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激扬鲜活教学生命力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师生关系,以生为本
  • 发布时间:2015-09-11 14:14

  1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以生为本”激扬鲜活的教学生命力的前提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学习水平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时效性的采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要深入的了解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 放下架子,拉下面子,以融入的心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一起唱歌、一起跳舞、讲故事,共同分享快乐,建立浓厚的师生关系。

  1.2 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做学生的知己,让学生的心里充满阳光。做到心中时时事事有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3 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等方式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并积极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育人策略,形成家校结合的教育网络,使学生的成长少走弯路。

  1.4 在同行中了解。每接到一个新班,为了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我必须在带过这个班的所有老师中,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层次等情况。这样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教育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1.5 用书面进行沟通,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学生。

  为了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其他情况,我先后让学生写了《我的家庭》以此了解全班27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后来我想了解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让学生写了《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从中了解到,我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乐观、开朗、热情、平易近人、讲课富有幽默感的老师。从而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教学有一种胸有成竹之感。期中考试后,为了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让每个学生写了《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并制定了后半学期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学习措施。果然在中考后第五单元检测中及格率达100%。人均96分,从而使我的教学有的放矢,效果显著。

  2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向师心理,是激扬鲜活的教学生命力的保证

  人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教学工作同样如此。在深入地、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后,教师就要善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乐意与学生交朋友。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支持,这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全班同学努力向上的动力,这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心理,而要培养学生的“向师心理”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与学生打成一片。

  2.2 经常沟通,心理相容。

  2.3 同甘共苦,教学相长。

  2.4 关怀理解,因材施教。

  由于各方面的努力,我成了学生无话不谈的大朋友,因而使我的教学起到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育人效应。

  3 “以生为本”,光扬个性,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当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之后,就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量材使用,鼓励他们参与班级管理,从小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例如,让有管理才能的学生当班长,让文体爱好者当文体干事,并鼓励支持他们开展文体活动,让有热爱劳动的学生当生活干事,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让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当学科代表等。做到人尽其才,挖掘学生潜能,开发生本资源,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光扬,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阳光的心态中去工作,去学习。使教育起到激扬生命,充满阳光的效应。

  4 “以生为本”,点燃每位学生学习的火花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提高,就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层次(上中下),来因材施教。特别是学困生,是最先受关注的对象,应先把他们放到"阳光地带",如课桌的前排或讲桌周围。使他们的行为受到无言的约束,根据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我用饱满的热情和活力,用非凡地驾驭课堂的能力,趣味性的、艺术性的、讲完每一节新授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力争让学困生回答。并及时对答对者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赏识中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中等问题,我让中等学生回答,对能力拓展方面的题让优等生回答。课堂作业及家庭作业的布置也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根据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分类布置,使学生学而不厌,学有所获。另外,课堂我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发展空间,我尽可能的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大胆的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仔细观察,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大胆的抒发自己的观点,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去实际操作。在亲身体验中去领悟、学习数学知识。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去点燃、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一旦把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潜能就会无穷无尽,学生就会乐在其中。

  这样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不但都学有收获,而且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同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加强。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和谐、快乐、高效的课堂。这样的教育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5 “以生为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学困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班有个学困生叫王文,性格内向,不爱多言,智力平平,纪律涣散经常不完成作业。其父为人憨厚,母亲神经有点问题,可以说家庭作业无人督促、检查。期中考试时,在全班人均91分的成绩中他得了46分,自卑感使他扬不起头。对此,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对这位学生批评一句,而是找他谈心,认真倾听他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平时不认真完成作业,不懂装懂。而且,由于粗心对该答对的题答错造成的。于是我叫他认真地写了《中考数学试卷分析》,文中他认真分析了自己成绩差的原因,提出了后半学期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学习措施。同时我号召全班学生伸出互帮互学,团结奋进之手,帮助这个学生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我让他坐在讲桌的旁边,课堂多提问,多表扬,黑板上多练习,这样逐步提高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我还在生活上关心他,让他享受国家的“蛋奶阳光工程”,确保健康需要。我给了他两个练习本,经常和他沟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根据他学习上的知识难点,我特意给了他一本数学书,有针对性的让他练习,并进行抽查。经过我多方面的努力,这个学生在期中考试后的第五单元检测中数学达到了98分,成绩名列前茅,真令同学们拍案叫绝。从此这个同学的头终于扬了起来,语言多了起来。在他的学习成绩转变过程中,他不但找了回自信,找回了学习的动力。然而,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和享受快乐学习的权利。

  6 “以生为本”,还学生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同学生,不同个性特点,决定了一人一世界的教学实际,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显其才,各显其能,彰显不同的人性魅力,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绘画设计等各种综合能力,这样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智慧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了奠基作用。总之,“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使我的教学过程呈现着轻松、快乐、和谐、高效、激情飞扬、活力四射。使我的教学永远充满阳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09.15-16)

  韩路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