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天路 别克昂科威青藏线游记
- 来源:越玩越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别克昂科威,青藏线,游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16 14:44
“青藏线,109国道从西宁-拉萨的路段,西宁到格尔木794公里,格尔木至拉萨1215公里,这是目前通往西藏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也是四条最主要进藏公路中唯一有客运班车和高原列车营运的线路。我跟着昂科威车队耗时9天完成了这次雪域天路上的越野旅行,劝你有时间赶紧去走一趟,赶在完全商业化之前,用你的眼睛看看中国大地最纯粹的一面。”
青藏线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只有亲身体验过之后,你才会知道这是诚实又朴素的结语。
从拉萨出发(直飞拉萨)
直飞拉萨,对身体和心理都是个考验。这意味着你根本没有适应高反的时间。好消息是这是到达世界屋脊上的圣城最高效的方式。
拉萨的平均海拔3800米,云在这里变得很低。这是西藏地区最大的城市,在这里,以布达拉宫为中心,任何一幢建筑都不能超过布达拉宫的高度。朝圣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有以拉萨为目标,来此证明自己的骑行者。有不知道从哪个村落出发,磕长头到布达拉宫脚下的虔诚圣徒,有驾驶越野车跋涉到此的越野人,也有像我一样来到这是为了开走一辆车。憧憬着之后的几天中将会遇到的阻力,风光,惊喜和有可能重新捡起一些丢失已久的信仰。
傍晚的布达拉宫在夕阳下放射出金光,我此行的座驾已经准备好了出发。在之后的9天里,我将驾驶它选择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青藏公路,穿越唐古拉山口和可可西里无人区,再到草茂丰盛的青海湖,完成一次对青藏线的深度体验。
在纳木错,被高反击倒(拉萨-那曲)
一大早,驶出拉萨城区向那曲前进,这也意味着我们告别了低海拔,正式踏上了青藏线。以拉萨为起点一直延伸到穿越昆仑山口的路程,平均海拔都超过了4000米,相比之下海拔只有3600米高的拉萨,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算是这段路程中最舒服的疗养圣地了。
我们车队里的一行人还带着刚刚上路的兴奋劲儿,一点也没有被逐渐升高的海拔影响。路尽头的蓝天白云,尽情地舒展,我们绵延靠近。绝对是出于安全考虑,几乎所有的进藏线路都要限速,规则也很简单,不限车速只限时间。这里最好的公路也没有路肩,双向单车道的公路路况极佳,至少现在是这样。我们选择了观光为主的行进模式,以免在下个收费站之前还要专门停下来空耗时间。
路边随处可见的经幡简直成了停车休整时候的临时景点,大家拿着相机蜂拥而上,记录这最具藏区特点的景象。经幡又叫风马旗,白、黄、红、绿、蓝,是5种颜色做成的三角旗帜,在藏族人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也有说法是颜色即代表自然环境,如蓝天,白云,绿水,火焰和土地。经幡上会书写上经文,随风飞舞的时候,寓意被风在永恒地念诵,并将其带到世间各处。
我们出发前已经在拉萨适应了两天,当大伙都以为自己已经战胜了高原反应,身体逐渐适应了缺氧状态的时候,真正的高原反应却开始真正袭来。
刚过中午,车窗外依旧是蓝天白云,可对讲机里却没有上午那般热闹了。大家都安静地跟着车队行进,所有人都在用沉默隐藏着自己的状态——是高反来了。对于高原反应,我在进藏前通常会提前做一些身体上的准备,比如进藏前一周开始吃一些红景天类的非治疗性药品,平时多做一些有氧运动以保持足够的体能。别以为你把自己的身体练得像青蛙一样就在哪儿都好使,高原之上,最先躺下的可能就是平原上的肌肉男。因为你全身的疙瘩肉需要的氧气简直太多,青藏线能给你的又太少了。
午餐很丰盛,但所有人都吃得迅速而简单。头已经开始发胀,所有的感官也紧跟着变得不灵敏了。匆匆地放下筷子爬上车,又在惶惶中爬上了5140米的那根拉山口,感觉脑子已经不是自己的。温度变得更低了,气候也更加多变,远处更高的山上似乎已经飘雪,可就在几分钟前那里明明还是阳光普照的制高点。翻越山口之后,纳木错呈现在眼前。
九月的海拔5000米已经很冷,算是纳木错的淡季。只有呼呼作响的风推着湖水一层层往岸上前进。著名的圣湖已经变得相当商业,一点儿也不用着探索的感觉就顺着一件件“停业大吉”的紧密门脸房走到了岸边。白色的牦牛被放在这里揽客,你需要花费10元钱来与它合影,当然,我们并没有那么做。圣湖就是圣湖,原本是自然的力量才造就了这绝美的湖水,我想我们本应让它远离商业,尽量能一直保持着原本的样子。
让湖边的烈风一吹,头好像更疼了。入夜才到达那曲,明天将是漫长的一天,我们如果不想继续在高海拔过夜,必须在一天之内奔袭800公里赶到海拔只有2600米的格尔木,才能彻底逃离青藏线上的这段虐心的高海拔的折磨。这800公里的平均海拔都超过4600米,还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车队行进再加上限速规定,乐观估计将耗时20小时。
