的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内容
1.1 问什么?大致有四问四忌:
(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
(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
(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
(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
1.2 问谁。也有四问四忌:
(1)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
(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
(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1.3 问法。
(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
(3)问题要有启发性。
(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
(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2 提问的方式方法
2.1 开门见山的问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2 创设情景的问
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2.3 穷追不舍的问
穷追不舍的问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是整堂课的核心部分。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抓住本质。而采用逆向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例如九年级数学上册《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一节中,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
(1)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
(2)想一想,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3)如果是方形的话,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4)根据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要使车轮能平稳地滚动,车轮的轴心和车轮边缘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什么关系?这样处理,重新把问题抛给学生,促使他们多重考虑问题,增加思维的深广度。
2.4 层次分明的问
层次分明的问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把知识方法系统条理化。教师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设计成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这样层次分明地提问,归纳出本章的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不同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3 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问题不宜过大、太宽泛。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2 问题要有需要性。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就问:“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呀?”,“这样做对不对呀”,“这个混合算式该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我经常反思:这种问题有价值吗?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吗?学生获取知识还需要“努力”吗?学生的思维能得到锻炼吗?这种泛滥的问题,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3.3 问题要有创造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3.4 问题要有激发性。孔子语:“疑虑,思之始,学之始。”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的设问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由“问”引发出的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不正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追求设问的艺术,深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效,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一种理想的追求。
教无定法,教要有法,同样,“问”无定法,“问”要有法,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设问,成功的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把握数学课堂设问的艺术,是教师展现课堂教学艺术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只有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学生才会有“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戴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