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它的功效,影响课堂效益的提高。
1 导学案的作用
1.1 导学案改变了旧的教学观念
采用教案教学时,课堂授课以讲为主,每节课真正给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并不多。推行导学案,学生可完全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独立学习,即可初步学习了解基础知识点、理清课堂知识结构,并可尝试通过自学知识解答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并在导学案上作相关学习笔记。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大部分知识点,剩余未掌握的部分则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1.2 导学案促进教师的成长进步
编写使用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进行重新审视理解,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充实,而且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发挥着团体的作用,形成了团队精神。
1.3 导学案侧重了学生的预习
学生对传统预习的理解就是翻翻课本敷衍了事,使得预习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预习掌握知识点的目的。使用导学案之后,学生通过导学案的预习指示明确该学什么,该怎么学,让学生通过预习,带着真正的问题走向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就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1.4 导学案促进了学生的进步成长
实施导学案,合作学习成了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们预习,准备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成就感;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合作交流,互相促进,在合作学习中既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导学案质量要求
2.1 目标确立
目标的确立应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仔细研读课本,针对学情,针对知识网络,中考考情,共同研究定什么、定多少、要求到什么程度,构架点要准;要有教师预设的目标也要有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目标;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2.2 内容要求
2.2.1 依据学情,用好教材,指导看书,提醒学生读书方法,学会提要钩玄。突出知识点、重点;启迪突破口;知识补充链接、铺垫扼要;目标达成可操作、便于检测。
2.2.2 教学环节必要、流程科学;每环节三点“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明晰;学习的内容要特别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要真正地让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全面接触教材体验知识生成、应用的过程。
2.2.3 导学案应体现出较强的学科特征,突出学科能力,不应因现在教学强调学科渗透、综合能力而过多的削弱学科能力的培养、削弱学科特征。
2.2.4 重能力、善活动。着眼于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听说读写、思算证答,实验讨论、驳难概括、总结搁置、请教听讲等等,让学生动起来是起来是个道理,让学生的“脑”动起来是硬道理。
2.3 巩固练习
2.3.1 做好总结,这是一定要做的,最好由学生自己总结,可用语言、公式、知识框图、演算,教师相机点明注意点。
2.3.2 设计精巧的习题,不宜多,应举一反三,有时要分层设计,紧扣学点与考点、考情。
2.3.3 习题不宜过难,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尤其是内容比较简单的理科内容、大多数的文科内容力争不留练习到课后。
2.3.4 对于优秀学生,课内又“吃不饱”的,应该提醒适当的课外拓展、探究,或开出书目,让他们自由发展。
3 导学案使用
3.1 立足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较轻松的完成来分配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上,环节上,数量上有一个控制;对整体课程计划、教学进度、把握程度掌握要准确;所以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不能拖拉,养成习惯,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互相砥砺。
3.2 分学科确定导学案发放的时间,利用中自习坐班检查、督促、指导预习。
3.3 教师抽改与学生小组检查结合,既有教师的了解又有学生的收获。
3.4 对每周的学习计划要提前让学生知道,让学生一周早知道、早安排,甚至编写扼要的一周提纲学案以便学生周末预习。
随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的不断探讨,“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会日趋完善。希望“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在完善各个环节的同时,更注重其内在的东西,真正能够起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校课堂的功效。
陈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