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之安放

  • 来源:醒狮国学
  • 关键字:曹雪芹,鲁迅,饮茶
  • 发布时间:2015-07-28 07:56

  茶,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在中国文化中虽为异数,却是个人品位的象征。古人品茗论道,煮茶听琴,为的是在袅袅幽香中揣摩世态炎凉,体味人生苦乐。自古至今,许多名人与茶结了缘,不仅写有许多对茶吟咏称道的诗章,还留下了煮茶品茗的趣事轶闻。

  张岱:好茶还得水来配

  明清时期,文人茶事愈发走向精美与精致,在茶事交往之余,鉴水、制茶,钟情茶具。张岱就是鉴水、制茶的行家里手。他在绍兴发现了禊泉,并提出了鉴别禊泉之水的方法,“取水入口,第挢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同时,他悉心改制绍兴的日铸茶,创制出新品“兰雪茶”。好茶还得水来配,他进而探究起冲泡之法,摸索中发现,“他泉瀹之,香气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则香太浓郁”。冲泡时“杂入茉莉,再三较量,用敞口瓷瓯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滚汤冲泻之”,则“色如竹箨方解,绿粉初匀。又如山窗初曙,透纸黎光。取清妃白倾向素瓷,真如百茎素兰同雪涛并泻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气。”就这样,兰雪茶以其独有的品质风靡茶市,禊泉也随之声名鹊起。

  大先生们:中国人的生活必须有茶

  好饮善饮茶者,古已有之。现当代文学家中,也不乏其人。鲁迅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北园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迹。

  他对品茶有独到见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论:“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老舍是位饮茶迷,深得饮茶真趣。他以清茶为伴,文思如泉,创作《茶馆》,成为饮茶文学名作。秦牧从小接触功夫茶,练就过硬的辨茶功夫。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秦牧与广州各报总编在广州一座干校,好饮茶的老总们突发奇想,要对各自所带茶叶评出高低,便推举秦牧作了评茶师。叶君健常与友人去茶馆喝茶聊天,他曾说:“中国美好的东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种。它既高雅,又大众化。中国人的生活,除柴、米、油、盐、酱、醋以外,还必须有茶。”

  曹雪芹:喝茶不在解渴而在辨味

  在小说大家曹雪芹看来,喝茶的境界不在于喝茶本身,而在于怎样喝,怎么品。再平常再凡俗的事,一旦用复杂精细的程序和器皿来表达,就有了意味和蕴涵。《红楼梦》中,他借妙玉之口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天,妙玉悄悄拉着宝钗、黛玉喝茶,冲茶用的水就大有讲究。“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把个林妹妹唬得不好多话。“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所用的茶具,无一不是古董珍玩。论到喝茶,妙玉还刻薄地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在曹雪芹心中,喝茶不在解渴,而在辨味。

  茶的透明、润泽、剔透,使人冷静,使人沉思,使人清醒与真实,使人欢喜与清明,使人有了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喝茶可以调理浮躁心态,让心境从喧嚣回归安静。反过来,怀着平静心境烹香品茶,却可以让他人感到香醇四溢,这更是难得的一种境界。可以说,世俗生活中的袅袅茶香,昭示着不同的人生风景,演绎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如果说人生是一杯茶,那么泡这杯茶饮这杯茶品这杯茶的人恰恰就是自己。

  编辑/林青雨 文/程应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