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阶段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 来源:学问
  • 关键字:思想品德,初中
  • 发布时间:2015-09-11 12:24

  【摘要】分阶段、有主次、有轻重的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失为一种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重要工程之一,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除了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外,德育工作也是其他任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怎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前面的长期而复杂的课题。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品德教育不仅要全方位抓,更应该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平时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分阶段应用各种方式渗透思想品德内容,我认为这是一种探索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2至14岁之间,大体与少年期相当。这一阶段学生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情绪情感发生转折,心理上出现或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并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表现出来。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小学童年生活,很大程度上仍然带着童年色彩。这一时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情感上容易接受爱校园、爱集体、爱家乡等教育。对家庭依赖性比较强,我们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机进行教育活动。

  1 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进行三热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教育,培养集体意识。例如,我班几位新生,入学不久无故迟到、早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学习校规校纪,提前召开主题班会——《我是集体一员》这样一项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有的谈组织纪律对保证学习的重要性;有的谈校纪、校规的严肃性;有的谈如何预防违反纪律行为的发生;有的谈处理措施……凡涉及纪律方面的内容应有尽有。同学们情绪激昂,谈的十发透彻。最后,我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班级公约,让同学们自己制定自我约束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这几位同学有了深刻反省,也教育了全班同学。此后三年中再也没有发现无故迟到的学生。

  2 积极开展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加强与家长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良好教育方法,双方统一认识、密切配合,使教育方向和内容协调一致。譬如说有位同学背着老师抽烟,还跟社会上一些身份不明的人混在一起。得知这一消息,我便及时和他家长取得联系,分头找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为使他改掉这些坏毛病,家长表态首先戒烟,我找本人谈话,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和吸烟对身体的危害性,要求他以学业为重,并引导如何去交朋友。由于家长、老师的及时督促、检查,他很快改掉这些恶习。只有老师,家长互通情报,掌握学生在校、在家的基本情况,才有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把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发状态中。

  3 强化班级管理

  这一时期,对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显得十分突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深入学生心灵,献出父母般的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做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为以后各学年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常言说得好:“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班风。本人一直按学校小循环制度连续跟班,深深体会到,初一时期强化班级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哪一班一开始就管好了,整个初中教育就会井然有序,否则良好的风气养不成,不良习惯会泛滥成灾,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初中二年级,随着知识不断丰富,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增强,智力水平,飞速提升,应全面灌输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美的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等。同时,这一时期同学们学习成绩明显分化,成绩落后的同学开始厌学,给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麻烦,这时的重点就是差生转化工作。差生转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

  (1)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成绩,要具体分析,肯定学生的分数,找到问题的症结,指出提高学生成绩的方向。

  (2)经常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利用身边的优秀学生,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中伟大科学家和张海迪等人感人事迹去鼓励学生刻苦钻研、发奋学习,积极培养他们顽强学习的意志,激发学生勇于进取,克服困难,不畏艰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做好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工作。记得汪学东同学到了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赶不上,继续学习有困难,开始自暴自弃,上课打瞌睡,搞小动作,不交作业,不上自习课,甚至无事生非,打架斗殴。一个挺好的学生怎么一下子变成这样?我心中很纳闷,便主动和他接近。经过多次谈心,发现该生之所以变坏,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成绩不理想,越学越厌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我一方面认真做他的思想工作,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帮助他纠正学习方法。很快这位同学有了明显的起色,上课时能专心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我看到他的进步,及时在班上提出表扬,并在一次作业批语上有意识地写上“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凭你的智商,凭你那股钻劲,你终会胜利的,加油吧!”这样几个字,这位同学拿到作业本,显得非常激动。从此后,汪学东鼓足勇气,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后来顺利考入高中。

  到了初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开始关心前途、关心社会,同时也常常思考社会和人生的一些问题,思想变得非常活跃。他们的理想多以某种职业为核心,特别是面对升学和就业的现实,更加促进了他们理想的具体化。另外,由于是身体发育高峰且趋于成熟,学生容易出现“早恋”现象,这一时期品德教育的重心可转入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

  ②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加强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正视现实,树立起时代观念。既要对学生继续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毕业紧迫感,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不能片面的认为只有考上高中才算人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人才,只有掌握好基础文化知识,才能被社会所吸收。有这样一位同学,成绩品德属中上,正当紧张迎接会考时突然提出退学,理由是“反正考不上高中,不如提前到社会上闯一闯”。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我取得家长的支持后,赶紧从多方面开导,鼓励他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将来要工作,关键要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经过如此这般的开导,该生的思想症结解开了,重新树立了学习的信心,现今在高职就读。

  ③对“早恋”的学生要进行正面引导,用个别教育的方法或分别召开男女生会议,使他们认识其危害性,切忌简单粗暴或放手不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利用元旦、国庆联欢活动陶冶情操;进行生动活泼的文艺活动,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等。在良好的氛围中培养健康纯洁的友谊和情感,促进他们团结奋进,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总之,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学习时期,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也不同。一个时期某种德育内容占主流而到了另一个时期可能变成了次要的,这也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原理。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有规律可循。若按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目标,分阶段、分主次,不失时机地实施德育教育内容,其教育必然会大见成效,迈出新的一步。

  王全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