充满着高反的夜晚让人难以入睡,低温伴随着缺氧,有时候刚刚睡着很快就又醒来。在经历了五次假醒之后,凌晨6点,我们再次收拾行囊,踏着黎明前的夜色出发了。
夜路里的无人区(那曲-格尔木)
车队中的不少人还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连续驾车的经验,800公里和20小时的车程让很多人难以适应。我们每人被分到了一些牛肉鸡蛋和饮用水作为路上的口粮。要知道,可可西里无人区可没有能让你坐下来点餐吃饭的地方。
4500米以上的气候极为多变,黎明从那曲出发时还下着小雨,上午就变得艳阳高照,在车队跨越海拔超过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气温又骤然下降,大风和冰雹的忽然光顾让我们措手不及,打开雨刷的功夫转到了山的背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片茫茫的雪景。
昂科威上的全轮驱动系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四驱车绝对是应对冰雪道路的最佳伴侣。唐古拉山口是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坐标,青藏线的必经之路,亦是长江的发源地。翻越唐古拉山口之后我们将向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方向前进。
当夕阳映照在青藏公路上时,车队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的边界,这也代表我们距离格尔木还有一半的距离,同时也暗示着我们将在可可西里荒原公路上度过一段漫漫的黑夜了。
沿途能看见不少藏野驴和藏原羚,随着近些年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重新出现在可可西里。深入可可西里无人区5小时后,我们摸着黑赶到了索南达杰保护站。保护站的藏族民警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站一坐,在短暂地休息中带我们参观了保护站的小博物馆,并分享了一些巡逻中遇到的惊险故事。四驱车在这里就等于民警生命。我悄悄地问,如果巡逻车在沼泽里抛锚了那该怎么办?队长竟忽然目光如炬,“挖,死也要把车挖出来。在可可西里,没有任何通讯信号,也没有任何补给,没有越野车你不可能活着走出来。”他说每一次巡逻要3-5天,每次回来大家都像久别的亲人一样互相拥抱,为安全归来祝贺。这样的巡逻一个月至少要进行两次。
离开索南达杰保护站再次乘着夜色上路。可可西里,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曾经因为对藏羚羊的疯狂盗猎而被我们熟知。但更多人不会知道,这里仍有人在坚守。不止因为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群保护区民警从内到外流露出一种顽强刚毅的精神。道路两边有时隐时现的绿色光点,领队在手台里说,那是昼伏夜出的草原狼。
之后的夜路枯燥而漫长,手表显示时间接近晚上11点。每辆车上除了驾驶员以外的人基本都睡去了,很显然,我就是这些驾驶员中的一个。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是青藏线上高原路段结束点和起始点,青藏线对于自驾车进藏的人们的考验就以这里为分水岭。青藏线进,从海拔只有2600米的格尔木来到这儿,突然上升到4700m以上时会让你非常不适,很容易有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像我们一样选择青藏线出藏的人,就要忍受住连续两天的超高海拔,直到飞跃过唐古拉山口,折磨人的高反便会不治而愈。
我们在飘雪的唐古拉山口遇到了短暂的堵车。又有几个人下车吐了最后一次,美丽的青藏线就是眼睛的天堂和身体的地狱。
德令哈不再只有草原(格尔木-德令哈)
到达格尔木的那段记忆几乎消失了,或许因为太累,又或许因为醉了海拔2600米的氧。再次整装上路的时候,已经在奔赴德令哈的草原公路上。
德令哈,已经不是当年海子笔下的“雨水中的一座荒凉的城”,但戈壁和草原依然存在。人们能改变的只有城市,但改变不了自然。
一座寺庙(西宁)
从拉萨出发,青藏线的终点就在西宁,而旅行的终点设在塔尔寺。这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信徒们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我们在这里静静回忆了一路上的见闻、故事和收获。也为寰行中国的下一段旅程祈福。
记得太黑说过,“宗教的力量可以增强你的耐受。你的恢宏目标,你的朝乾夕惕,你的辗转难免,你的梦寐以求,在某个机缘巧合的一刻,都等同纸灰。”
在信仰面前我尊重虔诚的人们,他们总带着一股力量,就像尊重每一次都带着一种精神的越野旅行一样。
文/宋涛 摄影/宋涛 设计/毛燕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