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浅析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初中,数学,作业
  • 发布时间:2015-09-11 12:22

  “作业”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加工的过程,“作业”也是学生知识巩固、思维锻炼的过程;同时“作业”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根据这种认识调整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技巧是一门学问。那么,究竟该如何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合理有效地布置与批改作业?下面就此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1 作业的布置

  作业的布置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1.1 作业内容精练化

  教师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使作业的内容真正起到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还要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回顾与梳理,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具体地说,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1.2 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满足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好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1.3 作业的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作业大多为单调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对作业的形式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做作业心态异常的状况。如阅读作业: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些开阔视野,富有意义的阅读材料;口头表达作业:布置一些对重点知识、重点词汇的复述的作业;心得作业:让学生以实际为素材书写心得;课题作业:协助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共同完成他们所感兴趣的课题;活动作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自办小报)、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让学生从多种作业的完成过程中体会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学之有趣,用之有效,从而改心态异常的状况。

  2 作业的批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寻找评价与教学活动相长的支点,竭力营造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学习的评价环境,引导学生以健康心态、发展的眼光看自己,以自信、欣赏的眼光看世界。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必注意以下几点。

  2.1 体现人文性

  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而言,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己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范畴,它己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在这样的理念下,历来被认为传授知识的课堂面临着重构,即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发展生命的课堂。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是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灵魂。

  例如,对学困生可以进行适当的面批,采用出错即止的方法,一出现问题就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查找疏漏,及时弥补,及时跟进,尽可能多地给学困生以成功的机会。

  2.2 富有激励性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作业批改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工程,是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途经,也是师生间的一种心理对活。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作业批改后要及时讲评,抓注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对于有新意的作业要及时表扬,分析产生亮点的原因,树立榜样;对于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原因,指导学生及时改错。必要时,还可在作业中故意设置陷阱,通过作业的情况反馈教学信息,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

  2.3 注意及时性

  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作业批改是一项常规工作。为使数学教学的批改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及时批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评判。避免过去那种作业一放好几天不及时批改的做法,时间一长学生对于该次作业的知识点印象己不深刻,批改后的评讲所能收到的效果自然也会打折扣。

  总之,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是教师和学生一同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目的。

  梁桂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